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霉变玉米中毒的调查及诊断试验报告

2020-04-09 04:47张建尧艾有林黄之柱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毒

张建尧 艾有林 黄之柱

摘 要 腾冲市部分乡镇养殖户饲养的生猪,在饲喂购买的玉米后,发生死亡,死亡率达52.3%,根据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和饲养试验,确诊为黄曲霉毒素中毒,为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中毒;诊断试验

腾冲市部分乡镇的养殖户饲养的生猪饲喂了从市场上购买的玉米后发生疾病,经过多次治疗无效,村防检员初步诊断为慢性中毒,怀疑是玉米质量有问题导致中毒,经相关乡镇兽医的调查、诊断和分析,排出其他疾病的发病、死亡数,初步认定属霉玉米中毒。为确定死亡为饲喂的玉米引起,畜牧兽医部门进行了饲养对比试验。

1 霉变玉米中毒发病死亡情况

经调查,界头、明光、滇滩、五合、芒棒等乡镇均有饲喂玉米发生生猪死亡情况,发病猪、死亡猪的统计数及死亡率情况。另外,还有明光、芒棒发生猪病的6户农户,在用购买的玉米喂猪的同时,还喂了鸡、鸭。导致鸡发病17只,死亡17只,死亡率100%;鸭发病51只,死亡31只,死亡率60.8%。

2 病因调查

经对界头的贡山、高黎、桥头、黄家寨、白果、永胜、大园子、张家营等村的相关养猪户的调查情况,有以下共性:

2.1 饲喂了霉变玉米

发生同类猪病的养猪户都在6月下旬至7月底这段时间买的玉米或玉米面,这些玉米不是本地产的,籽粒较小,赤黄色,适口性差,猪不喜吃。这些玉米虽有不同卖主,但来源比较集中。

2.2 停喂有好转

在喂这种玉米后一般5—15天发现猪病,并且按疫病和普通病治疗无效,尔后全部或部分死亡。如在发病后及时觉察停喂这种玉米,改喂其他饲料后一段时间,情况好转。

2.3 当地无猪的传染病发生

近期当地没有发生猪的高致死性传染病,邻居没有喂这种玉米的猪未见异常,同一户没有喂这种玉米的猪也不发病。

3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3.1 临床症状

食欲减退至不食,有的只吃水和少量青料,精神萎顿。有的病初出现呕吐、咳嗽、流泪。逐渐消瘦,结膜苍白或黄染,粪便呈黑色,尿赤黄,后期难于站立,衰竭死亡,白猪可见皮肤黄染,病程15—30天,整个病程一般体温不高,死前体温下降。

3.2 剖检变化(剖检11头)

皮下脂肪和结缔组织黄染,腹腔积液;肝脏均有严重的炎性病变,多数病例整个肝脏严重变性,呈土黄色,略肿大,质脆,胆囊萎缩,胆汁浓稠,变黄;肾脏肿大,不同程度黄染,质脆,有的肾表面有出血点,肾髓质出血;胃粘膜有出血性炎症,胃幽门附近有蚕豆大至核桃大的溃疡,有的溃疡已经形成穿孔;有的小肠或结肠肠壁出血,肠道内粪便呈污黑色,或有血凝块;肺脏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实变;心脏有出血点,心冠脂肪黄染;脾脏、淋巴结多数无明显病变,少数病例脾脏有出血性梗死灶。

4 诊断

4.1 临床诊断

根据病因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综合分析,基本排除疫病的可能,初步诊断为霉玉米中毒:

4.2 实验室检验

在初步诊断为猪霉玉米中毒的3户按要求采集喂剩的玉米样品3份,送保山市饲料兽药监测所检验,检验结果判定为该批产品中黄曲霉毒素B超标。

4.3 动物试验

为了确诊此次饲料中毒,制定了诊断试验方案,由技术人员严格按要求实施。通过饲养试验,观察仔猪、仔鸭饲喂后的临床表现及死后病理变化,从而判断霉变包谷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和致病情况,是否与农户牲猪死亡的病理变化相一致,从而证明农户使用的霉包谷的致病性。

4.4 试验结果

仔鸭组:试验第一天,试验组与对照组采食量接近,分别为0.11和0.1 kg。第二天,9月4日,试验组仔鸭采食量大量下降,采食量每只0.0375kg,对照组采食量为0.13kg。

仔猪组:试验第一天,试验组与对照组采食量分别为1.5kg和1.5kg。第二天,9月4日,试验组仔猪0.65 kg,对照组为1.5公斤,试验组采食量明显下降,饮水无明显下降。仔猪1和5号出现呕吐、拉稀。

5 病理剖检情况

5.1 病死仔鸭病理变化

剖检变化:仔鸭尸僵完全,剖检腺胃粘膜脱落,盲肠、结肠粘膜广泛性出血,肝脏发黄、肿胀,胆囊肿胀充满胆汁,大部分死亡的仔鸭肌胃粘膜有核桃大的溃疡,心脏、肺无眼观病理变化,心肌有纤维素性渗出,运动系统无明显病理变化,肾脏肿大变性。

5.2 病死仔猪病理变化

剖检变化:尸体消瘦,被毛无光泽,尸僵完全,皮下脂肪黄染、腹水浓而黄、脾脏无明显肿胀,有个别猪有部分梗死区,肝脏肿胀发黄、黄染严重,大部分病死猪肝呈灰黄色,胆汁浓而黄,结肠、盲肠粘膜广泛性出血,后期死亡的猪肝脏有坏死灶,肾变性坏死,中度肿胀,皮质萎缩,髓质增长,肠系膜淋巴结无明显病变。肺脏部分小叶肝样变,实质变性,胃粘膜大部分出血,有核桃大的溃疡灶。四肢关节液浓缩发黄,结缔组织黄染,视粘膜发黄或黄染。

6 试验结论

通过近半个月的仔鸭饲喂试验,仔鸭第六天出现死亡到第1 2天全部死亡;仔猪试验组第25天死亡2头,第29天死亡2头,第31天死亡3头。其余3头精神状况较差,呆食量较少,每天只吃1.5kg饲料和少量青绿料。现采用治疗方案进行救治,是否有效果,有待观察。而对照组仔猪、对照组仔鸭活泼好动,精神状况良好采食量达每头2.5kg和每只0.2kg,仔猪体重达60kg,仔鸭体重达1.75kg,健状无任何疾病。试验证明,饲喂霉变包谷是造成试验猪、鸭死亡的原因,也是造成部分农户猪发病死亡的原因。其中霉变包谷中黄曲霉毒素是主要致病因子,根据相关资料记述,毒素含量超过50ppm以上即能造成动物急性中毒死亡,低毒量长期食用即造成慢性中毒导致动物肝癌及相关器官肿瘤性疾病。

7 结论

腾冲部分乡镇发生的这起生猪发病、死亡,经调查诊断、玉米取样送检和进行动物饲养试验,确诊为猪黄曲霉毒素中毒。

参考文献

[1]梁明荣.猪黄曲霉毒素中毒防治[J].四川畜牧兽医,2009,36(1):54.

[2]曲万文.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及其預防[J].农技服务,2005,04:46-47.

[3]戈盾.猪霉菌毒素中毒及其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2005,01:37

猜你喜欢
中毒
什么是急性中毒?
中毒
天然气也中毒
宫斗剧重度中毒
天哪!我中毒了!
《西游记》中毒记
百草枯中毒25例诊治体会
桐庐县2007—2008年急性农药中毒流行病学分析
化学物质中毒的急救措施及原则
我国中毒控制中心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