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蔚
12月1日,安徽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安徽“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遵循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机制。为宣传贯彻会议精神,《决策》对话安徽经济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樊明怀,安徽省委党校决策咨询部主任、教授、省委党校党的建设国家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省委讲师团高端宣讲教师张彪,对社会关注的热点以及安徽发展的着力点展开深度剖析。
《决策》:在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中,安徽发展将呈现哪些新特征?
樊明怀:“十四五”规划建议对安徽发展进行了更清晰的展望和顶层设计。概括来看,首先是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未来15年,安徽经济总量要跻身全国第一方阵;第二是推进“新四化”,这是基本路径;三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新提升,还有就是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全面绿色转型树立新样板,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协调发展实现新跨越和人民美好生活谱写新篇章。
张彪:理解新阶段现代化,要从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角度来看现代化的新内涵和新要求。新阶段现代化更加全面,更加丰富,要求更高,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一是高质量发展,要解放思想,做好安徽自己的事。二是高品质生活,要凝心聚力,人人有责,人人行动,人人为之不断奋斗和努力。三是高效能治理,要体现协调和系统。
从这三个层面上,体现出安徽要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从原来解决量的问题,到现阶段解决优解决好,解决让全体老百姓都能够分享到这个优和好的问题。
“十四五”的安徽,要传承好创新基因,落实落细改革举措,切实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做大做强安徽经济的关系,实化细化民生工程建设与保障,彰显新时代有为政府,引领市场和社会主体,方能释放强大的动能与活力。
《决策》:着眼“十四五”发展,安徽如何体现“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远景目标?
樊明怀:“经济强”意味着全省经济实力要实现新的更大跃升。“十四五”时期,安徽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总量规模必须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要跻身全国第一方阵,涌现更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经济强市、强县(区)。
“百姓富”意味着居民收入水平要实现新的更大增进。《建议》中明确提到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不仅要解决居民就业难的问题,更要充分保证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建议》中还提到到“十四五”末,全省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超过40%,这既是不断改善收入分配状况,推动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也是通过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容提质进一步强大消费市场。
“生态美”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要实现新的更大进步。加速推进绿色江淮建设,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全面落实“1515”岸线分级管控,更加突出“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的目标要求,推动生态经济发展。
张彪:“强、富、美”要处理好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阶段的关系,更加注重公平正义,更加注重共同富裕,更加注重生态环境,而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来解决量的问题。
前提条件是经济发展,但既要快还要优,要把生态环境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都要充分考虑进去,这是一个系统观念,是充分考虑到各个层面各个领域,这就是“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
《决策》:创新是安徽的基因,在“十四五”时期,安徽如何“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樊明怀: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这是优势所在,在“十四五”期间,必须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勇挑重担,跻身创新型省份前列。要深入实施科教兴皖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始终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性增长。
具体来看,一要加快推进战略科技力量,对标世界一流,加强前沿探索和前瞻布局,大力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统筹推进“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全面提升量子、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研究院建设水平。二要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进核心技术攻坚,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创新研发活动,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三要强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要积极吸引培育科技人才、创新型企业家;另一方面在中美科技领域摩擦加大,人才交流受阻的背景下,要为相关人员提供更好的研究和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安徽安心创新创造。
《决策》:在区域发展方面,安徽在构建“一圈五区”的过程中需要破解哪些问题?
樊明怀:一是合肥都市圈的引领作用不强。“十四五”期间要鼓励合肥围绕“五高地一示范”建设,着力增强核心城市能级,朝着国家中心城市发展;引导芜湖、蚌埠、滁州、马鞍山等建设多层次区域中心,构筑梯次发展增长极;深入推进合六经济走廊、合淮蚌产业走廊、合芜马产业发展带、合滁产业发展带等建设,引导都市圈产业优化布局;积极推进合肥城市轨道交通向周边市县延伸,加快构建“1小时都市通勤圈”。
合肥打造開放新高地,图为第500列合肥中欧班列发车。
二是“五区”发展不够充分。城市间统筹联动不够,要素保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到位,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力不强。“十四五”期间要提升发展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构筑贯通南北的“创新带”和自主创新主阵地;积极打造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推进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江北、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以产业发展带动提升城镇化率快速提升;大力振兴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推动适应性产业和特色经济发展;高标准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提高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重点打造研学旅行、康养旅游等新兴业态。
张彪:首先,合肥作为安徽龙头,各种要素吸附能力越来越强,因此理所当然要发挥优势,要让合肥与周边城市,比如南京武汉产生互动,产生竞争,使得安徽的各要素在本土发挥应有作用的同时,释放出更大能量,做出更大贡献。
其次,合肥做大的同时,如何辐射周边地区?这就要做好相应的政策配套和规划设计,打通相互之间交通堵点和政策堵点,真正使合肥都市圈能够为安徽崛起贡献力量。
政府方面,要积极发挥好协调作用,在规划上衔接,政策上对接,要素上配置,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进行规划建设和实施,把带动作用体现出来。这样合肥都市圈的效能、产能和效率就会提高。
《决策》: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安徽如何发挥五个“区块链接”的战略牵引?
樊明怀: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推动与沪苏浙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环境等全面对接。
第一,共同规划建设“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第二,共同推进“3+N”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一方面要积极协调建设空间和用地指标,保障新型功能区建设用地,另一方面要调动主导市县的主动性,完善高位对接机制。第三,共同推进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第四,共同推进各省辖市与沪苏浙的相关市(区)结对共建。要加速推动结对共建城市在产业、创新、生态、基建等方面的重点事项进度。第五,共同推动各城市与沪苏浙相关市的城区对口合作。
张彪:长三角一体化对安徽而言,意义重大,为未来我国现代化过程中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提供示范。首先就要安徽虚心向沪苏浙学习,理念上实现对接,解放思想,开拓奋进,补上短板。
在这个基础上,安徽要负重奔跑,人家走,安徽要跑,人家跑,安徽要强身健体跑得更快,这样才能够补上长三角一体化的短板。
二是要搞好协作。安徽不仅是为了自己,还要在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发挥好长三角的龙头示范带动作用,为全国的其他区域,其他省市经济的发展当好先锋和楷模。
三是要进行生态环境领域合作,促进产业发展,发挥好样板优势,将安徽的生态环境优势与其他一市两省合作。这样既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又体现出安徽的优势,使安徽在生态环境领域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最后,要把国家战略与安徽实际结合起来。国家四大战略中都有安徽,这是前所未有的。中部崛起战略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让安徽左右逢源,这时不能东张西望,要做好配套和融入,体现出成效。要把几个战略的优惠政策规划同赋予安徽的要求和任务衔接起来,不要各自为战。
《决策》: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是安徽的一件大事,标志着安徽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安徽如何利用自贸区建设,落细落实“双循环”战略?
樊明怀:《建议》提出要“高质量建设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2017年安徽正式向国务院提交关于申建自贸试验区的请示,今年9月正式获批。进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十四五”时期,自贸试验区建设将更加聚焦高水平对外开放。
目前,安徽已与223个国家(地区)有贸易往来,中欧班列累计发运突破1300列,2019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规模687.3亿美元,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的1.4倍,但仍然仅为江苏的10.9%、上海的13.9%、浙江的15.4%,与长三角各省市差距较大。从长远看,加快自贸区建设是促进“双循环”的重要载体,为此,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安徽人口规模大、空间腹地广的巨大内需潜力优势,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增动能,推动有效供给增加;另一方面要以自贸区建设为契机,增强外资吸引力,引导外资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流入。
张彪: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背景下,安徽区位优势明显。连南接北承东启西左右逢源,随着近年来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安徽无论是高速公路还是高速铁路,取得的成效都非常明顯。
安徽有创新,有制造业基础,有农业,粮食生产在全国排在第4位。在这个基础上,安徽理所应当有所作为,有更大作为。安徽在国内大循环中需要做什么?要在全国层面上尽快补上跟安徽产业发展以及和创新转化相关联的断链和短板,担负起国内大循环的重担。
安徽获批自贸区,建立了平台,要抓住契机,扩大开放和出口贸易。合芜蚌三个片区,前期有发展基础,各有侧重,相互之间协作配合,集聚起来能够发挥优势。省会合肥牵引带动合肥经济圈,发挥好蚌埠的区位优势,引领皖北开放发展,芜湖是沿江区域的开发。布局十分合理,既有利于发挥好合芜蚌原来的基础优势、产业优势、科技创新优势,又有利于辐射带动周边相应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带动安徽的经济开放发展,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推动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安徽要做好对接,做好自贸区建设和对外开放外来投资的服务,做好清单管理,做好“放管服”,切切实实把安徽自贸区打造成为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自贸区。
要用好两个政策,自贸区政策和国内现有的市场环境政策。把政策制定好,把清单制定好,培育企业家,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按照国际规则,按照国内市场的监管要求,发挥好外资外贸和内资内销之间的有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