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孙玉笑
摘 要:朱利安·巴恩斯被认为是现代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2011年,他凭借《终结感》获得了布克奖,同年,他的这部作品还为他赢得了大卫·科恩奖。主人公托尼所叙述的小说主要讲述了他的生活经历,身边的一些事件和人,尤其是阿德里安和他的一些经历。本文从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三个方面,在细读的基础上,运用伦理文学批评的方法来评价小说的结局意义。
关键词:结局感;文学伦理学批评;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人类的自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6--01
在国外,《终感》颇受欢迎,国内的学术文学界也十分关注这部小说。然而,对这部小说的批评主要集中在时间与记忆、后现代元素、历史真实性和叙事策略等方面。很少有研究从伦理文学批评的角度来探讨这部小说。本文运用伦理文学批评的理论框架,从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三个层次来阐述小说。本文通过对这三层关系的解读,从结局的意义上深入探讨了巴恩斯的伦理处境,以期揭示巴恩斯的伦理思想,更好地展示巴恩斯的人文精神和对人文建设的奉献精神。斯特拉·里明顿是布克奖评委主席。他高度评价了这本书,并在颁奖典礼上说:“就是这本书易读,如果我用一个词来描述这本书,它必须是可读的,而不是只有一次而是两次,甚至每次。如此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是难以置信的。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塞满了大量的信息,而你却没有第一次读的时候就能有深刻的理解。”(Merrit 141)。
人与自我的超然关系是文学伦理批评研究中最为复杂和深入的问题。李定清教授认为,人与内在自我的关系是最内在的关系,也是各种关系中最难理解的关系。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揭示人性的功能。然而,正是人与自我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文学作品,并在深度和广度上揭示了人性。每个人都在努力克服自己的局限和不完善,这是探索人与自我关系的更高追求。由于文学伦理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道德价值,人与自我的关系是文学作品道德价值的重要体现,因此全面认识人与自我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托尼问过维罗妮卡她的家庭后,维罗妮卡的回答对他来说是一个惊喜,也是一种解脱。根据维罗妮卡的电子邮件,维罗妮卡的父亲在大约35年前因为酗酒过量而失去了生命。自从维罗妮卡的父亲去世后,她的母亲就独自生活,并开始忘记一些事情。在福特夫人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她饱受疾病的折磨。在这一刻,托尼对他所记得的东西产生了怀疑。他的一些记忆片段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与维罗妮卡家人一起度过的那些被长期埋藏的细节似乎与他以前的记忆不同了。事实上,他记得维罗妮卡尊重他,给他一个晚安吻,而不是羞辱他。因此,托尼决定向她道歉,让事情变得更糟。托尼答应永远不说福特太太的遗嘱,因为他已经意识到从福特太太那里得到好处是不道德的。
伦理意识对于人们追求善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人的道德意识已经退化。正如托尼在小说的第一部分所做的那样,当别人遇到困难时,许多人不愿意帮助他们,甚至嘲笑他们。许多人不负责他们的家庭和他们的生活。此外,许多人不后悔他们的错误,造成了别人的伤害。巴恩斯希望托尼的觉醒能够唤起现代人的觉醒。巴恩斯认为,自我反省、悔悟和向善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坏的行为,使他们变好,以及拯救自己。
结局意义具有深刻的伦理内涵,小说的伦理主题决定了小说的伦理价值。本文试图从伦理文学批评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由此可见,小说中所体现的伦理是自我發现和自我成长的过程,因此人文建构是本文的最终目的。从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三个层面分析了小说的结局意义。它为研究终结感和作者巴恩斯的人文精神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伦理文学批评非常重视对伦理情境的研究。而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反映一定伦理状况的重要方面。在战争和工业化的影响下,当代社会的人类失去了人性。他们变得自私自利,冷血无情,失去了真正的感情和道德意识。巴恩斯描写了人类与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所造成的可悲的事情,包括罗布森对罗布森之死的冷漠态度,托尼对阿德里安的嘲笑,以及托尼对维罗妮卡的不负责任。
通过揭示书中人与人之间疏远的关系,巴恩斯表达了他对当代社会疏远的人际关系和道德缺失的关注。在巴恩斯所描绘的社会中,人们对他人漠不关心,甚至对自己的好朋友也是如此。通过对小说中人物道德选择的全面考察,作者想强调巴恩斯的道德意识以及对那个时代道德沦丧的谴责。从这一部分的伦理分析中,笔者发现巴恩斯是一位具有强烈伦理道德意识的小说家。他意识到人际关系中的道德问题以及保持一个人的人格完整性的重要性。
在分析人与自我的关系时,作者提出了两点:托尼的伦理意识的丧失和托尼的觉醒。人与自我的关系是发现自我、重建道德的过程。伦理意识的觉醒反映了人与自我关系的变化过程。巴恩斯描写了托尼精神上的成长,关注他的自省、悔改、向善的转变。在结束的意义上结束,“有积累,有责任。除此之外,还有动乱”(巴恩斯163)。托尼面对自己,审视自己,最终获得了道德的重建。
作为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艺术使命感的作家,巴恩斯对当代人们的伦理危机表达了深切的关注。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伦理道德建设对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通过小说,似乎巴恩斯警告人们要面对他们可能遭受的人性和道德的缺失。因此,这篇论文可以给人们一些启示,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过充实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朱利安·巴恩斯小说的当代“英国性”建构与书写模式[J].王一平.国外文学.2015(01).
[2]文学理论批评与道德批评[J].聂珍钊. 外国文学研究.2006(02).
[3]文学理论批评与人文精神建构[J].李定清. 外国文学研究.2006(01).
[4]终结的意义—2011年度曼布克文学奖评介[J].任爱红.译林.2012(02).
[5]虚妄与觉醒—巴恩斯小说《终结的感觉》中的自我解构[J].刘成科.学术界.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