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沧州地区,音乐类非遗文化是沧州文化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同时也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底蕴。但遗憾的是,在新形势下这些艺术却面临着被遗忘甚至失传的危机。在提倡音乐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本地区的非遗音乐是首先要被了解和保护的,这样的理念可以让我们以更宽广的视域理解本民族传统中的音乐文化,从而实现沧州地区音乐非遗文化的传播和建构。
关键词:沧州地区 音乐类非遗文化 保护策略
文化与人们的生活和人类历史的发展密切相关。不同的民族有自身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该民族的原生状态、独特的思维方式、民俗习惯。在沧州地区,有多达上百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音乐类非遗文化,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去推动音乐类非遗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长远的意义。
一、对沧州地区音乐非遗进行保护的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沧州地区的音乐类非遗文化项目,包含着当地群众的民族情感、精神以及音乐价值观,在传承方面依旧延续着民间古老的口传心授的方式,导致传承力度不大,效率不高。甚至有些音乐非遗文化项目面临着失传的境地。加强对沧州地区音乐类非遗文化的保护,能够更好地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二)有利于促进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音乐是社会文化的一种缩影,能够反映出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民族所存在的民俗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因此,音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音乐和社会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音乐的多样化是在社会文化的多样化影响下形成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加强对音乐非遗的保护,也有利于促进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二、对沧州地区音乐非遗保护的策略
(一)加强领导,避免重申报、轻保护的问题
1.加强对申遗机构的管理
在音乐类非遗文化的保护中,非遗保护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机构通常处于一线,会直接与非遗文化以及相关的传承人接触,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有关非遗文化的第一手资料。所以非遗文化项目保护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非遗保护机构的工作是否能够科学和有效地开展。
2.优化非遗保护的人员配置
在沧州的某些地区,从事音乐非遗保护的队伍,很多都是各级群艺馆的工作人员,因此,为了能够确保音乐类非遗文化保护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需要积极地优化工作人员的配置,确保队伍素质。
(二)通过多种方式加大资金投入
沧州地区非遗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音乐类非遗项目工作的有序进行,这也是近年来一直没有有效解决的问题。相关部门可以尝试制定某些法律法规,通过政策的導向使得民间资本可以合法进入音乐非遗保护领域,充分发挥出民间资本的作用,以此来实现民间企业与音乐类非遗保护的双赢。
(三)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自觉
在音乐类非遗文化的保护中,若是能够让广大群众都能够充分地意识到非遗保护的价值,并且参与其中,也能够很好地推动这一工作的开展。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充分利用非遗保护中心来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近年来,在沧州地区建立起了一批音乐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基地。若是能够积极地发挥出这些保护基地、保护中心的作用,通过各种活动宣传等形式去吸引广大群众的关注、支持以及了解,应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们参与音乐类非遗保护的积极性。
2.通过新媒体进行宣传和推广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借助互联网技术使各种文化的传播可以变得迅速和广泛。因此,要想更好地提高沧州人民的文化自觉,使得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类非遗文化的保护中来,可以拍摄一些当地的音乐类非遗文化的演奏影像、搜集一些非遗项目的文字图片资料等在网络上、电视上传播,以此来加强对非遗文化的宣传,加深人们的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自觉。
三、结语
至今还保存在沧州这片土地上的音乐非遗项目,并不是文化的“糟粕”,而是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凝聚出的文化精髓。确保沧州音乐类非遗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余明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中的应对策略[J].艺术评鉴,2019(19).
[2]纪明明.文化产业视角下我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
[3]李媛莉.关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思考[J].黄河之声,2019(01).
[4]时梦娟.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J].文化产业,2018(09).
[5]郭玉华,杨广莉.“互联网+”下沧州音乐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策略[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沧州市软科学研究计划自筹项目“文化生态视角下沧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项目编号:192206020)。
(作者简介:王韵,女,硕士研究生,河北沧州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