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勇 郭尔卓 耿一田
摘要 基于林业企业管理的角度,从林业资源自身、企业管理、科研方面,讨论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林业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本文提出要以继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探索绿色发展新道路;注重人才培养,合理引进人力资源为发展目标,促进林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文明;林业企业;管理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 F307.2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forestry enterprise managemen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estry resources themselves,enterprise manage-ment,and scientific research,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forestry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ls in the contex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were discussed.This paper proposed that we should continue to deepen internal corporate reforms and unswervingly take the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ncrease investment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explore new paths for green development,focuse on talent training,reasonably introduce human resources as development goals,with a view to promoting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forestry industry.
Key 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forestry enterprise;manage mode;reform
梁希有言:“無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这是新时代林业人的目标,也是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发展的愿景。自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会议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1]。森林资源作为国家重要资源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文明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林业经济进入了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将生态文明在林业方面落实到实处、细处,加快林业企业在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1 生态文明对于林业方面的要求
林业资源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由于其生长周期长、自然环境要求苛刻等不可抗性特点,在当今社会变成一种极其“脆弱”的资源。在进入新时期的发展阶段之前,我国粗犷豪放的发展方式客观上给予林业资源一定的打击。因此,在新时期的发展阶段,我国提出了一系列发展要求,力求在追求发展速度的同时,保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最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就是十九大报告,这不仅是对林业产业发展提出的要求,更是对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林业这一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的产业更是应该严格地遵守和追求这一要求。
2 现存林业企业管理模式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表现的不足
林业企业是承担国家绝大部分林业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最基本的生产单位,林业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模式直接决定了该企业生产效率的高低,同时也决定了企业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贡献高度。先进的管理模式由于应用时下最为先进的管理理念,本身已将生态文明的要求融于管理模式之中,因而应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可以提高企业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地位。相反,面对信息化、数字化越来越高的现代化生产方式,传统生产模式显得无所适从。传统模式在得不到较高收益的同时,也有可能造成极大浪费。然而,由于林业资源自身的限制,企业本身甚至还有科研力量支撑的缺乏,林业企业仍然处于传统管理模式下进行生产。
2.1 林业资源自身
一个地区的林业资源是该区位林业企业最直接的生产资料来源,对于林业资源的调查研究,不仅可以为该区位的林业企业提供生产引导,还可以指出该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设方向。
根据2011年第八次森林资源统计数据[2],2009—2013年组织清查的这5年间,全国森林面积2.08亿hm2,森林覆盖率21.63%。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64.33亿m3,森林蓄积量为151.37亿m3。天然林面积达1.22亿hm2,蓄积122.96亿m3;人工林面积达0.69亿hm2,蓄积24.83亿m3。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分别位居世界第5位和第6位,人工林面积仍然位居世界首位[3]。
由图1可以看出,1973—2003年历次森林资源普查得到的有关森林面积和活立木总蓄积量都在稳步提高。由图2可知,1973—2013年,在较长的历史时间段内,森林覆盖率还是得到了可观的提升。
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指出的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我国森林覆盖率为21.63%,不仅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而且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 1/4,人均森林蓄积甚至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4]。此外,我国幅员辽阔,部分树木并没有在其最适合的地方生长。因此,林木资源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部分区域还存在严重的林地沙土流失、超限额采伐、荒漠化等问题。可见,我国仍然是一个生态脆弱的国家,我国林业发展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2.2 企业管理
2.2.1 企业市场思想观念落后。一些林业企业仍未转变其陈旧的经营管理方式,对自身定位并不清晰,没有经过科学的市场调查,缺乏对其所在区位森林资源的优势和特点的科学分析,盲目跟风,一味仿制,生产不出特色产品,只追求形、量,不追求质量,根本无法满足企业长远发展需求。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始终无法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被这个市场淘汰,更谈不上企业可持续发展。
2.2.2 企业管理思想观念落后。林业企业管理因其管理对象多元化,所以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然而,有些企业的管理理念陈旧落后,对员工缺乏重视,采用硬性的制度进行管理,缺乏对员工的人性化理解,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不利于林业企业的管理发展。加之监管机制不科学等,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影响了生产效率和质量。监管长期流于形式,势必导致生产效率的下降和生产质量的不合标准。
2.3 科研
2.3.1 人才流向。由于林业企业在生产上的特殊性,一些企业无法吸引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造成一些林业企业存在技术人员缺失现象。如在选种、育苗以及培植等生产环节,基于提高生产质量的需求,要引进专业人才,但同时也造成造林成本升高、经济效益不高等负面作用。
2.3.2 创新能力。企业既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污染排放的最重要的主体。唯有实现企业的绿色发展,才能从根源上缓解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正因如此,企业的绿色技术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绿色技术创新着重强调低能耗、无污染、循环利用和清洁化,被认为是实现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5]。高素质人才的缺失导致当前我国林业企业创新能力低下,生产设备更新换代不及时、技术含量较低,缺乏创新精神,生产出的中低档次产品无法满足所有市场的需求。长此以往,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
3 林业企业管理模式改革措施
3.1 继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对于林业企业来说,发展绿色经济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林业企业必须紧跟这五大发展理念,切实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想[6]。向绿色经济转型必然伴随著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企业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建立绿色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经营管理制度的创新,由促进绿色企业发展到成为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首先,加快企业的经营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努力将企业建设成为产权明晰、责权分明、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化企业,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科学管理、经营高效是发展绿色经济对企业的基本要求,责权不清、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的企业势必在发展绿色经济中缺乏竞争力,最终必然被淘汰。
其次,加快企业由随机发展绿色经济向长效发展绿色经济转变。当前大部分林业企业的绿色发展是以节能减排为重点,而节能减排措施都是在政府制定的减排指标约束或企业发展的减排压力下进行,可以说大部分林业企业的绿色经济发展策略都是被动的、随机的,没有一个长远的完整的发展规划。
林业企业从被动发展向主动发展转变,必须转变企业的经营思想。林区企业长期以来以木材生产和加工为主要方向,特别是林业“两危”问题出现以前,木材生产与加工为林区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7],这种靠山吃山的资源依赖思想根深蒂固。随着林业向生态建设为中心转型,林区内的企业应加快转变经营思想,以生态、绿色为方向,调整企业的经营理念,以节能、资源的循环利用、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为重点,将经营思想由资源依赖转向技术依赖。制定企业绿色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涵盖企业绿色经济发展的目标、生产、经营、管理的绿色化调整,新技术和新能源的研究与开发等。
3.2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探索绿色发展新道路
科技是发展绿色经济的手段。无论是节能减排还是吸碳固碳、发展新能源,都要依托低碳技术。因此,发展绿色经济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将低碳技术的研发、推广与产业结构调整、绿色能源开发、绿色产品研究、民生改善等方面紧密结合[8],增加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使经济发展更具竞争力。
当前林业企业要开展以天然林保护与恢复技术、人工用材林持续经营技术、林木遗传育种技术、信息技术、林产品高效加工利用技术、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森林特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等绿色化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林区低碳技术的开发与研究。结合重大林业建设工程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加快技术的绿色化升级和改造。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技术引进机制,提高低碳技术创新能力,探索绿色发展新道路。
3.3 注重人才培养,合理引进利用人力资源
人才是发展绿色经济的保障。林业企业绿色发展涉及广、学科多、领域宽,各个方面均有涉及。因此,在林业企业人才培养上不应局限在对林业科技人才的培养,而应扩大视野,从林业与关联产业以及林区整体绿色化进程角度去思考人才培养问题。林业企业应与国内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林业人才,有目的有方向地培养低碳技术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高科技人次。也可以林区企业为依托,以实验基地为辅助,为森工林区绿色发展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9]。
加大对林业企业的宣传,让更多人了解林业企业和林区的人才需求方向。加强与国内外、省内外高校与科研机构的联系,拓宽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引进渠道。建立合理的薪酬体制,提高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工资待遇。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对有利于绿色发展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人员和团队进行额外奖励。建立完善的职业规划制度,让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在职业发展中有上升空间,满足人才在个人发展中的成就感[10]。
4 林业企业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
针对现存林业企业管理模式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表现的不足,本文提出面向生态文明建设涉林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即响应国家政策,本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优化管理制度,创新生产经营模式,使企业向绿色经济转型,使产业结构向节能减排、绿色生态、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至上的方向发展[11]。
5 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林业经营管理制度的创新是林业产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前全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林业企业必须对传统的经营模式进行创新,本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改革以提高林業科技化水平和林业资源的利用率。加快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前进步伐是建设生态中国的必然要求。涉林企业应转变长期以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陈旧观念,与时俱进,让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促进林业产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6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国林业网.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统计数据[EB/OL].http://data.forestry.gov.cn/lysjk/indexJump.do?url=view/moudle/index.
[3] 王亚,温亚利,柯水发,等.中国主要木材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测算与启示[J].林业经济问题,2014,34(6):481-486.
[4] 沈茂成.关于推进我国林业又好又快发展保障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J].林业经济,2015,37(10):3-7.
[5] 李楠博.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一个条件过程分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9(6):1-7.
[6] 完善节能环保价格政策助力生态文明建设[J].宁波节能,2017(6):32-35.
[7] 李朝洪,赵晓红.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生态建设与经济转型协调发展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3(2):144-152.
[8] 谢守红,牛水霞.长江三角洲碳排放和经济增长、能源消耗的关联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2,31(12):86-92.
[9] 李琳.林业资源枯竭型城市低碳发展机理与模式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6.
[10] 赵蓓.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2015.
[11] 李婷婷.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