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新
近年来,荆门技师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按照国家对职业教育“高端引领,校企合作,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的新要求,通过观念创新、内容创新、保障机制和平台建设等多种途径,探索建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培养、教育教学、企业新型学徒制、精准扶贫等五个工作板块新模式,引领学院内涵式发展,学院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对学院工作的满意度逐年提高。
创新思维,搭建“互联网+”党建的网络化学习平台
建立党建理论信息共享网。充分发挥互联网理论宣传功能,建立符合学校党建特征的网络传播平台,把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一般性文件、工作动态在党建网站上及时发布,把学校党建相关信息托管在云端,让广大学校师生党员随时可看、可读、可享。
推行党员教育学习无纸化。推动互联网和党员教育学习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建立网上党校、党员网上学习室,设置网络课堂、远程学习、网上考核考评等模块,形成闭合可循环的网络教育模式,通过网络加强对师生党员的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教育。
实行交互式网络沟通方式。把学校党建与“两微一端”相结合,将上级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密切联系起来,既注重单边活动,又强化双向交流,为学校师生党员营造便捷化环境。
运用第二课堂,促进学生素质综合发展
突出鲜明的思想方向引领。学院团委利用国旗下的讲话,贯彻每周思想教育工作主题。常态化开展“三会两制一课”工作,通过专题讲座和讨论会、专题影片放映等形式,学习中央精神,贯彻组织思想。适时通过校园网站、微博、微信、彩虹人生QQ群等新媒体阵地,即时、通畅的沟通交流,全方位、立体化地将团的影响覆盖全体青年学生。组织各班级以“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为主题,围绕“五四”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知识竞赛、专题讲座、黑板报评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教育青年不忘初心跟党走。
营造德艺双馨的育人氛围。组织教师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弄懂弄通,弄懂弄通“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坚守课堂教学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和红线,发挥专业和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德育教育优先,拍摄名为《悠悠匠心》的微电影,邀请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同志、荆门市道德模范高才兵同志为青年学生做专题报告,举办以“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技能英才”为主题的技能文化节暨校园开放日活动,邀请法律专家和片区民警到校进行法制专题讲座等形式,让青年学生在道德修养、专业技能培养等方面得到提升,为青年学生指明人生的方向。
锻造学生实践的服务意识。学院以志愿者协会、学生社团为基础,广泛联系和凝聚青年,学生志愿者注册人数达到885人。与格林美公司合作开展“互联网+分类回收”回收哥走进校园活动,成为“互联网+分类回收”示范学校;组织志愿者社会实践队深入企业、农村、社区等地广泛开展“三下乡”、敬老助残、关爱留守儿童、社区服务、公益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为荆门市首届楚商大会和中国(荆门)第十二届菊花展提供服务。
推进一体化教学,促专业内涵式发展
引导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学院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对一体化教学改革进行宣传、交流、示范和讲解,让老师们建立以“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基于工作系统化的职业教育新理念,充分认识推行一体化教改的意义,并将这种理念渗透到其教学活动之中。
组建一体化教改项目团队。学院成立一体化教学改革项目小组,聘请9名课改专家共同组建了学院一体化教学项目师资团队,明确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六个实施步骤,使得教学组织分步规范、有序、高效地实施开展。如学院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聘请了湖北省首席技师、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能手丁桂林(中航工业特种飞行器研究所),全国技术能手、湖北省技能状元李中江(中集安瑞科(荆门)能源装备有限公司)等5名企业一线生产技术人员作为我院的兼职教师,专家和技术能手的加入为我院一体化教学改革注入了活力,增强了一体化教学师资团队的实力。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加强对教育管理人员、教研人员和教学人员等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学习和企业实践。
精心打造精品品牌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推行,从课程开发、师资团队、实训条件、教学质量等诸多方面促进了我院专业内涵式发展。新建汽修、电气、工业机器人、护理等专业一体化实训室十个,显著提升学院一体化教学能力。学院成为省技工院校电工电子类中心教研组组长院校;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工业机器人应用于维护、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焊接加工、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等专业入选为全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品牌专业;2012年9月学院成为全国第二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开始进行数控加工专业的一体化教学试点; 2016年学院成为湖北唯一参加第三批全国试点的院校,进行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实践。
突破办学方式,创建“荆门模式”
创建校企共建的办学模式。学院在全省率先開展试点工作,探索并完善出试点模式——企校“双招”,互惠互利;配备“双师”,互动培养;工学“双融”,产学一体;实行“双补”,企校双赢。学院先后与湖北凯龙、福耀集团(湖北)等19家企业合作开展试点工作,截止到目前为止企业新型学徒制班注册学员已达到1400名,开设有10个专业,高级工(专科)班21个,技师(本科)班11个。
建立校企办学的“四个机制”。一是夯实基点,构建互补共赢的合作机制;二是突出重点,构建灵活务实的学习机制;三是疏通堵点,构建持续保障的经费机制;四是建好支点,构建双师共辅的培养机制。学院与掇刀区、沙洋县人社局签订了高技能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书,开创了政府主导下的政校企三方合作模式,为域内企业提供高技能人才培养储备,同时扩大学院影响力。学院与央视《中国大能手》栏目签订共建协议,加入中国大能手院校联盟,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