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丽
摘 要:无线网络的出现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为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文章针对无线网络的安全问题展开探讨,提出一些安全防范的策略,希望可以提供参考。
关键词:无线网络;网络安全;防范策略
无线网络当前使用十分普遍,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很多的便利,相对于有线网络,无线网络自身的灵活性更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与有线网络相比,无线网络环境更容易遭到外界的非法入侵。网络安全问题是互联网网络的通病,也是一种通信安全问题。目前,无线网络遭遇窃听、黑客攻击以及信息篡改等问题,已经是十分普遍的安全问题,还需要加强安全防范。
1 无线网络
1.1 无线网络发展情况分析
近年来,无线网络逐渐普及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无线网络是在有线网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而来,最开始人们是通过物理连接的形式,使得不同的线缆相互连通,以某种共同的协议在相互之间形成自由的通信。后来,随着对于网络应用要求的不断提升,人们开始改变物理连接的介质,提高网络的使用速度和稳定性,以此形成了新的网络,如光纤网络等。在物理组网中,人们发现网络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时间、空间以及材质的限制,且所需要的成本也比较高。但若是组建无线网路,可以很好地规避这些问题[1]。
无线网络也属于一种局域网,主要以无线电磁波的形式来实现网络连接,由发射单元发出信号,接收单元接收信号并对信号进行解析。因此,无线网络的建设对于硬件设备的需求不是很大。在现代社会,无线局域网的连接协议种类十分丰富,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WiFi技术,即无线保真技术,不仅可以满足不同设备之间的连接需求,而且还可以消除不同设备间存在的差异因素影响,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1.2 无线网络的特点
(1)极具灵活性。相对于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的灵活性更高,可以更加方便地覆盖有线网络无法覆盖的地方,而且架设起来也比较方便。针对某些需要经常变动的网络布线结构或者是用户需要更大范围来移动计算机的场所,若是使用无线网络,可以有效克服因线缆限制而带来的不便。另外,在某些时间比较紧,需要迅速建立通信网络或者是架设有线电缆不够方便的地方,也可以使用无线局域网[2]。
(2)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虽然无线网络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比不上有线网络,但是在当前无线网络已经能够提供接近有线网络的速度,即便在当前社会上无法更好地达到人们对于网络速度的要求,但是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2 无线网络在当前面临的安全问题
2.1 存在非法窃听的问题
无线网络涉及的所有通信数据信息,都是由专门的无线通道进行传输的。若是非法分子具备良好的无线设备,可以十分轻易地窃听到无线通道内的数据信息。虽然无线网络通信设备的传输距离存在限制,发射的频率也比较低,但是非法分子依旧可以通过高增益天线来越过传输距离进行窃听,严重影响信息的隐私性和安全性,务必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
2.2 存在非法连接的问题
開放性虽然是无线网络的优势之一,但也是其最容易受到网络非法访问的原因,非法连接是一种网络攻击行为,在没有受到许可的基础上连接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然后访问网络,不仅导致了非法分子占用网络资源,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用户的正常访问权益,降低了无线网络的服务质量[3]。
2.3 存在信息篡改的问题
信息篡改是指入侵者非法获取无线网络中传输的数据信息,对其进行篡改,再将篡改之后的信息传送到接收端。这是十分严重的网络安全问题,一方面会导致合法用户的通信数据遭受到恶意损坏以及用户无法正常连接网络,另一方面会导致接受者接收到被篡改之后的数据信息,造成信令传输面临很大的威胁。
2.4 存在网络破坏的问题
网络破坏主要是指病毒的入侵。在实际情况下,若是无线网络存在安全问题,也会在计算机系统得以体现。当计算机系统遭受到病毒的攻击,系统就会被损坏,并且内部的功能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导致整个系统出现失灵的现象,无法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4]。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很多依赖于计算机系统的活动无法顺利进行。尤其是金融行业,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带来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
3 常见的无线网络安全保障机制
3.1 身份认证机制的应用
在身份认证机制中,通常需要提供接收双方的身份信息,可以有效避免其他非法人员假冒合法用户的身份来访问网络。在身份认证机制中,密码主要是用来检验、证明用户是否可以提供正确的密钥答案。例如,提供证明一方和验证一方共有的密钥等。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安全保障机制,身份认证方案是在运算简单的算法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在无线网络用户身份认证方面也比较适用。
3.2 数据加密机制的应用
在实际情况下,数据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存在差异,表示每一个用户可以同时拥有两个密钥,分别是公开密钥和秘密密钥,从而形成了一个非对称系统。在系统中,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一个用户的公开密钥,将相关的数据信息加密,再将其发送给该用户,但是只有该用户可以使用自己的秘密密钥对加密信息进行解密,其他用户无法对数据信息进行解密,从而可以很好地保障数据信息传输的安全。不过,公共密钥的算法十分复杂,所以在实际使用比较少。
3.3 不可否认机制的应用
在不可否认机制中,主要是数字签名技术的使用,是为了避免其中一方出现抵赖的现象。这种数字签名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优势:其一,可以直接通过电子数据信息形式进行,在网络传输中比较适用。其二,只有具有秘密密钥的人才可以生成数字签名,其他人没有权限,可以避免伪造签名的现象。其三,数字签名之后,无法再进行更改,可以避免其中一方抵赖。
4 针对无线网络安全问题的有效防范策略
根据分析可以了解,虽然无线网络的灵活性很高,使用起来也十分方便,但却具备互联网具有的通病,存在不同类型的安全问题。因此,为了确保无线网络的通信安全,需要提出有效的安全防范策略[5]。
4.1 使用防火墙系统
防火墙系统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将其设置在两个不同的网络之间进行隔离。防火墙系统的控制策略,通常是由使用者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配置,更大程度确保内网和外网之间的安全连接。防火墙系统主要有两种功能,分别是组织和运行。防火墙的主要任务是阻止控制,其主要有两个分组过滤器来对分组数据信息进行检查,一个负责检查进入到内网的数据,另一个负责检查内网输出的数据,符合安全条件的信息可以通过。
4.2 使用无线加密技术
通过无线加密技术,可以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从而提高无线网络的安全。攻击者可以从无线传输通道之间获取数据,若是数据没有加密,就很容易被篡改或者是被恶意盗取。但是,一旦将数据进行加密传输,没有密钥的攻击者也就无法了解数据信息,从而确保其安全。如今,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无线加密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当前,主要使用无线加密技术包括WPA2-PSK,CCMP等,除此之外,也可以借助3DES算法等来进一步保障无线网络的安全[6]。
4.3 使用MAC地址过滤技术
MAC地址过滤技术是指通过限定AP将制定无线网卡当中的MAC地址输入到AP当中。AP具有选择性的特点,针对接收到的数据包,会十分严格地筛选和判断,若是数据包符合相应的设定标准就可以被转发,而其他不符合设定标准的则会被丢弃。在无线网络中,MAC地址过滤技术是避免黑客入侵的障碍,障碍越多,黑客也就更加不容易获取无线网络的传输数据。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小型工作室开始采用该技术来确保无线网络的安全。
4.4 使用虚拟专用网络
虚拟专用网络就是日常经常提到的VPN,在互联网传输内部数据报中已经是完成加密的,因此,其在互联网上经过的路由器,都无法获取内部数据报内容。虚拟专用网络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其一,可以对两个网络节点之间的数据通信进行加密,也可以针对两个网络之间的数据通信进行加密。其二,虚拟专用网络是在软件的基础上实现的,可以为用户提供不同级别的加密。因此,积极建立虚拟专用网络,可以更好地确保异地办公的网络通信安全。
5 結语
虽然无线网络比有线网络的灵活性更高、优势更明显,但是也存在十分严重的网络安全问题。如今,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受到各个通信运营商的重视。因此,要想更好地发挥无线网络的价值,必须要充分考虑其在传输数据信息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还需要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来防范各种网络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欣妍,薛峰,刘琦.关于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问题分析与防范策略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28):47-48,55.
[2]周双辉.关于无线通信网络安全问题策略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9):205,207.
[3]麻仁俊,景鹏军,蒋静蕾,等.现代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问题研究及防护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9(22):136,138.
[4]高萌.浅谈无线网络安全问题及防范策略[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9(4):62-63.
[5]韩文智.现代无线网络安全问题防范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10):86-87.
[6]张馨予,王欢.5G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安全研究[J].通讯世界,2019(10):124-125.
Abstract:The emergence and application of wireless network, improving peoples work efficiency and provide great convenience for life and work to a large ext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ecurity problems of wireless network, and puts forward some security prevention strategies,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Key words:wireless network; network security; precautionary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