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生产制造企业信息化转型现状研究

2020-04-09 04:52顾宾
中国信息化 2020年1期
关键词:制造业转型生产

顾宾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加之国外对关键技术的封锁,使得国内制造业,尤其是传统生产制造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即便是拥有庞大市场和完善产业链的汽车行业,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寒冬。2018年全年国内的汽车产销量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2%和2.8%,为1990年来首次年度下降。当前生产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包括市场需求的波动、不受控的上游市场、行业竞争、政策法规的约束、上涨的人力成本、先进技术的冲击等,对生产制造业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对上,有行业大规模企业不断推出的低价高质服务的冲击;对下,有规模更小企业超低成本的产品竞争;对外,有更加先进技术加持的国外产品加入竞争。种种因素使得国内中小型企业处在尴尬的发展位置。

如何通过更好地迎合市场,降低成本、提升生产效率、优化产能、提高质量,形成具有生命力的制造竞争力,不仅是企业需要不断探索,更需要我们的行业机构、国家政府牵头引领,以专业性的指导,推动行业内中小型企业智能信息化转型变革。

一、全球生产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趋势

纵观当前中国制造转型之路,任重而道远。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生产制造模式、设备、工艺、理念以及产业化的规模,国内的生产制造企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什么说当代企业转型的必由之路是信息化呢?早在2015年,国家就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系列指导意见,近些年来更是从中央到地方,以政府牵头,依托行业机构,推出了一系列的基于信息化手段的制造转型。纵观全球,无论是德国“工业4.0”,日本的“精益生产”,抑或是美国力促高端制造业回归,都彰显了各国对信息化促进制造升级的信心。

二、中小型生产制造业信息化转型面临的现状

当前,国际生产制造商、信息化服务商,如西门子、通用电气等都纷纷布局制造信息化服务,基于其自身设备已有的高市场占有率,依托强大的科研力量,相继推出了多样产品化的信息产品或服务,成为行业中的标杆。纵观国内制造市场,近些年“智能制造”、“两化融合”也是炒的火热,但是形成标杆、有突出成效的企业却是少之又少。甚至在某些企业,信息化反而制约了工作效率,成为实际工作的包袱。这也导致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对实施信息化产生了顾虑,阻碍了自身的转型发展。分析研究,主要存在以下突出现象:

制造业存在较大的行业差异,难以形成标准、统一的信息化模式: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对制造业更是如此。比如流水线生产和离散型制造,无论是从制造模式、生产特点、作业流程、设备种类等都存在较大差异,更別提细化到实际的制造厂家,其都有各自的一套生产方式,即使生产同一产品,也存在工艺、加工手段、组装用料、加工参数等方面的差异,这就导致很难形成具有较强行业覆盖性、标准化的信息手段,更别提在跨行业企业落地实施了。

中小型制造企业缺乏信息化人才:IT行业是时下比较热门的行业,其人才多数为技术从业人员,从事的行业以互联网相关行业居多,制造业似乎是边缘化行业。因IT领域工作在制造业相对较少,由此造成具有IT背景的人员,基于自身发展考虑,很少选择到制造业从事信息化建设工作,而企业生产人员本身又缺乏体系化、专业化的IT知识,尤其中小型企业,更是缺乏具备企业和IT技能双重背景的专业人员来辅助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

缺乏规模化的专业实施方:生产制造是企业存活的命脉,一切的活动都是为生产服务。这就导致企业不可能变成专业的信息化落地建设的主体,其更多的是要借助外部专业的信息化建设企业,通过项目化制,开展需求转化,由外部实施方将企业建设需求和信息建设手段相结合,形成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施落地。这其中关键是对企业需求的整合、归类、转化。该过程需要具备很强的制造行业经验的团队参与,否则就会出现实施方对需求理解不透,造成落地后的信息成果不贴近企业实际需求。而目前,信息化实施方,更多的是具有专业IT技术的企业,缺乏具有实际的业务知识背景的人员,由此导致在实施过程中,一是难以深化企业需求,产出企业实际需要的成果输出;再是难以持续的形成行业经验总结,转化为对信息成果的优化输入,以供其他行业借鉴引用。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当前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大多规模受限,缺乏资金、人才储备、技术积累、管理标准及行业布局理念的大型实施方帮助开展持续化的信息化转型建设。

个性化需求落地成本高,中小型企业望而却步:生产制造企业很难推翻当前固化的生产制造模式来引入新的信息化流程标准,构建新的生产模式。所以,基本上企业在构建信息化时的选择都选择迁就实际生产。而各行业由于自身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导致构建信息化,大多会是定制化的成果输出。个性化的定制意味着相对较高的成本投入,对中小型企业是不小的压力,而且对成果的持续优化将转化为成本的持续投入。此外,企业不能确定是否能够在可见的未来实现投资回报,所以在立项阶段,管理层就会产生质疑态度,这也是阻碍大多数企业,甚至是诸多大型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的原因。

缺乏完善的政策支持:从《中国制造2025》开始,由国家层面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制造业智能信息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政策资金支持,如企业数据上云,新模式项目,两化融合企业评定等,投入的资金力度很大,力图形成产业规模。近些年申报的企业虽然不在少数,但是最终能够形成具有真正效益、行业引领作用的企业,却是凤毛菱角。其中不乏有企业为了征服的补助、追求新闻版面而过度吹嘘了自身信息建设的成果。这多数是因为政策刚开始实施,各级单位缺乏完善的、有经验的标准制定依据和验收体系,从而造成了纸面文章大于实际效果的现象。

中小企业缺乏行业标杆,无从下手:从自动化向智能信息化转型的兴起,是一次重大的变革,是企业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因为当前各行业还缺乏具有相对代表性的标杆,具备雄厚生产实力的大型企业尚在探索,更别提中小型企业,维持日常已属不易,还要投入不见底的资金去探索不知道实际成效的建设,这更像是不切实际的做法。如有相对明确的行业标杆引领,对中小企业将会是一剂强心针,相对明确的投入和可见的回报,是投资者乐意见到的。

信息化建设实施周期长,见效慢,投资分析困难:信息化建设一定是长期持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参照PDCA原则,需要不断的循环迭代优化。通过对已经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企业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大多数企业对信息化投入的产出很难通过实际的现金收益体现,抑或是收益和投资难以成正比,且收益慢,对中小型企业反而是一种生存压力,无法满足市场的日益变化的竞争要求。

以上分析可见,当前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依然存在普遍的建设困难,其因素包含多方面。信息化转型的目的是提升企业生命力和竞争力,但盲目的推行信息手段,不顾企业和市场的现状、能力却是不切实际的,产生的效果可能对企业造成伤害。由此,正确的认识到建设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才是正确开展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作者单位:仪征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制造业转型生产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