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视野下的慈湖杨坝特色小镇规划设计

2020-04-09 11:12王胜男吴晓淇
园林 2020年2期
关键词:人居风景园林村落

王胜男 蹇 凯 吴晓淇 张 清

为了探索风景健康的特色小镇建设路径,本文在总结特色小镇风景健康研究的基础上,遵循风景园林健康理论,提出以“目标确立—结构与功能引导—空间规划与设计”为技术路线的慈湖杨坝特色小镇健康性规划与设计方案。研究表明: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和国土开发的科学性是建设健康特色小镇的基本前提,场域土地规划、景观格局优化和微空间营造是提升特色小镇人居环境空间质量的根本路径,基于“健康、生态、人居”三元耦合和互动多赢的关系均衡与协调是建设和发展健康特色小镇的终极目标。

特色小镇;风景健康;空间效益;慈湖杨坝

当前中国区域生态维育与城乡建设之间的矛盾重重,特色小镇作为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场域空间格局、山水格局、微空间营造等规划与设计的完整性缺乏,严重制约了健康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以风景园林健康理念为指导,结合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地理学和建筑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优势,把握特色小镇建设的空间利用效益,探寻特色小镇空间规划与设计的有效路径,是对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和科学利用的有益尝试。风景园林健康理论特指一定空间范围内风景生态保护、健康产业发展、人居环境营造的三元耦合和互动多赢关系,是基于国土空间开发与利用的“人—天—地”协调关系维育[1]。“健康、生态、人居”三者作为人居环境的子系统,其三元耦合关系是人居环境空间调控的核心内容和终极目标。本研究试图从土地利用、绿地系统和居住环境三个方面对特色小镇进行策略和实施方案的规划与设计引导,这是特色小镇人居环境空间调控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核心。

1. 健康特色小镇规划与设计的技术路线

2. 基地区位

1 特色小镇的风景园林健康研究

现有风景园林健康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1)基于风景园林与公众健康生活相互关系的健康性设计。西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处于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到如今已逐步形成为健康生活而设计的理念[2-3]。国内主要以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系统、滨水景观、城市园林与公园、住区、康养区等为规划与设计对象,强调将健康理念与生态学相结合,注重规划与设计的要素、策略和健康效用等研究[4-5]。

(2)基于森林生态系统和城市景观环境的风景园林健康性评价。以健康度评价和生态系统营建为主,注重健康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设路径和健康程度重要性等研究[6-7]。通常采用AHP和指标体系构建作为城市景观环境的健康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方法[8-9]。

(3)基于城市街区景观和不同类型的城市景观环境与公众健康的关系研究[10-11]。一是从公共健康出发,研究基于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景观设计的公众健康层级需求、公众健康机制构建和城市建设策略实施等[12-13]。二是从微观层面的园林植物本身出发,研究芳香植物挥发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保健功能[14-15]。

可持续发展产业是健康特色小镇最基本的要素[16],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分析生态系统基础模型,构建创新生态体系,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市场动力培育[17]。协同利用区域内外优势资源,消减大多数特色小镇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和难点,以空间利用为导引,创新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积极协调地区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的矛盾冲突[18]。目前,针对特色小镇健康性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构建基于三生功能评价的指标体系、基于地区发展指数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基于生态服务功能性及生态敏感性的生态适宜性区域模型来评价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19]。健康特色小镇的建设强调以生态基础格局和生态建设研究为切入点,以空间规划为手段,以特色小城镇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20],通过创新思维方式为特色小镇生态建设提供技术和知识支撑[21]。此外,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还涉及策略、思路和方法研究,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能力研究[22-23]。

2 健康视野下的特色小镇规划与设计思路

基于健康视野的特色小镇规划设计实质是“人—天—地”相互关系在特色小镇规划与设计的应用,是人类活动、资源利用和空间开发等三者耦合关系的空间落实,更是实现人居、健康和风景互动共赢的重要手段。健康的特色小镇规划与设计以“目标确立—结构与功能引导—空间规划与设计”为基本思路,在纵向层面遵从“目标—策略—落实”的基本序列,在横向层面从“宏观—中观—微观”空间层次来探究土地利用、绿地系统和居住环境三者的空间调控方法和实施手段。进而实现风景园林在不同空间维度的空间利用引导目的(图1)。具体内容包括:

(1)目标确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人类活动、资源利用和空间利用作为国土空间开发的核心,通过场域空间格局优化、资源统筹布局、景观环境营造等,实现人居环境建设的愿景。

(2)结构与功能引导。结合三生空间分布、绿地系统结构和资源环境利用,对区域建设与发展进行特征识别和设计引导,为准确把握场域空间利用提供基础。

(3)空间规划与设计。基于结构与功能的引导,从场域土地规划、景观格局优化和微空间营造三方面出发,将风景园林的健康、生态和人居三元耦合和互动共赢的综合关系落实到国土空间开发中。

3 慈湖杨坝规划设计

慈湖杨坝位于马鞍山市慈湖高新区,东临环山水系及北侧支流、南接笔架山路、西侧为巷子路、北侧为现状山丘,在区位上具有服务周边智慧小镇和健康小镇的接待客厅优势,但整体品质不高,无法满足现代生活和休闲的需求(图2)。通过梳理现状发现,该基地具有四个特征:

(1)村落景观格局较为完整。自然山水格局、道路及沿线的自然风景良好,溪流、水景、农田、山林及村庄等赋予了基地丰富的景观多样性。

(2)基地内外部形成了各类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水稻产量高、水产养殖效益好,但服务设施的建设滞后致使服务型行业无法发挥其区位优势,村内经济发展缺乏内生驱动力和外生牵引力,区域特色不明显。

(3)村落内外部交通便捷,道路网脉络清晰,主要道路能够满足行车需求,但人车混行,导航系统缺失,景观设施可读性较差。

(4)村落建筑形态自然、疏密得当,以1~2层徽派建筑集中分布为主,但部分建筑质量较差、村民自建乱搭及立面效果不佳等问题严重影响徽派建筑风貌。鉴于此,研究在吸取现有特色小镇和风景园林的健康性规划设计基础上,融合了风景园林健康理论的核心理念,结合健康特色小镇规划与设计的技术路线制定,分别从总体方案、空间格局、山水格局和微空间营造四个方面阐述该基地的规划设计成果。

3.1 总体方案

为了解决现状村落品质较低、功能失调、产业不均、设施落后、服务欠佳等问题,课题在认真研析场地环境的基础上,尽力发挥场地肌理优势,在规划与设计引导中融合了时尚现代的文化审美,隐现传统地域文化特质,运用生态可持续构建技术将慈湖杨坝打造成一个“宜人、秀丽、精致”的健康休闲小镇(图3)。

方案从人类活动、资源利用和空间开发三个方面考虑,结合慈湖杨坝特有的发展优势,构建 “一环、两带、三核”的空间结构。充分利用村落生态资源构建生态休闲环和东侧滨水景观带,发挥村落特色、资源优势,在村落内部形成一条贯穿东西的特色产业提升带,将人类活动与地域特色产业和资源相融合,打造公共服务核心、特色民宿核心和企业创意核心(图4),形成“人—天—地”融合协调的功能布局。结合“风景、健康和人居”三元一体互动共赢的耦合空间体系,研究分析村落“三生”发展的敏感性、适宜性和可持续性,在村内形成8大功能,展示村落“宜人、秀丽、精致”的发展愿景(图5)。

3.2 空间格局规划设计

人类活动对空间利用的效率应强调三生空间的协调强度,慈湖杨坝特色小镇的健康性设计时采用了以“三生空间”三线划定为支撑的场域土地利用规划。慈湖杨坝依托场域现状和发展定位进行空间“三线”划定(图6)。优先考虑人与发展的基本关系,从人的需求出发,将物质条件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结合资源分布情况将非农业用地划分为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以实现人类活动对周边资源的有效利用。强调场域生态环境的维育,将生态空间划分为生态型和农业型。前者作为健康特色小镇发展的环境保障,后者则是将生态农业发展作为特色小镇的健康性建设源源不断的驱动力量。

3. 总体布局规划

提升生态空间景观结构、功能和过程的完整性(图7)。构建以生态维育为主的滨水景观带、现代农业发展区和自然林地,使其成为场域空间内外部具有生态保障功能的景观要素,维持好其基质作用。增强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类空间之间的协调关系。全面剖析慈湖杨坝特色小镇健康性发展的敏感性、适宜性和可持续性,在现有非建设用地的布局基础上,结合周边智慧小镇和健康小镇的发展需要,研析村落“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性质,强调人类活动对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和对空间开发的敏感性,以及空间利用与资源开发之间的适宜性。

3.3 山水格局规划设计

山水格局强调空间利用与资源统筹之间的适宜度,慈湖杨坝致力于依托自然生态环境,隐现传统地域文化元素,追求返璞归真的人文精神。

3.3.1 绿地系统结构

在进行慈湖杨坝的绿地系统构建时,应充分考虑空间要素的布局形态,将景观资源与土地利用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以“山、田、村、水”为一体的“一廊三渗、四景相应”绿地系统景观结构(图8)。其中,“一廊三渗”指以南北滨水区域为代表的湿地景观廊道,其景观渗透至田园观光区、村落核心区和休闲山庄区等三个景观单元;“四景相应”指的是以山、田、村、水四种景观要素为代表的相互呼应关系。全面实现增强“山、田、村、水”等绿地系统要素空间协调性的目的。

3.3.2 景观格局优化

以“基质—廊道—斑块”景观格局模式引导慈湖杨坝的场域空间利用(图9)。

(1)增强核心景观区(村落内部)的景观异质性。增加村落内部小型绿地斑块的数量,提升道路廊道的生态功能,以廊道的连通性构建小型绿地斑块之间的活动廊道。

(2)维育休闲山庄区的完整性。该区域构成了村落的生态基地,是具有决定性生态功能的大型基质景观,要维育和提高其生态多样性和生态过程,保障动植物的生态系统完整性。

(3)维持田园风光区的景观均衡性。在不突破现在生态红线的基础上,降低斑块的密度和斑块形状指数,通过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来保证内部生态系统的均衡性,为田园风光的营造提供支持。

(4)保持湿地景观廊道的综合性。以南北水系为支撑,将湿地系统的生态原真性作为湿地廊道建设的关键,确保湿地系统的生态多样性和系统复杂性,为田园观光区、村落核心景观区和休闲山庄区三个区域的景观渗透提供基础。

3.4 微空间规划设计

微空间景观营造是特色小镇健康发展的基本手段,注重现有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和对“宅—园—院”空间利用的敏感性,慈湖杨坝的村落景观营造分别要从村落内部的资源环境现状和发展目标出发,构建以“三生空间”敏感性、适宜性和可持续性为引导的人居环境空间。

(1)资源环境利用。在进行空间统筹布局时充分考虑资源利用与空间开发的适宜性,以及空间对人为活动的敏感性,以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将核心景观区划分为8大业态板块和35个商业组团,实现村落健康发展的业态统筹布局(图10)。

4. 空间结构布局规划

5. 功能布局规划

6. 三生空间分布

7. 场域土地利用规划

8. 绿地系统结构

9. 景观格局优化结果

10. 空间业态布局

11. 慈湖杨坝3号商业组团空间景观营造示意

(2)微空间景观营造。慈湖杨坝的微空间营造是通过严控建筑风貌、优化景观设施和营造动植物群落多样性三个途径,将以“风景生态保护、健康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营造”为核心的风景园林健康理论落实到以单个组团为单位的“院—园—宅”式景观规划与设计中,打破了克隆式的景观营造复制。其中,“院”是以三维空间为支撑的复杂景观综合体,统筹空间范围内的一切人、景观和资源;“园”是风景营造的载体,是一切景观标识、景观设施、动植物群落等要素的有机集合;“宅”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区,强调人文情怀和周边环境的宜居性。具体营造方法包括:严控建筑风貌,传承徽派建筑的主题构造、装饰艺术和建筑色彩;优化景观设施,注重景观标识系统的可识别性,提升景观小品的人文气息和功能性;丰富动植物群落多样性,强调动植物的物候美,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合理布局景观要素的空间布局,营造四季四色院落景观(图11)。

4 结语

慈湖杨坝是以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完整的自然肌理为优势背景,在场域空间范围内,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健康、生态、人居”的空间关系耦合、互动和多赢。从空间角度出发,紧扣风景园林健康理论的内涵关系,以人类活动对空间开发的敏感度、资源利用与空间开发的适宜性和人对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为切入点,将场域建设发展和生态维育之间的关系与健康性特色小镇的建设内容相结合,分别从空间格局、山水格局和微空间景观三个维度对慈湖杨坝进行性规划设计引导。坚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和国土开发的科学性是建设健康型特色小镇的基本前提,强调以风景园林健康理论为指导的场域土地规划、景观格局优化和微空间营造等是提升特色小镇人居环境空间质量的根本路径,落实基于“健康、生态、人居”三元耦合和互动多赢的关系均衡与协调是建设和发展健康型特色小镇的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人居风景园林村落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