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静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0-04-09 04:39张帆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常规护理

张帆

【摘要】

目的:分析鎮静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本院儿科接收的66例重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器随机法将其分成两个组别(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患儿进行干预,研究组在参照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患儿镇静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镇静效果和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患儿镇静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的数据,均优于参照组,其数据对比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应用镇静护理能够减少患儿机械通气的时间,提高临床镇静效果,对患儿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镇静护理;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常规护理;镇静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96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4-228-02

重症监护病房是儿科中的特殊科室,其收治的患儿病情均较为危急,因此要求科室医护人员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的操作技能,能够在对患儿进行救治时保持最佳的状态[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越加关注,尤其面对身体机能和心理素质尚无成熟的儿童,其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操作方式更为敏感,因此需要给予患儿更为全面的关注与干预。本研究针对镇静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护理提高新思路,现将详细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将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本院儿科接收的66例重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器随机法将其分成两个组别(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儿均为33例,其中,参照组患儿中男17例,女16例,年龄为5个月~8岁,平均年龄(4.82±1.27)岁;研究组者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为4个月~9岁,平均年龄(4.93±1.22)岁。两组患儿组间的基础信息进行比对后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患儿进行干预,主要方法为: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遵照医嘱对患儿用药,观察患儿皮肤、临床表现,并详细记录相关数据,

研究组在参照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患儿镇静护理,主要方法为:①病房护理。在保持病房清洁的基础上,定时对病房进行消毒,根据天气变化对室内温度和适度进行调节,并调整室内光线至舒适亮度[2]。②日常护理。关注患儿每次使用镇静药物后的意识、瞳孔反应以及呼吸变化,每间隔120min巡视一次,如发现异常需及时上报并予以对症处理;同时,对输液的速度和剂量进行严格调控。③呼吸机护理。患儿因病情的严重程度可能需要进行呼吸机治疗,但患儿身体机能没有完全成熟,在其治疗中极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儿在使用呼吸机时的临床表征,将相关信息详细记录在案,每间隔15min需进行1次镇静评分,在患儿病情较为稳定后可间隔60min对其监测一次[3]。④心理干预。患儿在陌生的环境和治疗方式存在抵触与害怕情绪,护理人员应保持亲切的态度与患儿进行交流,在操作过程中保持动作轻柔且利用音乐或者玩偶等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增强患儿治疗依从性,进而便于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4]。

1.3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的镇静效果和临床指标,镇静效果主要利用镇静评分进行评估,分数为1~6分,其分数越高表示患儿对于疼痛的感知程度越低,其镇痛效果越好;临床指标主要包括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计算

在研究完成后,将两组患儿涉及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予以处理和分析,其中,百分比为计数资料,对比分析后需利用X2检验,“x±s”为计量资料,对比分析后需利用t检验,当最终检验结果P<0.05时,表示进行对比的相关数据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干预,可知研究组患儿镇静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的数据,均优于参照组,其数据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其身体机能与心理素质尚未成熟,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极易因药物或者器械等影响出现不良反应,不利于整体的治疗效果,因此,正在对患儿进行医治时,需要相应的护理干预进行辅助。常规护理作为一种传统的护理手段,将基础护理作为出发点,虽能对患儿的病情起到干预效果,但因患儿病情的特殊性,简单的临床护理已不能完全满足患儿对于护理的需求[5]。镇静护理在近年来逐年受到大家的重视,主要针对病房、生活、医疗器械、输液以及心理方面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最大程度弥补常规护理的缺点,并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给予其全面的照顾与关注;同时,镇静护理干预充分考虑患儿的差异性,将护理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详细记录,便于及时发现患儿治疗期间存在的异常,有利于保证患儿临床治疗的顺利实施;此外,镇静护理更注重将“患儿作为护理的中心”,其护理方式更具人性化、全面化、合理化以及科学化,对于促进患儿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应用镇静护理能够减少患儿机械通气的时间,提高临床镇静效果,对患儿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文梓,沈琴,孙亮,汤丽丽,黄琴. 过渡期护理模式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患儿监护中的效果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06):673-676.

[2]王洁,余缤虹. 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心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护士工作投入和离职意愿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7,31(19):2424-2426.

[3]成艳玲,余碧仪,黄金妹. 舒适护理模式在新生儿监护病房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0):189-191+194.

[4]高云翔,戈晓华,王娇熔,丁曼丽. SWOT分析法在医院监护室护理安全文化构建中的应用[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12):65-69.

[5]刘瑞. 针对性护理在ICU重症监护清醒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研究,2019,27(02):171-172.

猜你喜欢
常规护理
探究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
荨麻疹患者临床特征与护理干预探析
护理干预对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结核性胸腔积液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应用效果分析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