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湖里区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领导要求,始终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坚持以铁的决心、铁的举措、铁的行动,坚决打好阻击战、打赢歼灭战。
严防死守、严阵以待,努力做到“三控”。一是坚持重点重控。持续强化“路长制”作用,制定下发《疫情防控期间“路长制”工作调整安排的通知》,常务副区长带队成立“路长制”工作督查组,紧盯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全面实施防控;各街道1名分管领导带环卫人员每天对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检查,最大限度减少病毒滋生传播途径。二是加强群防群控。安排城管城建系统的333名干部职工对接30086家企业落实包干责任,认真细致做好联系排查工作,建立“一企一表”工作台账,全力做好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准备。293名路巡员全部下沉58个社区,238名党员主动到社区当好志愿者、落实“双报到”,协助做好逐户逐人地毯式扫雷式排查工作,一人不漏落实体温检测和健康登记,筑牢疫情防控铜墙铁壁。三是落实联管联控。组织建设、市政、城管、环保、市场监管等部门,每天检查4家发热门诊医院医疗废物废水转运处理情况,实时跟踪46个在建项目及工地疫情防控工作,加大公园、农贸市场及周边联合执法力度,全面关停15个在管公园、劝导居民游客1.1万余人,关停58个活禽交易摊位,纠治占道经营、贩卖家禽等行为196起,清理处置各类家禽960 只,坚决切断传染源。
强化数字湖里公共管理集成平台功能,实现“智慧大脑”精准指挥、疫情防控精确高效,发挥“三个一”作用。一是一根“指挥棒”调度更精准。充分发挥数字湖里事务中心“城市大脑”作用,及时汇总分析群众举报疫情线索,按照“3分钟派发到位、2小时落实排查、3小时查明反馈”的要求,实现快速响应、快速处置。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共计受理疫情防控事件1295件,通过集成平台智慧化精准化调度排查筛选118 台湖北牌照车辆、229名湖北籍人员、423起非疫区返厦人员进出小区受阻等问题。二是一套“电子眼”监管更有力。充分发挥路巡员一线巡查和全区2500余处视频监控网络作用,每天通过视频连线现场路巡员指导解决群众投诉举报事件,及时发现查处街边路面违法违规出售口罩、人群聚集等行为128起,处置外地车辆、返厦人员、疑似病例、企业复工等疫情防控敏感事件745起,确保疫情防控覆盖到面、精准到点。三是一颗“定心丸”群众更安心。落实24小时全天候值班执勤制度,所有投诉渠道畅通无阻,方便“零距离”“零跑腿”“零接触”解决问题,对涉及身边有咳嗽的疑似人员、敏感地区来厦人员、网约购买口罩引发不文明行为等疫情防控事件8 大类1295件,均逐一调查核实并及时反馈,既把“潜在炸弹”消除于萌芽状态,又让群众居家隔离不闹心暖人心,消除了疑虑和恐慌。
下大力抓好环境卫生整治,注重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全维式立体式宣传引导。利用微信短信、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累计发布户外广告70块、电子显示屏320块、横幅558条、宣传资料1.2万份、入户宣传2.6万次,广泛深入宣传病毒预防相关知识,滚动刊播推送疫情防控和健康知识,引导居民群众戴口罩、勤洗手、讲卫生、少外出,切实加强自我防护,共同参与疫情防控。二是无死角无盲区消毒清扫。充分发挥城建集团“大管家”作用,制定专业方案、组织专业团队,累计出动4.6万人次,每天对市政道路、村改居街巷、公园、停车场等关键区域开展大规模、无死角、不间断清洁消杀工作,对全区2246个果皮箱、127个环卫公厕、50个清洁楼、43个农贸市场实施更大强度、更高频度清洁和消杀,累计消杀面积约2.39万,减少病毒滋生传播途径。三是集中化专业化处置垃圾。对医疗废物实行专业化、清单化管理,累计产生1.2吨医废垃圾全部按要求落实单独收集、单独标记。在全市率先设置废弃口罩专用投放桶,全区1500名垃圾分类督导员每天定点督促分类投放、收集处理,积极协调城容环卫公司做到“日压缩、日消毒、日转运、日焚烧”,累计清运垃圾3600吨,疫情生活垃圾实现100%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