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群
摘 要:明清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诗歌主要是以山水为主要内容,其中都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明清时期云南少数民族景观、古迹和文化景观的复杂描述,不仅是古代文学地域文化特征的展示,也是能够反映其情怀的重要指标。云南大地的山水美是明清少数民族文学文化创作的重要前提,云土独特的人文环境是区域写作的现实题材。云南少数民族的文人的诗歌都是从这几个角度下手的,以及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传统的宗法文化遗产都是明清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写作的内在元素。本文主要就是围绕着明清云南少数民族汉语诗歌的地域书写展开研究讨论的。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汉语诗歌;地域书写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6-0-01
明清时期是云南多民族模式构成的主要阶段,同时也是云南民族文学的鼎盛时期和发展时期,在这个期间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创作诗人,例如彝族诗人左嘉谟、纳西族诗人穆公、白族诗人师范等。这些诗人创作了大量的以中国为表现形式的诗歌,包括民族学、历史学和民俗学等文化内容,这也是云南古代文学的关键构成部分。如今,诗歌界的研究主要以多民族文化交融为背景,而最突出的文学品质的审视却被忽视掉了[1]。要想将明清云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透彻,就得把深入了解它的全部内容 如果不关注它的地域特征,那么就无法了解它真正的内在含义。根据这一点,本文做出了相关的研究讨论,主要集中分析了明清云南少数民族汉语诗歌地域书写的关键原因、景观现象以及情感导向三个方面。
一、地域书写的关键原因
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文人来说,文学其实都是文人的心灵感受,一个文人的创作灵感几乎都是来源于生活和周围的影响。所以在明清云南少数民族文人他们的创作灵感也是来源于他们生活的土地,和周围的地理环境、人文风情等等。这也是古今文人所达成的共识。清代诗人孔尚任曾说过:“盖山川风土者,诗人性情之根柢也。”大概意思就是只有以自然为境,得到了大自然的熏陶,诗人的创作才能真正具有灵性的感悟与诗意的体现。所以可想而知,环境对于诗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在文学地理的发展中,显然存在着最重要的因素之—"群体",但在文学的创作,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自然也局限于地理环境。这些讨论表明,地理因素对文学有着重大影响[2]。明清时期云南少数民族文学的家庭状况和生活经历不一样,所以影响其文学创作的因素也不一样,但对于现状的复杂自然描述和人文景观是它们共同的创作品质,而地域书写也是相同的创作趋势。这还是因为,他们都生在云南,长在云南,所以长期以来云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也是他们的创作灵感来源,这更是培养他们性情和涵养的重要因素。
二、地域书写的景观呈现
自然景观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现在是指各种物体和现象,如自然和人文,它们由城市综合体的定期组合组成。文学景观其其实是一种人文景观,也是文学地理当中的重要理论,曾大兴教授说过:“文学景观与文学景观密切相关,它属于一种景观,但它更作为文学色彩的普通景观层,更像文学的符号,具有自然属性、人文属性和文学属性的统一性。”文学作家常常采用一种场景描述的方式,利用自然景觀或人文景观直接转化成文坛的区域特色和艺术形象,这种情况在创作过程当中是非常普遍存在的现象。明清云南少数民族文人自幼生长在这片土地,其创作深受云南地域文化的影响,他们的创作比独特的文化更具有独特性。
三、地域书写的情感指向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明清云南少数民族作家明显倾向于对该地区进行创作,而云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详细描述是他们对汉语诗歌优秀品质的创作体现。明清云南的少数民族文人大部分一辈子都居住在云南这个大环境下,无论是山水景观、风土人情以及风俗文化等都有其清晰的见解与认知。以至于已经影响到了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许多云南本地人都不愿意到外面的世界去,只因为他们热爱这片土地,而这片土地美丽的山水、美好的风土人情也足够留下他们的脚步[3]。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友好关系,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地方特色。这也牵引着他们的心,同时这也是一种归属感,特别是对于文人来说,能够让他们安下心来尽情创作。文学景观是山水与文学相结合的产物,是文人美好理想与情感导向的安置空间。明清云南少数民族文人笔下的作品就是从这种精神寄托中挥洒出来的,这代表了他们对家乡的美好期望与描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明清云南少数民族文人的汉语诗歌主要就是以景观书写为具体内涵的,他们的作品往往都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通过他们笔下的山水景观、人文景观及风俗文化足够吸引一大批对云南向往的有志青年,其中景观不单单是对云南地域文化特点的表现,更是对其故乡情怀的重要体现[4]。让世人都能够了解大滇云大地美丽的自然风光、美好的风土人情和传统的宗法文化等等。对于明清云南少数民族文人汉语诗歌的地域书写的研究探讨具有着一定的价值意义,能够为云南历史研究和旅游文化带来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马志英.明清云南少数民族汉语诗歌的地域书写——以文学景观为考察中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134-139.
[2]谷峰.徽州民歌语言文化的地域性书写[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6(1):60-62.
[3]陈恩维.文化场域中的地方书写与地域诗派——以南园五先生的岭南书写为例[J].社会科学战线,2018,(12):130-138.
[4]刘艳.地域性、神性书写与当代文学的文学性[J].西藏文学,2017,(5):1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