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特色农业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探析

2020-04-09 04:49何峰张秀丽于勇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特色农业中俄

何峰 张秀丽 于勇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白城市农业科学院与俄罗斯多家农业科学院在燕麦、冬黑麦等多种特色农作物上的合作基础,并详细阐述了建立“中俄特色农业国际联合实验室”的目的、重要性和意义,力争通过双方人才交流、农业特异资源交流和科技资源共享,全面拓展合作领域,推进特色产业,联合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特色农业产业。

关键词    中俄;特色农业;联合创新;国际联合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吉林西部与俄罗斯农业发展地区如基诺夫、萨马拉等地在地缘上相近。近年来,以吉林省白城市农科院为合作平台,与俄罗斯多家农科院在燕麦、冬黑麦、荞麦、马铃薯、豌豆等作物良种选育、栽培和加工技术等领域开展合作,取得令中俄双方满意的合作成果。为进一步加强谷类和牧草作物病害防治、种植栽培和加工技术合作研究,吉林省拟通过强强联合,联合建立中俄特色农业国际联合实验室,组织中俄双方谷类作物和其他农业优势领域专家,开展中俄农业科技创新合作,推进中俄特色农业产业联合发展。

1    建立中俄特色农业国际联合实验室的目的

中俄特色农业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是在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全面开展中俄经济合作的大背景下,以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与俄罗斯近20年的农业科技合作为基础,通过与以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为首的多家俄罗斯农业科研机构进一步密切合作关系,拓展合作领域,联合建立国际合作平台,达到推进两国特色农作物新品种选育、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生态修复治理、特色农产品加工利用等关键领域的技术联合突破与创新的目的,共同推进优异种质创新、技术整合升级[1-3]。同时,在进行广泛人才交流、农业特异资源交流和科技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全面拓展合作领域,进行特色产业推进,联合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特色农业产业,打造中俄特色杂粮杂豆优势产区和中俄特色农业产品集散中心,促进国际贸易发展、高级人才联合培养,带动双边友谊互信的国际合作,带动中俄及周边国家农业和贸易往来,助力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提供产业和技术支撑[4]。

2    开展中俄特色农业合作创新的重要性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大国数量多,农业增加值在全球属于前列,占据了世界农业增加值前10位。其中,中国农业增加值2013年达9 240.27亿美元,居世界第1位;俄罗斯817.14亿美元,居第9位。这一地区也是全球谷物产品最高的地区之一,2013年全世界前10位谷物生产大国中有 5个国家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其中中国谷物产量达到55 284.06万t,居全球第1位;俄罗斯谷物产量9 037.04万t,居第5位。此外,农业人均耕地面积居于世界前列,特别是俄罗斯和中东欧及中亚等国家,均有较高的人均耕地面积,都具备巨大的农业开发潜力。因此,中俄两国都有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用地生产率的迫切需要。

3    建立“中俄特色农业国际联合实验室”的意义

以重点突破、辐射全局的战略思维,集中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加强中俄双方在农业科研开发、农业生态保护与治理、有机农产品培育、先进农产品技工技术等多领域的广泛深入合作。通过组建联合实验室,建立中俄科研成果示范基地,为中俄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带动“一带一路”国家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3.1    联合推动中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整体提升

中俄特色农业国际联合实验室是在中俄农业广泛开展合作的基础上,结合相互已具有的农业科研优势和发展需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融合和科技资源共享,并共同开展实验,形成科技合力,必将推动相关领域创新能力的大幅度提升[5]。特别是白城市农科院是我国特色农业研究的核心团队,其研究的燕麦、荞麦、食用豆、向日葵、高粱等特色农作物,在我国北方地区大面积推广。以俄罗斯科学院为首的萨马拉农业科研所、俄罗斯科学院东北分院、全俄谷物与豆类作物研究所等农业科研机构,都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科研历史,也都形成了各自的科研特色和优势,通过联合实验室的建立,可以充分发挥优势、取长补短,必将产生大量科技创新成果而造福两国农业。

3.2    带动中俄两国特色农业发展优势区形成和发展

吉林省西部和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在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种植上有很多类似之处,但科技成果支撑不成体系,农产品种植与各自的区域生态特点结合不强,特别是俄罗斯土地资源丰富、人口少、种植粗放,在农业种植结构优化上没有形成科技支撑的体系,也没有形成俄罗斯农业的发展优势以及国际竞争力。国际联合实验室的建立是立足两国相关区域有针对性地进行合作融合再创新,科研成果与农业发展实际有较强的契合。必将支撑各自特色农业的发展,也必然会形成各自的农业发展优势区,带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6]。

3.3    拉动中俄农业产业合作与联合发展

中俄特色农业国际联合实验室的建立,研究方向将不仅是种植,而是要向产品研发方向延伸和拓展,相关的加工及产业化成果将通过转化,带动特色农业产业的进步,也将拉动双方企业共同参与,促进共同联合,形成以加工成果为纽带、联合生产基地为支撑、企业联合集群为动力、开发系列特色产品为目标的中俄特色农业经济联系体系。

3.4    增添“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有力途径

我国“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是在国际后金融危机时代以及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发展高度打压的情况下提出的。我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需要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过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俄罗斯作为国际强国经济制裁的国家,与我国在经济和战略上结成伙伴联盟,将大幅度提高两国整体的制衡能力。国际联合实验室的建立,将实现国际特色农业技术、人才的有效融合,合力创新,有利于形成国际领先成果,并通过技术融通、人才融通、基地共建、联合技术成果推广,带动推进农产品贸易往来和农业经济带沿路特色农业产业联盟,形成国际农业战略合作联合体,为我国推行“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有效的农业拓展途径。

3.5    促进中俄两国人民友好往来

中俄特色农业国际联合实验室的建立,不仅是中俄农业科学技术的融通、科研成果的共享,而且通过人才的相互交流、企业的相互合作、农产品贸易拓展、将实现中俄两国人文的交流,进而有助于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促进中俄两国人民友好往来、共同发展。

4    参考文献

[1] Nadezhda Rodionova.中俄农业合作[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

[2] 李云才.特色農业发展需有国际视野[N].人民政协报,2019-11-18(006).

[3] 章培培,魏春双.“一带一路”与我国农业走出去战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7):66-67.

[4] 葛新蓉.俄罗斯农业发展的新变化及其对中俄农业合作的影响[J].商业经济,2019(11):76-78.

[5] 傅国华,吕卉.深化中俄农业合作,保障我国粮食安全[J].理论探讨,2017(2):91-94.

[6] 滕占伟,孙蕾,马巍,等.中俄远东地区农业科技合作的探讨与思考[J].世界农业,2014(7):157-159.

猜你喜欢
特色农业中俄
俄罗斯快递与中俄国际快递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让爱传递
强强联合!中俄将在航天领域深度合作
“互联网+”下特色农业的思考与发展—以湖北秭归脐橙为例
“互联网+”背景下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农村文化产业与特色农业融合发展的研究
广西平南县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一村一品”现代农业规模经营模式探究
美想用亚洲反导网罩住中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