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感染皮疹2例及文献复习

2020-04-09 04:39冉启锋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皮疹儿童

冉启锋

【摘要】

EB病毒感染是儿童时期多发病,部分为隐性感染,出现临床症状者,多发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皮疹发病率相对较低。本文报道2例以皮疹为主要表现的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拓宽广大医者诊疗思维,尽早明确诊断。

【关键词】 儿童;EB病毒;皮疹

【中图分类号】

R197.7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4-117-02

EB病毒1964年由Epstein和Barr等从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的细胞培养首先发现,属疱疹病毒群,是一种普遍感染人类的病毒。其具有双链DNA的基因组,成熟感染性颗粒直径约150-200nm,培养约需4-6周。病毒进入口腔后,在咽部淋巴组织内繁殖复制,继而进入血流产生病毒血症,主要累及全身淋巴组织及具有淋巴细胞的组织与内脏。EB病毒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主要病原体,其典型症状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肝脾肿大、皮疹。在婴幼儿感染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脊髓炎、视神经炎、颅神经麻痹、格林-巴利综合征[1]。

1病例资料

第1例,男,2岁,因“皮疹2天”于2018-04-27初诊。表现为:全身头面、躯干、四肢散在红色斑丘疹,逐渐发展为黄豆大小疱疹,疱液清,有明显瘙痒感,疹周无明显红晕,口腔内无疱疹,无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无发热,无明显淋巴结肿,肝脾触诊无异常。否认过敏史,近期无服用药物。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20.2%,淋巴细胞百分比 74.2%;快速C反应蛋白:4mg/L;降钙素原检测:<0.05ng/ml。虽白细胞总数高,但以淋巴细胞为主,中性粒绝对值在正常范围,考虑病毒性皮疹。予阿昔洛韦外用,口服抗组胺药物等治疗,疗效欠佳,皮疹此消彼。4月30日实验室回报:EB病毒DNA测定:2.91E+5copies/ml,查肠道病毒71型核酸测定+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测定+肠道病毒A16核酸测定:均阴性,单纯疱疹病毒DNA阴性。明确为EB病毒感染所致皮疹,加用阿昔洛韦静滴抗病毒治疗,仍无显效。后患儿于市皮肤病医院就诊,加用氟替卡松外涂,5月10电话随访,皮疹明显消退。

第2例,男,4岁,因“发热3天,皮疹1天。”于2018-11-30首诊。发热呈不规则热型,热峰39.0℃,口服退热药体温可降至正常。于社区就诊,考虑:扁桃体炎,予口服头孢等治疗3天,体温逐渐降至正常。11月29日出现皮疹,初发于腹部,为较密集红色粟粒疹,压之褪色,抚之有摩沙感,有瘙痒感,皮肤无明显发红,无疼痛。皮疹逐渐向后背、头面部漫延,但腰以下无皮疹。无口周苍白圈,无杨莓舌,口腔粘膜无柯氏斑。无药物过敏史。此外查体颈部及耳垂下可扪及数个肿大淋巴结,较大者长径15mm,质中,活动度可,表面光滑,无触痛,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Ⅱ°肿大、充血。肝脾无肿大。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2.6*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62.4%;快速C反应蛋白,1mg/L;降钙素原检测:0.27ng/ml;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初步考虑感染性皮疹,但病原体不明。据发热与出疹时间、部位关系,不考虑麻疹和幼儿急疹。其一般状况良好,予西替利嗪滴剂口服及炉甘石洗剂外涂治疗。皮疹有少许增多,但仍未及腰以下。12月3日報:血涂片异形淋巴细胞:48%;EB病毒定量DNA测定:6.70E+3copy/ml;双份咽拭子培养均无优势菌生长。加用阿昔洛韦乳膏外涂治疗,至12月10日,皮疹基本消退,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2讨论

EB病毒宿主是人类,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唾液传播、输血传播,亦可通过母乳喂养[2]及性传播[3,4,5],其进入人体后,可终生潜伏,一旦感染后可发生不同状态的感染即溶细胞性感染、隐性感染、缺损性感染以及转化B淋巴细胞感染[6]。一般认为EB病毒感染与机体的细胞免疫有关,病毒进入人体会先感染成熟B细胞,后作

猜你喜欢
皮疹儿童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留守儿童
让人无法理解的儿童
六一儿童
如何辨别药物引起的过敏
高压氧合甲氨喋呤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皮疹22例临床观察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A Doctor’s Visit
“六·一”——我们过年啦!
慎辨麻疹与药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