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成龙
【摘要】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病房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手段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97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数表法分组后探究每组病房管理措施;对照组(48例):选择基础管理措施展开;实验组(49例):选择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展开;比较每组神经内科患者病房管理结果。结果:实验组神经内科患者病房管理质量总合格率(97.96%)高于对照组(72.92%);实验组神经内科患者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明显;实验组神经内科患者总满意率(97.96%)高于对照组(62.50%);实验组神经内科患者医源性损伤评分、高危药物外渗评分以及患者意外跌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明显,这几类评分,均P<0.05。结论:神经内科患者于临床接受持续质量改进病房管理后,对于管理质量总合格率、护理质量、总满意率均提升,医源性损伤、高危药物外渗以及意外跌倒评分均有所降低,效果显著,最终对于神经内科患者康复状态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神经内科;病房管理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4-176-02
引言
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式主要是以理论为基础进行连续性全程的质量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不仅重视管理结果,而且还对管理全过程进行高度重视,是一种现代化的新型质量管理理论。在神经内科病房管理工作中,护理质量管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也要求护理人员进行连续性的管理,既要重视管理结果,也要重视管理全过程,保证患者能够在护理过程中得到持续性,合理有效的护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护理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97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数表法分组后探究每组病房管理措施;对照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分布范围为41~79岁,平均年龄为(52.29±5.32)岁;患者入院时间分布范围为2~8d,平均时间为(4.52±1.35)d;实验组(49例):男27例,女22例;年龄分布范围为42~82岁,平均年龄为(52.33±5.39)岁;患者入院时间分布范围为2~9d,平均时间为(4.59±1.39)d;观察对比两组神经内科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时间,结果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经过分组并准备病房管理期间,对照组:需要确保护理人员在对患者神经内科患者开展护理之前,需要就科室特点加以了解,就患者病症状态加以评估,以确保后续在进行神经内科护理工作期间,具有针对性。对于监护室卫生安全需要做出保证,对于感染发生需要加以避免[1]。此外,对于患者的健康指导以及用药干预,护理人员均需要认真进行。
1.2.2实验组
①告知跌倒风险、床头放置“防跌倒”醒目标志(大牌)。②介绍环境。③起床三步曲。④交代 24 小时留陪人、入厕所时不要反锁门、要抓住扶手、慢坐慢起。⑤出现头晕,立即蹲下或坐下,马上呼救。⑥穿防滑鞋、衣裤合适,如裤子长要卷边,穿脱鞋、袜、裤应坐着进行。⑦正确使用床栏及呼叫器等。⑧离床活动有人陪护。⑨夜间起床一定叫陪人陪同。
1.3观察指标观察对比
兩组神经内科患者的病房管理质量总合格率、护理质量评分(病区管理、规范服务、抢救药品、分级护理以及护理文书书写评分)、神经内科患者总满意率、医源性损伤评分、高危药物外渗评分以及患者意外跌倒评分。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房管理质量总合格率对比
实验组神经内科患者病房管理质量总合格率(97.96%)高于对照组(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实验组神经内科患者护理质量评分(病区管理、规范服务、抢救药品、分级护理以及护理文书书写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总满意率对比
实验组神经内科患者总满意率(97.96%)高于对照组(62.50%)明显(P<0.05)。
2.4医源性损伤评分、高危药物外渗评分以及患者意外跌倒评分对比
实验组神经内科患者医源性损伤评分、高危药物外渗评分以及患者意外跌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明显(P<0.05)。
3讨论
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应将持续质量改进方式应用在病房护理管理质量管理方面,同时将其应用在跌倒护理管理中,主要将管理工作放在工作重点[2]。实验组神经内科患者在接受持续质量改进病房管理期间,具体为针对持续质量改进遵循原则加以充分明确:确保将护理过程进行不断改进,能够将表现出的系列问题加以充分解决。具体在应用持续改进措施进行管理期间,需要积极完成病房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小组建立,对于病区管理质量工作需要对科室护士长等进行积极协助[3]。此外,对于病区管理质量检查工作,每月需要定期认真进行,并且准备反馈调查问卷对患者定期发放,就调查结果展开分析统计工作,就系列问题原因加以分析探讨,对应完成改进对策制定,对于奖惩制度需要积极采用[4]。对于护理人员病房管理意识以及法律意识需要定期培训,确保对于病房环境以及相关工作秩序,医护人员可以自觉维护,并且通过不断总结以及完善,使得神经内科工作质量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患者于临床接受持续质量改进病房管理后,对于管理质量总合格率、护理质量、总满意率均提升,医源性损伤、高危药物外渗以及意外跌倒评分均有所降低,效果显著,最终对于神经内科患者康复状态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红萍.在神经内科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进行电子护理文书质量管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0):148-150.
[2]杨钧勇.持续质量改进在神经内科院内获得性压疮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0):138-140.
[3]连爱华,张文萍,郭秀玲,邢竹君.持续质量改进在神经内科跌倒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兵团医学,2015,46(04):70-72.
[4]孟永贤,冯泽会,王俊杰.持续质量改进在神经内科院内获得性压疮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35):4401-4403.
S>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11):1449-1453.
[4]佟丽丽,宫雪,李滨辛等.糖尿病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优质护理干预的观察判定[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12):161-162.
[5]陈勇.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4):2238-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