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会林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 211300)
血液感染指的就是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并随血行播散的一种感染病症,属于全身性病变,严重者还会导致患者休克,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降低患者预后[1]。目前,随着免疫抑制剂、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导致患者自身抵抗力不断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感染概率。目前,血培养是诊断血液感染的重要方法,尽早给予血培养,尽早确诊病情,并对症治疗[2]。基于此笔者统计分析该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8 月到2020 年3 月在我院血培养阳性患者474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40 例,女性234 例;年龄范围18~78 岁,平均为(48.67±4.25)岁。
1.2 方法 采集患者血液8~10mL,放入血培养瓶中送检,用BD 公司9120 血培养仪予以培养,利用VITEK-2 Compact 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2.1 血培养标本病原菌分布情况 7860 例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感染474 例,检出率为6.03%,其中革兰阴性菌345 例(72.78%),革兰阳性菌127 例(26.79%),真菌2 例(0.42%)。详见表1。
?
2.2 病原菌药敏结果 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敏感度超高90%以上,真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均敏感,详细数据见表2、3 所示。
?
近些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各种侵入性操作的不断普及,导致血液感染发生率不断升高,且细菌耐药率随之升高,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治疗难度。目前,血培养作为败血症、菌血症诊断的重要方式,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3]。
在血培养中,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偏高,不能排除污染的可能,为了确保结果准确、可靠,一定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做好采血消毒管理工作,以免出现血培养假阳性结果,从而为临床医师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种类复杂,耐药率各不相同,应加强对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的监测,应深入分析血液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情况以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可有效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