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盛名,一半得自于西湖。西湖如一面镜,于一座繁华中将古典美折射开来,使整个杭州城流光溢彩、誉满中华。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西湖因处钱塘县西面,得称“西湖”。苏东坡任杭州太守时,作诗将西湖比作淡浓相宜的西施,于是,西湖又多了一个“西子湖”的雅号。
西湖,在这方如织似画的宝地,抚水为琴,扣山成钟。本是多情之地,又有多少“你侬我侬,特煞多情”,行走于西子湖畔,一段小诗,算是江南儿女之间的信物。无风时,西湖多得是安逸;起风时,西湖则蓄满了灵性。西湖是一幅天然挂图,也是一首未经打磨的璞诗,更是一个久唱不衰的故事。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柳浪闻莺、雷峰夕照……多少的诗词歌赋在西湖山水的滋养下,愈发悠久典雅、复杂厚重,交织成一汪清水,散发着古典江南的独特灵韵。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如一幅素然淡雅的山水画卷,惹得多少游人不禁发出“虽非生于斯,却愿老于斯”的感慨。这泓碧水,经历千万年来一次次的潮涨潮落,见证了多少文人骚客吟诵不绝的无边风月。西湖,因四季的韶华更迭,积淀了太多的世事沧桑。恍惚中,会让人想念烟雨里忽隐忽现的亭台,想念石桌上姜丝煮热的黄酒,想念如莲花次第开放的吴侬软语。
雨是西湖灵性的源泉。因为雨水,湖畔的树木才常年葱绿,水中的荷花才娇艳欲滴。三月恰逢一个雨天来到西湖,一入苏堤,映入眼帘的首当荷花。荷花因风作裳,以水为佩,微风过处,荷叶上的珍珠不时滑落,似有叮咚之声。放眼望去,长堤上行人接踵,伞盖如云。此时的西湖好像比平时大了许多,湖中小亭如墨点一般,细雨打在湖面上,便不见了踪影,只是湖面慢慢地升起一层白色的纱雾。打着伞漫步白堤之上,天空飘着细雨如棉似织,仿佛撒下一袭轻纱,把西湖的山山水水都轻轻地笼罩起来。穿过白堤,便是孤山,从孤山南麓往上走,便是西泠印社。西泠印社是我国专门研究金石篆刻的所在,创建于光绪年间,素有“天下第一名社”的美誉。
西湖不语,但西湖会向所有的过客敞开心扉。她的人文气息带给了杭州车马繁华,却没有带来一絲轻浮之感。这里是世俗的天堂,西湖有着深厚含蓄的温柔力量,面对现代生活和传统古典碰撞的今天,她的诗意淡雅依然让来来往往的过客羡慕、神往。西湖,如同一块玉佩,淡然间经过了多少秋月春风。
每个人心底都埋藏着一个关于西湖的宿世情结,从西湖捞起洗净的身心,再任它沉落湖底,或浮于水上。一卷春色中,一声鸟啼间,看一只乌篷船,摇醒西湖的渔歌,清脆地响在阑珊灯光的深处。手掬起一捧西子湖水,在波光翠微中看见白素贞与许仙的不期而遇,感叹一段胜似蝶恋的旷世爱情。
那一年,我路过了西湖,在大片大片的时光中,西风吹瘦了月光,终让思念瘦成一纸深深的想。人世间,风情无数,却知西湖丹青画不成,淡淡的春季,我愿伸出双手,与你共老:是烟云,还是不染的境,莺啼岸柳,生动了你的渡口。该以一种怎样的心情,走近你,西湖成诗,是历史的积淀,任碧水盈盈,往事悠悠。真想在山为泉,在水作舟,用双桨荡起这江河没有,海也失去的闲幽。是去是留都是愁,真怕哪天我再走过荒原,走过绿洲,也遇不到这样的清秋。
作者简介:魏亚东,供职于华能沁北电厂党建部,系济源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中国电力报》《散文诗》《河南日报》,曾获国资委“大国顶梁柱 阔步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央企业故事大赛优秀奖。
(责任编辑 于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