碧波荡漾竹溪河

2020-04-10 10:59胡希朝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0年3期
关键词:庸人竹溪县竹溪

胡希朝

竹溪河是汉江最大支流堵河源头,也是堵河的二级支流,发源于鄂、陕两省交界处的竹溪县青华山铁桶寨的鸡笼山(又名东岱顶)。清代同治版《竹溪县志·舆地》载:“鸡笼山,县西北六十里,象如鸡笼,下即竹溪河源也。其上多产箭竹,溪人器用赖焉。”该河流经竹溪县的龙坝、中锋、城关和水坪等乡镇,于县河镇小田坝村汇入县河,于竹山县交界处的两河口,汇入堵河。是竹溪县的“母亲河” “生命河”。

朝秦暮楚之地  人类文明之源

在西周至春秋年间,竹溪河流域隶属于周天子首批册封的诸侯国之一的庸国地界。庸国盛产五金,是铸钟大国,掌握先进青铜冶炼技术,商朝的鼎器、大钟都是庸人之杰作。庸人还善于筑城,古庸方城遗址的城墙历经3000多年风雨侵蚀,仍然屹立不倒。庸人也是最早饮茶的先民,同时还是围棋发明者,史称“尧时庸人善弈,性狂放狡黠”。庸人善战,《古代战事考》说:“唯庸人善战,秦楚不敌也。”

庸国,在春秋之前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其建国历史具有连续性、稳定性。庸国在夏时,或最迟在商时就已经成了较为统一、相对稳定、中间无间断的国家。如果从夏时算起,就有1700多年的历史,如果从商算起,也有1100多年的历史,比周朝历史还要悠久。《尚书》载:“武王伐纣,庸率群蛮以助之。”

庸位列于八国之首,庸国不仅国力强大,其爵位也很高。《仪礼》说:“庸国国君世代为侯伯,其他诸侯国虽大,爵不过子,故吴、楚及巴皆曰‘子'。”周时位制很严格,非伯者不能称其为诸侯,庸当时为伯爵,说明其地位是很高的,也于此充分证明庸国之强盛。后来,楚灭庸,于庸水置上庸县,因庸在楚之北,古人认为北为上,故称上庸县。

庸国虽已灭亡,但竹溪河还在流淌。竹溪河畔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众多,从遗址出土的各种石器、陶器、青铜器等文物来看,竹溪河流域的早期人类文明,主要属于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系列,也有少部分属于江汉平原的屈家岭文化,距今最少在5000多年前。这些考古信息,反映了竹溪早期文明有介于黄河与长江流域之间的过渡性与兼容性特点。

在此经济、文化根基上,竹溪河畔孕育出了古代的城市文明。1992年版《竹溪县志》载:“公元前202年(汉高帝五年),析上庸之地,置武陵县,……故城在竹溪县东。”又载:“樱桃园文化遗址,距竹溪县城东约3公里……该遗址位于三堰坝(竹溪河冲积盆地)正中心位置,……属汉代武陵故城遗址。”

武陵城即竹溪县城之前身,至唐代被裁撤,东晋大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写武陵,即指此地也。

水运一时之兴  堤堰关乎千秋

竹溪河的水运功能,曾长久地发达过。竹溪河流域属于秦巴山区,整体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鸡心岭(又称金鸡岭)位于重庆市巫溪县、湖北省竹溪县、陕西省镇坪县三省(市)交会处。海拔高度1890米,“走上鸡心岭,一脚踏三省”指的就是此岭,是西南、西北、华中三大区的交会点,是中国地理位置最特殊的地方,处在北纬31度、东经109度上,恰好处在雄鸡版图的心脏位置,有“中华奇观”之美誉,有“自然国心”之称。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经济、文化精粹部位。关中、中原、巴蜀、荆襄,布于竹溪河流域的前后左右。沟通这些区域的秦楚故道,出关中,往汉中、安康,过竹溪、竹山,到房县、丹江口。而竹溪河谷,就在此线的核心部位。

秦汉时期,沿秦楚故道修建了330公里驿道,穿过竹溪河谷,连通鄂西北与大西北。同时,商人们的步履,从竹溪河延伸至老河口、樊城、汉口。山中土特产,与通衢之地日用百货,跟随他们忙碌勤快的脚步,出山入川。

于是,竹溪河的水道上,出现了诸如郭家洲(今新洲乡)等一些繁庶的商业码头,一时“舟货毕集,转运称便”。

至1930年,为抗战之需而修筑的汉白公路竣工,收篷转舵的艄公号子、河上白帆,才渐渐式微,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完全被公路汽运所代替。

竹溪河流域,长期仰赖于竹溪河的灌溉和沟通功能,因此,历代地方政府对竹溪河的治理都给予高度重视。

明初政府官员选址竹溪县城的眼光是以军事为目的的,竹溪河被当作天然护城河,且在防御叛军、匪患的动乱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问题来了,清代同治版《竹溪县志》载:竹溪河“每淫雨暴涨。悍湍冲激,堤辄溃……兵民庐舍,被淹没者屡矣”!夏秋之季又常有旱灾发生。于是,就有了历代竹溪为政者“固堤”“修堰”的不懈努力。

明代成化年间的竹溪首任知县曾熙,一口气在县城东郊修了头堰、二堰、三堰;万历年间,知县王璋主持修筑的堰渠就叫王公堰;仙人堰,则是清代康熙年间知县龚克庸的遗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给竹溪河留下福祉的代表人物有崔一民县长。他带领干部群众苦干一冬春,把清代到民国时期,数度兴修未果,全长4000多米的民生渠修通,并更名为长胜渠,使竹溪河畔1400多亩良田旱涝保收。

白鹭追逐之地  烟波隐秘龙湖

竹溪桃源天然清泉扬名天下,“此水只应天上有,人间只能到竹溪”,而竹溪河最惹眼的地方,则是距县城7公里的竹溪河水库。这座湖北省最西北边角的水库,于1958年12月破土动工,1971年蓄水投入运行。2003年10月对水库又进行了加固改造,加高了坝墙,扩大了库容,并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确保了竹溪河下游的行洪安全。

2008年,竹溪河水库水源治理被列入當年“竹溪十件大事”之一。2009年,水库上游龙坝镇,安装了8000米污水管道,并限制村民养牛、养羊、养猪,每村都配上保洁员。

2012年,竹溪县启动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工作,因库区地处龙坝镇,龙坝,青华山和竹溪诸山之首,亦为县内诸水之源,一如卧龙在峰,欲奔西北,而昂首扭头回顾,雄视东南之竹溪县内各处,这龙卧之地,正是一坝,故名龙坝了。为此,公园则名曰“龙湖”。2013年,龙湖湿地公园通过国家评审。

2010年前后,竹溪启动竹溪河治理工程,扩建县城雨污水管网7.32万米,县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提高到每天12.75万吨,完成12个规模养殖场和8个其他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治理项目。对全县15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进行围网、界标建设。

远看一河东流,近观一湖漾波。月弓池、跃进桥,是竹溪河20世纪50年代一次人工改造后,留下的一湾记忆。现在,上下5座桥梁的沟通,把县城最重要的道路、住宅、商区、公园,集聚一河两岸。两岸的防洪堤,挽着竹溪河顺直东去,使河及河岸成为一道亮丽的滨水风景。

近几年,竹溪否决了“涉嫌”环境污染项目17个,投资金额达15亿元。关停了70多家“创污”小工厂、非煤矿山和制砂洗砂企业。同时,积极兴建百里绿廊、百里果廊和百里景廊,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断柳残沙不掩堤,苇丛幽称水禽栖。

半江斜照将秋色,相送归船到竹溪。

此情此景,正是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真实写照。

水清河净,岸绿鱼欢,人民富足,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如今竹溪河正一步步走来变成了现实。

猜你喜欢
庸人竹溪县竹溪
运用通分 巧填分数
客行过竹溪
竹溪
云弄竹溪月,诗妆新泰天——2018年《中华诗词》新泰青春诗会侧记
艺苑
王守军 藏石欣赏
唐和军 藏石欣赏
孟宪成 藏石欣赏
面对
出来混,谁都有几把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