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毛是台湾著名女作家,其散文自成体系,风格质朴、自然、生动。本文主要对三毛散文的语言风格和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了解这位传奇女作家的文字特点和思想情感。
关键词:三毛 散文 语言风格 成因
三毛原名陈懋平,1943年出生,5岁后随父母来到台湾。三毛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她的语言文字洒脱、自由,备受读作喜爱。三毛的经历比较传奇,个性独树一帜,散文中抒情色彩居多,语言细腻、柔美。
一、三毛散文的语言风格特征
三毛是台湾著名女作家,备受人们喜爱。三毛的散文通俗易懂,文字打動人心,因此,很多人喜欢阅读她的文章。三毛的散文贴近日常生活,多为她本人所见所感,比如《撒哈拉的故事》主要就是描述她与荷西的生活,虽然平淡,但却充满趣味,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三毛对生活充满热情,她的内心世界充满故事,这样就会使得她的文章语言自然、生动、不造作,或明媚,或忧伤,从而深深打动读者。人们会从三毛的文章中收获感动,收获成长,感受到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更会获得美好的享受。
此外,三毛的散文语言诙谐、幽默,令读者随她的文字一起舞蹈。三毛拥有灵动的思维和丰富的情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趣味,将枯燥的生活转变成活灵活现的文字。比如在《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为读者展现出她与荷西的日常生活。他们主要生活在撒哈拉,在如此枯燥的地方,却被三毛过出不一样的精彩,她用她美好、生动、风趣的语言对生活进行调侃,使读者的思维与她产生碰撞。三毛在文章中所渗透的乐观态度,不仅可以感动读者,还会使人对撒哈拉产生向往。这种乐观的态度使得她的文字格外幽默,让人读后莞尔一笑。生活虽然很难,但活出精彩也并不是难事,三毛的作品就可以为人们展示出这一点,使人们能够与之感同身受。
三毛在遣词造句上非常讲究。由于三毛具有深厚的古诗词功底,在撰写文章时就会将其熟练运用到遣词造句之中,使人们感受到文字的雅致,不落俗套。尽管如此,三毛的文字依然贴近生活,绝不仅限于古诗词的典雅与庄重,这样就使得她的文字雅俗共赏,通俗易懂,真诚坦荡,收获大批读者。三毛对人生有非常细腻的感知,她的文字不乏抒情成分,但却抒情得与众不同。[1]
二、三毛散文语言风格成因
三毛散文风格自成一派,非常有特色,这与其经历和性格密切相关。三毛虽然出生在大陆,但却在5岁的时候跟随父母去台湾生活。长大后的三毛陆续去过西班牙、美国和德国,这使得她拥有更多的人生阅历。后来,三毛与荷西相识、相恋,来到撒哈拉生活,她与荷西的故事很传奇,也很令人感动,在撒哈拉期间,三毛的创作灵感非常旺盛,撰写出许多珍贵的文字,这些文字展示出三毛洒脱、率真、乐观的性格。三毛的文字与她长期漂泊有关,因为三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非常执着于自己的追求,这就使得她的文字更加真诚,风格潇洒自我,充分展示出她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毛所著的作品比较多,其中,《撒哈拉的故事》的语言特色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三毛将自己的生活与文字相结合,由于她善于观察生活,生性乐观,感情细腻,因此她所描写的生活时常会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使人的内心产生共鸣。此外,三毛多愁善感,内心柔软,因此,在她的文字中通常会展示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但却不是抱怨与不满。正是如此,才会使得人们因三毛的文字而关注三毛,或通过她的文字找到自己的影子。
三毛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她从小就会看许多古诗词,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久而久之,三毛的知识储备越来越多,她的文字开始变得雅致、美好。在三毛的许多文章中可以一窥其古诗词造诣,但她也不仅限于抒情,而是在将文字与生活相结合,使得她的文字变得雅俗共赏。三毛的散文拥有清新、文雅的气息,不仅抒情不落俗套,而且还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而这与她从小接受和学习传统文化有关,加之三毛善于运用文化知识,自然、率真,使其语言风格独树一帜。[2]
三毛创作《撒哈拉的故事》时,正在与荷西轰轰烈烈地恋爱,二人安静、甜蜜地生活在撒哈拉之中,没有世俗的纷扰,这就赋予三毛更多的灵感。三毛长期漂泊在国外,因此她敢于表现自我、追求自我,对热爱的事物拼尽全力,加之她性格敏感,内心坦荡,才会使得她的文字充满灵性。三毛拥有女性所特有的内心世界,她的灵魂干净而纯粹,对待人生从不悲观失望,这也是她的文字打动人心之处。
三、结语
三毛的经历传奇,生性浪漫、直率,她的文字中所渗透出的淡淡忧伤与幽默风趣,使得大批读者趋之若鹜,一度为她的文字所感动。由于三毛的文字通俗、雅致,并不晦涩,使得更多人成为她忠实的读者。了解三毛散文的语言风格,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她的作品,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颖.探究三毛散文的语言风格及其成因[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
[2]杨玉霞.三毛散文语言风格成因探析[J].名作欣赏,2014(18).
(作者简介:田玉琼,女,本科,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责任编辑 徐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