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东
摘 要 本文主要针对巨黄竹在生态经营中存在的经营管理,竹林地退化等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其中问题存在的背后原因,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可持续生态经营措施,改善巨黄竹竹林的生态系统,在种植措施和生态改造方面都能提高竹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以期不仅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能实现更好的生态效益,成为优质生态培育竹林系统。
关键词 巨黄竹;竹林;生态经营
近年来,随着竹林产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种植的经验也在不断丰富,经营面积逐年扩大,竹林产量也大量提高,而且加工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得竹类制品越来越多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在竹林生态经营的过程中,大面积开发,高强度开垦,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使得竹林地不断退化,难以实现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竹林生态经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的协同发展,合理开发和利用,成为我们生态经营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1 巨黄竹竹林经营现状
巨黄竹是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在历经20余年中的一个乡土竹种中培育出来的新品种,并且获得了四川省林木审定专家良种认定,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在当地合作社的推动下,抗旱,抗寒,产量高,无病害的巨黄竹产业年亩产达到7吨多,比普通竹林年亩产收入高出1300元,可以竹笋两用,广泛应用于造纸业,竹制品业等诸多领域,在全省以及邻省地区逐渐推广,已经成为当地绿色生态的支柱产业。
2 竹林经营中存在问题
2.1 经营方式:过度垦伐,竹林地退化
竹林种植对于纯林的需求量大,使得多数企业过于追求纯林,缺少与其他类型林地的营养交换,使得土地质量降低,而且过度采伐,没有做到保土保肥的保护,大面积的复垦使得土壤裸露疏松,土层变薄,养分流失,容易引起重度病虫害,使得竹林地破坏,土地质量退化,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难保证。
2.2 经营管理:粗放经营,生产力下降
竹林在经营中,把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资源投入到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对于生态脆弱而且敏感的地区投入较少,特别是一些低山丘陵地区和交通不便的深山地区,资源分布状况不均衡,在这种经营模式中,作为主要生产要素的土地,耕地面积有限使得竹林的生产能力不足,使得经营管理粗放,技术和管理水平都比较低,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使得竹林的生产力难保证,经济效益难以有大幅度提高[1]。
2.3 经营效益:投入不足,竹制品市场匮乏
竹类制品因其特有的自然属性,其自然的材料,纹理以及清新的香气,利于人体健康,所以用来制作大量相关的日用品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竹林养殖效用的最大化,便是通过竹林材料的大量投入,充实竹制品的市场,目前我国优质竹林较少,优质的笋材两用竹林难以扩大种植规模,种植产量有限,对竹制品的用材供不应求,竹制品市场也产生匮乏。
3 巨黄竹竹林生态经营措施分析
3.1 特殊栽植,发展新型生态培育方式
3.1.1 混交林栽植,建立良性循环生态系统
巨黄竹竹林在生长中,同其他竹林生长结构相似,其抽鞭蔓延,常常会深入到其他林区,形成竹林混交栽植的新型生态培育方式,丰富了竹林的物种组成结构,在空间生态布局得以扩展,在科学经营中尽可能获得较大的经济生态效益。在巨黄竹的伴生树种的选择中,选择适应环境能力强,没有共同病虫害的树种,混交比例不宜过大,保持在7:3为宜,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其落叶还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的竹林生态系统[2]。
3.1.2 裸地栽植,建立复层竹林体系
传统的栽种模式是在一整块地全面栽种,过度开垦使得杂草丛生,土地板结,影响后期土地栽种的质量,成林速度相对较慢,需要进行套种低价值次生林裸地栽植,套种多种类型农作物,如西瓜,花生等,提高母竹竹林成活率,在复式竹林体系中,打造一体化竹林栽种体系,实现规模化经营,从种植方面促成新型生态培育方式。
3.2 分类经营,发展生态改造模式
对于巨黄竹的经营,不能完全照搬其他竹类生长模式,需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在不同区域,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区分类种植,分区经营,定向培育,促进在高投入地区获得丰产,在中低投入地区获得中等丰产水平。
3.2.1笋用竹林培育
笋用竹林更多以竹笋产量为目的,在集约化的经营和发展中提高竹笋产量。对于一些低山丘陵地区的低产量竹林产区,需要特别注意保护周围的树木,林木,灌木丛等植被保护水土,竹林内适当运用混交林的种植,保留阔叶树的种植,同时逐步调整竹林结构,集中区域提高竹林的种植密度。重点经营春季冬季笋用林,在适当的季节修整土地,逐步提高丰产水平。
3.2.2 材用竹林
在一些交通状况好,土层深厚且营养成分高的地区,充分发挥其加工技术制造业,培育大量的材用竹林,在自然地理条件较差的地区,也可以适当分散种植中等材用竹林,在后期的养护过程中,则需要每年砍伐,每年留养,充分利用其立体的地形条件,吸收光能,同时注意合理提高立竹度,一公顷能达到3000株,保证合理施肥,提高产量,加快收益。
3.2.3 笋材两用竹林
在笋竹两用竹林中,丰产栽培技术需要提高,细致选择林地,保留整地,优选母竹,适当套种,适度钩销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提高技术水平,在经营中避免因为过度追求两用林的经济效益而忽视水土损害,需积极建立水土保持带,在不断更新培育技术中实现发展,实现绿色大量稳产的竹林[3]。
3.2.4 生态公益林
在立体条件差,坡度大,土层薄的地区,更多地发展公益性竹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通过人工去除杂草的方式,改变竹笋的生长环境,以期春笋留养成竹,在坡度较大的林地,注意保护林下植被,防止地表侵袭。在人工辅助下的生态公益林,更多实现的是巨黄竹竹林发展中的社会和生态效益,用生态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4]。
综上所述,竹林产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其中的草地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多方力量,在巨黄竹生态种植培育,生态改造方式上都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提高竹林单产,促成实用性竹林产品商业化的转变,同时注重经营管理方式合理,避免因環境资源损害而导致巨黄竹发展产生阻碍。
参考文献
[1]程金良.闽北毛竹林生态经营浅析[J].绿色科技,2018(09):138-141.
[2]彭凌云,等.竹林立体复合经营研究现状及展望[J].湖南林业科技,2019,46(05):72-76+83.
[3]陆富军.毛竹用材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绿色科技,2019(07):225-226.
[4]石明波.生态公益林的重要性及可持续经营措施[J].农家参谋,2019(0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