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双杰 张力月 黄鹏飞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名称: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学生安全危机预警体系研究(项目编号:XXH1909)的研究成果。
在校园安全问题中,学生逾时未归是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常见现象,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做好逾时未归学生群体的教育管理是防止学生意外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学生在校人身安全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研究了国内外高校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了“互联网+”时代创新高校安全稳定模式的必要性,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安全稳定体系构建,利用人工智能手段,安装宿舍人脸识别设备,配合手机签到和人工查寝,建立学生安全稳定管理平台,可以实现智能化预警机制,出现异常情况时会发出警报并主动将信息推送给辅导员,起到实时预警的作用,从而及时排查学生的安全隐患,减少学生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在校的人身安全。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社会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大背景,也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继续深化推进的时代大背景。新时代的高校安全稳定形势已完全不同于以往,更加错综复杂,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已经无法依靠传统的人防、物防和基础技防手段,以及原有行政命令式、经验型的管理模式来应对这些新挑战,必须实现管理理念的转型与管理服务手段的创新突破。在新时代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模式创新中,高校应该改变以往以人力为主、经验等非客观因素为主的安全工作管理模式,必须紧扣现代大学内涵式发展、“双一流”建设的目标,从创新服务理念、加强科技突破、完善协同机制三个方面着手,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探索学生安全工作的内在规律,主动预警安全事故,实现高校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
对于高校安全稳定管理体系的研究,美国、日本等国家相对较早,他们在高校安全稳定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系统。以美国为例,美国有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危机事故处理模式,该模式以法律为基础,包括完善的危机处理流程、完备的危机协调机构、先进的危机处理网络以及整体的社会协调处理能力。然而,国内绝大部分高校在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上主要采用“相关职能部门+辅导员+学生”等自上而下的分级人防模式来应对各类危机事件,采取的主要是安全宣传教育和定期、不定期的安全工作检查模式。一旦出现高校安全事件,也仅能对事件进行事后定性分析,基本无法满足现代校园的安全管理需求。
(一)“互联网+”发展的时代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国内部分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按照高校事业发展规划和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总体要求,全面推进建设人工智能标杆大学。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学校不断深化推进建设人工智能标杆大学,学生管理依托学校电子信息优势,进一步加强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海棠七号书院成立于2018年,是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沿,通过智能化手段結合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创新书院学生社区化管理的新途径与新手段,书院立足专业特色,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特点,构建智慧型书院,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
(二)有助于更好的做好高校安全稳定工作
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尤其是学生的安全稳定工作,是高校教育教学与安全稳定的客观要求,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传统的学生安全稳定管理体系在高校安全稳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我们做好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特征呈现新特点,学生思想多元化、行为更加追求独立和自由,这些特征的出现给传统危高校安全管理模式带来巨大压力。面对新形势下的高校安全稳定问题,传统的危机防控模式显然存在弊端,借助互联网相关技术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更好的做好高校安全稳定工作。
(三)高校安全稳定管理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学生安全管理,是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新思路与新理念。与此同时,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教育改革的发展,高校学生数量增多,部分高校采取的专业融合居住也给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问题与挑战。国内绝大部分高校在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上主要采用“相关职能部门+辅导员+学生”等自上而下的分级人防模式来应对各类危机事件,采取的主要是安全宣传教育和定期、不定期的安全工作检查的模式。一旦出现校园安全事件,也仅能对事件进行事后定性分析,基本无法满足现代校园的安全管理需求。探索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手段在高校学生工作危机预警中的应用,能够实时了解学生动态,通过大数据,对学生进行行为分析,达到实时预警,更好地改善传统预警方式,降低安全稳定事故发生概率。
(一)载体的创新
把高校学生社区作为安全稳定的载体和重要阵地,抓住影响学生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例如请假未销假、未归学生或者规定时间内已归又外出等时间,通过手机端提醒辅导员,做到实时预警,并启动相应的工作机制。
(二)模式的创新
以前高校学生安全预警主要停留在宣传教育、定期安全检查的水平上,针对性较差,覆盖面较小,尚未形成完整的预警体系,因而难以达到全面、积极、主动干预危机的效果。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安全稳定体系主要采用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手段对监测的数据按指标进行分类汇况,并经过深层加工和分析数据后进行实时预警,预警机制更加及时、全面、积极和主动。
(三)手段的创新
以前数据的采集主要依靠人工和表格,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基于“互联网+”的安全稳定利用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获取预警数据,掌握第一手资料,例如请假和签到是安全稳定的重要环节,以前主要依靠班委实现,本文将研究使用信息化的手段(例如手机签到等模式)实现请假和签到统计环节,提高效率和时效性。
(四)过程的创新
以往高校传统预警多为事后分析,这种模式既滞后又被动,很难适应新时代高校安全工作管理的要求,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安全稳定预警机制,可以避免传统预警中的结果预警,实现“主动出击式”预警模式的创新。
在校园安全问题中,学生逾时未归是学生管理中的常见现象,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研究高校学生社区安全稳定预警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手段,安装宿舍人脸识别设备,配合手机签到和人工查寝,建立学生安全的大数据体系,实现智能化预警机制,出现异常情况时会发出警报并主动将信息推送给辅导员,起到实时预警的作用,从而及时排查学生的安全隐患,减少学生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在校的人身安全,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安全稳定预警系统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基于 “互联网+”的学生社区安全稳定预警系统具体功能架构如图2所示,包括请销假模块、信息化签到模块、人脸识别模块、实时预警模块和可视化界面模块5大模块。
(一)请销假系统
请销假管理是学生工作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高校学生请假主要是借助人工的方式完成,学生将纸质版假条提交给辅导员审批,然后由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在操作上较为繁琐,工作效率低。通过基于“互联网+”的学生安全稳定系统,学生可以通过手机App登录信息系统,提出请假申请,上传相关材料,辅导员在线审批,然后上级部门审核。同时,请假学生必须在规定请假时间为在指定地点销假,这一点可以通过设置电子栅栏技术让学生通过手机客户端在制定校园区域实现网上销假,更加高效、及时。
(二)信息化签到系统
传统的签到制度都是利用人工技术实现,采取“辅导员+班委+宿舍长”的方式实现,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工作效率低。基于“互联网+”的学生安全稳定系统可以采用GPS定位签到、蓝牙装置定位签到和人脸识别签到,克服了传统签到模式的工作效率低、时效性不高的缺点。实行GPS定位签到(校区签到),可以利用手机GPS模块实现定位签到,通过电子技术设置电子栅栏,学生必须在指定校区签到;实行藍牙定点签到,可以在公寓设置蓝牙设备,利用蓝牙信号传输距离有限的特点,学生在宿舍现场签到,不在现场无法成功签到;人脸识别签到,在公寓设置摄像头,通过人脸识别,实现智能签到,采取这种签到的优势在于实现了无感识别,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有效的弥补人工签到漏洞。
(三)可视化界面
基于“互联网+”的学生安全稳定系统能够提供可视化的界面,通过对学生行为大数据的采集和行为分析,精准了解每一个学生生活及学习情况,为高校学生安全稳定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
(四)实时安全预警系统
基于“互联网+”的学生安全稳定系统可以通过预先设置的预警规则做出及时的安全预警,例如对请假未按时销假、未归学生或者规定时间内已归又外出的学生能够通过手机端提醒辅导员,做到实时预警,极大的降低了安全事故概率。
做好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必须抓住时代机遇,借助“互联网+”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安全”的思维,逐步改变传统以“人防”为主的安全工作管理模式,升级为“技防”为主的高校安全工作管理模式,做到安全稳定工作关口前移,以安全预防为主,通过数据分析提前做到安全预警,防患于未然。
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