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冬梅 刘金华
摘 要 营林造林的质量影响着本地区的林业发展好坏,本文总结了影响营林造林的三个主要因素:在营林造林前对其进行设计与规划的合理性;在对林木进行种植是否符合要求;在苗木种植后期对林地的管理与维护工作的落实。基于这三个影响因素,对优化营林造林质量的措施展开了深入分析,望能对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林业发展;提升质量;优化管理;营林;造林
营林造林质量的不断提高与优化,不仅能够显著提高相关的林业种植单位,还能不断地提升我国的生态环境,达到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局面。目前,我国相关的林业生产单位在营林造林的过程中,其营林造林质量的好坏受到多方位因素的共同制约,为我国林业的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将关注点放在相关的问题上,对其展开论述,并未相关的林业单位提升营林造林的质量上提供有效的应对措施。
1 影响营林造林质量主要因素
影响林业相关的单位在营林造林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1)在营林造林前对其进行设计与规划的合理性;(2)在对林木进行种植是否符合要求;(3)在苗木种植后期对林地的管理与维护工作的落实。具体来说:
1.1 营林造林前对其进行设计与规划对其质量的影响
林业在营林造林前期的主要工作是对接下来要进行的工作进行设计与规划,这个设计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林地种植区域的气候类型,林地的特性等进行专业的调查与勘测,进而对要种植的林木合理的选择。此外根据不同的种植苗木的类型与林地情况进行林地的科學管理措施的制定。该工作还包括了对种植过程中实施细节的规划与人员分工等的规划,是在营林造林工作进展过程中最核心的工作,对营林造林工作的有效高质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1.2 林木种植对营林造林质量的影响
在对苗木种植过程中,要根据种植地区的不同、林地大小与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种植方案。例如在种植方式的选择上,土质好,种植面积小的营林造林工作可选用分殖种植的方案等。且在种植过程中,对种植细节的掌控都将直接影响到苗木种植的成活率等,因此对种植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要做好相关工作的落实,确保营林造林的质量。
1.3 苗木种植后期对林地的管理与维护工作的落实
在苗木种植完成之后,需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做好对林地的管理与维护的工作。在管理过程中要对林地苗木生长过程做好详细的记录,在发现问题时要对其进行及时的解决。其在管理与维护过程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对苗木的需要的生长条件进行补充管理,如施肥与灌溉等工作,其次就是加强对苗木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的预防与治理工作,这些工作的有效落实能够有效地保证林木在后期的成活率与生长速率,是提高营林造林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
2 营林造林质量的优化手段
2.1 优化营林造林的设计与规划
在进行营林造林工作前期,优化其营林造林的设计与规划能够有效提升该工作的质量。因为,在营林造林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各项工作都要依照其设计与规划方案进行开展。因此要对设计与规划进行优化,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做好前期的调查工作,对营林造林的各个工作环节做好全面细致的了解,对造林的要求做到全面的认知,在对相关的内容进行设计与规划,这项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林地整体布局的设计,对造林需要完成的林木结构层次的布局与规划,对林地造林的面积进行规划以及对林木栽培的品种进行选择,林木种植过程中的工作安排细则等进行规划与设计。
2.2 优化苗木的种植
在苗木种植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种植地选择不同的苗木种植方案,苗木或种子的选择上要选壮苗与饱满的种子进行种植。在种植过程中要对不同地区种植的树种按照设计规划的要求进行严格的种植,对种植地按照不同的种植苗木进行合理的种植密度的管理,并且对种植苗木过程中的水和肥料的施用要做到严格的控制等。也就是说要对种植过程中的细节做好落实工作,确保营林造林的质量。
2.3 植后期对林地的管理与维护工作的优化
加强营林造林的管理措施,可以确保林木在后期的健康生长。由于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因此林业相关的单位需要培育以及引进高质量高水平的工作人员展开相关的工作。另外,管理人员在对相关的林地维护与管理的过程中,要确保其工作能够严格按照规划设计的要求进行,落实管理与维护的细节要求确保林地的正常运行。此外,要对影响林地发展的病虫害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营林造林的质量。
今后,不断优化营林造林的质量,能够有效地提升我国国土的植被覆盖率,促进我国林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达到提升其质量的要求,相关的林业单位根据不同的营林造林环节做好优化,确保每一个工作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进而促进其营林造林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海奇.试分析营林造林的质量影响因素及优化对策[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17):772.
[2]刘登坤.影响营林造林质量的因素及优化对策探究[J].南方农业.2018,12(30):83-84.
[3]陈庆.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加强营林质量措施[J].农家科技(上旬刊).2019,(5):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