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波
摘 要:由于中国离婚率的居高不下和生育成本的提高,中国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在一定程度上,人口老龄化问题在较长时间内并不会随人口政策的调整而有所改善。因此,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居民储蓄率的正面影响,及其当前影响储蓄率的负面因素,并就如何降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给出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储蓄率;资本
中图分类号:C924.24;F1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2-0003-02
引言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依据联合国的标准,中国已于2000年迈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成为未富先老的国家。预计2019年中国新生人口仅为一千多万,将会比2018年下降约400万。连年下降的出生率使中国面临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口红利给我国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以及庞大规模的市场,我国的经济腾飞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此。一些发达国家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会采取一些提高生育率的措施,比如,德国会给生育孩子的家庭发补贴、延长产假等,匈牙利甚至会给多生孩子的家庭终生免税的待遇,但是几乎没有那个国家或地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面对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我们能够做的也许是接受当前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而不是改变,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
一、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因素
较低的生育率,特别是出生率的急剧下降和人均寿命的延长是促使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因素。随着现代女性在社会经济生产中地位的提高,女性对男性在经济上的依赖逐渐降低,以及女权主义的兴起,使女性对生育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另外,社会对独身和离婚人士有了更大的接受度,使我国的结婚率逐年降低,离婚率则呈上升趋势。据民政部统计,2018年我国离婚率达到惊人的38%。在医疗落后的时代,婴孩早夭的概率比较大,为了避免风险,当时的人们总是倾向于多生育几个孩子。而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孩基本上都能顺利成年,此外,现代社会生育孩子需要付出巨大的教育和时间等成本,以及社会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居高不下的房价都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当代年轻人的生育欲望不是很高。以上几种因素共同促成了我国目前较低的生育率。同时,医疗条件的改善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我国居民平均寿命增加,我国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口已经成为规模庞大的老年人口,对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程度有较大的影响。
二、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
高储蓄率是解释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战以后,一些亚洲国家,比如日本、韩国、新加坡,因为其有较高的储蓄率而实现了快速发展。同样,随着日本国内储蓄率的下降其经济也出现了下滑。学者目前对人口老龄化是否会对储蓄率产生正面影响还有争论,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研究的国家或地区不同。本文以中国国内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来分析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
传统的生命周期理论认为,理性人为了年老时考虑会在年轻时储蓄,等退休后由于没有收入来源,会消耗年轻时的储蓄,因此,整个社会的储蓄率取决于年轻人与老年人口的比例,年轻劳动力人口比重大的国家和地区会有较高的储蓄率,而老年人口比重大的国家和地区则会是较低储蓄率。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由于借贷式的消费习惯和高遗产继承税等原因,老年人只会给子女保留很少的财富。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一些新的观点更为适用,与西方社会形成对比。受传统价值观的影响,中国老年人会更多地考虑到子孙的收入水平和支出。与国外的租房相比,中国人对购房有很大的需求,考虑到当前中国的高房价,中国父母普遍会考虑为子孙购置房产,从而储蓄大量财富,因此个人对财富的分配要考虑到整个家庭的生命周期。另外一种观点认为,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预期寿命也普遍提高;伴随着现代中国人对家庭养老依赖的降低,劳动力人口为了應对更长的退休期,有力更强的动机去增加储蓄,形成“第二次人口红利”。此外,老年人对自己的寿命有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也不能预测自己未来的健康程度,尤其是,现在医疗费用虽然一般是由医疗保险、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但依然是个人很大一部分支出,为了应对自身身体状况的不确定性,老年人会增加储蓄。考虑以上几个因素,中国人口老龄化有利于增加我国的居民储蓄率。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中央政府为了弥补劳动力市场劳动力的短缺,出台了相关延迟退休的政策。这一政策整体上来讲对经济增长有正面影响。但是,理性人会出于退休之后闲暇时间的缩短降低个人的储蓄率,进而对社会储蓄率造成负面影响。为了避免剧烈的波动,政府应该设立一个较长的缓冲期,降低政策对整个社会储蓄率的影响。另外,要真正实现“第二人口红利”,重点在于我国的高储蓄率能否转化为投资。虽然理论上储蓄与投资相等,但在实际上,我国存在由储蓄到投资的转化率较低的现象。这是因为,储蓄到投资的转化过程会存在“漏出”,“漏出”越多,储蓄到投资的转化率越低。因此,以牺牲消费带来的高储蓄反而不利于经济增长。
结语
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出台放开二胎政策,并且鼓励生育,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目前老龄化状况在短期内不会改善。人口老龄化是个很难控制的外生变量,政府应该准备好长期应对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各种经济问题。
虽然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和劳动生产率有负面影响,但政府也应该认识到,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有利于储蓄。应该抓住“第二次人口红利”,提高我国居民的储蓄—投资转化率。为此,我国应尽快完善直接融资等相关融资渠道,使储蓄到投资的过程更为顺畅。另外,人口红利的消失意味着劳动力供给不能跟上需求,归根究底是因为劳动力不能有效从低效率的部门或产业转移到高效率的部门或产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指引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中国政府应该有意识地采取措施,把人才引向高端制造和服务业。同时,在高等教育中要更加重视对高新产业人才的培养,要鼓励社会教育机构对现有就业人员的再教育,使之适应目前这个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最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我国消费结构的改变,我国应该相应的发展相关老龄产业。然而,目前与我国巨大的老年人消费需求对应的却是极不相称的老年人产品市场,尤其是目前我国还缺少高端的养老服务产业,不能满足高收入群体的需求。政府应该引领资金流向老龄产业,特别是养老健康服务业,完善相关产业的政策法规,带动老年人的消费。
参考文献:
[1] 耿志祥,孙祁祥,郑伟.人口老龄化、资产价格与资本积累[J].经济研究,2016,51(9):29-43.
[2] 刘渝琳,刘俊茗,尹兴民.人口结构、资本积累与储蓄传导[J].人口与发展,2014,20(6):25-34.
[3] 耿志祥,孙祁祥.人口老龄化、延迟退休与二次人口红利[J].金融研究,2017,(1):52-68.
[4] 梁红梅,李磊.国外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经贸导刊,2014,(2):26-28.
[5] 黄润龙.人口老龄化与储蓄的关系探索[J].现代经济探讨,2012,(6):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