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艳兰,张勤德,焦旭东,李强,李栋,牟德生*
(1. 武威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甘肃武威 733000;2. 武威市林业综合服务中心,甘肃武威 733000)
盲蝽科(Miridae)属昆虫纲(Insecta)半翅目(Hemiptera),其包含的昆虫种类较多,且大多食性复杂,大致可分为植食性盲蝽、肉食性盲蝽和杂食性盲蝽[1]。其中植食性盲蝽是危害我国农业的重要害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危害植株嫩芽、嫩叶、嫩梢、花蕾、幼果等幼嫩组织,幼叶被害后,先出现针尖大小的黄色失绿斑点,后变黑褐色,之后随叶片的生长,被害处形成不规则的孔洞,大小不等。严重时叶片上出现许多刺伤孔,致使叶片皱缩、畸形甚至呈撕裂状,俗称“破叶疯”“破天窗”[2-6]。目前,危害我国农业生产的盲蝽种类主要有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zs)、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Jakovlev))、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lineolatus(Goeze))等[7]。盲蝽最初主要以危害棉花、牧草等农作物为主,近些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盲蝽的发生及危害逐渐加重,不仅危害棉花,还是危害枣、葡萄、梨等林果类的重要害虫[8-9]。据报道,绿盲蝽在许多地区的葡萄园内已发展成为了优势害虫,严重时被害株率可达90%以上,严重影响着酿酒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会影响葡萄产业的发展[10-13]。
甘肃武威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具有种植优质酿酒葡萄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有机葡萄酒的最佳产地之一。截至目前,全市酿酒葡萄栽植面积已达1.73万 hm2,占全省的84%以上,已成为全国酿酒葡萄九大产区之一。为了解武威地区酿酒葡萄园主要盲蝽种类及危害情况,摸清其种群发生动态,本文以武威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院内酿酒葡萄基地为调查点,采用目测法及黄色诱虫板诱捕的方法对酿酒葡萄盲蝽种类及其种群消长动态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其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试验地点位于武威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院内,东经102°41′18.75″,北纬38°03′38.27″,海拔1484 m,年平均气温7.9 ℃。供试酿酒葡萄品种为‘贵人香’,面积为2.3 hm2,篱架栽培,南北向,株行距3 m×1 m,8年生。葡萄园北靠围墙,西、南邻苗圃地。园区管理精细,定期进行除草、灌水、施肥、修剪等。8—9月园区内每隔2周喷洒1次波尔多液预防病害发生,全年不使用化学杀虫剂。
2017—2018年,自葡萄出土萌芽(5月7日前后)至采收(10月1日前后),采用目测法和黄板诱集法对‘贵人香’葡萄盲蝽种类及危害情况进行调查,并采用黄板诱集法对其种群消长规律进行监测。
目测法:采用“Z”字形取样法选取10个点,每个点选取1株树进行全株调查,通过快速目测记录葡萄植株上的盲蝽种类和数量。
黄板诱集法:采用“Z”字形取样法选取10个点,在距地面高 1.2 m处悬挂40 cm×25 cm的两侧均涂有粘虫胶黄色诱虫板(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每7 d调查一次(如遇雨天则顺延),分别记录诱虫板上盲蝽种类及其数量,并更换诱虫板。
田间调查发现,武威地区危害‘贵人香’葡萄的盲蝽种类有绿盲蝽、牧草盲蝽、苜蓿盲蝽,其中绿盲蝽和牧草盲蝽为主要危害种类(表1)。
绿盲蝽成虫消长动态显示,绿盲蝽在武威地区‘贵人香’葡萄园有2个发生高峰,且第一个发生高峰的成虫密度远大于第二个发生高峰。2017年,绿盲蝽在6月下旬开始进入葡萄园进行为害,7月下旬达到第一个为害高峰,高峰期成虫数量达42头,之后种群数量逐渐下降,至9月上旬达到第二个为害高峰,成虫数量达18头;2018年,6月中旬绿盲蝽在葡萄园始见,之后数量逐渐上升,至7月中旬达到第一个发生高峰,绿盲蝽成虫数量达38头,之后成虫数量逐渐减少;8月中旬绿盲蝽种群数量开始回升,8月30日达到第二个为害高峰,成虫数量为22头(图1)。
表1 2017年‘贵人香’葡萄园盲蝽类害虫发生情况Table1 Occurrence of pest mirids in 'Italian Riesling'vineyards in 2017/individual
牧草盲蝽在‘贵人香’葡萄园的种群消长规律显示,在葡萄整个生长期均有危害,全年共发生2个高峰期。‘贵人香’葡萄展叶及新梢生长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达到第一个危害高峰,此时,牧草盲蝽大量危害葡萄嫩叶、嫩梢。之后种群数量逐渐下降,7月中下旬种群数量开始回升,7月底8月初达到第二个危害高峰。之后随着葡萄果实转色,新梢生长减缓,可取食幼嫩部分减少,种群数量逐渐下降。不同生长季节,牧草盲蝽的发生时间和数量稍有不同。2017年牧草盲蝽发生高峰期分别为6月上旬、8月上旬,高峰期最高虫量为27头、12头;2018年牧草盲蝽发生高峰较2017年早,分别为5月下旬、7月下旬,高峰期最高虫量分别为21头、10头(图2)。
由于绿盲蝽的生长发育受温度、降雨、寄主、管理措施、天敌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不同地区绿盲蝽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程度也不尽相同[14-16]。有关绿盲蝽在葡萄上的研究表明,北京地区葡萄园绿盲蝽成虫有2个明显的发生高峰,第一个发生高峰在5月下旬到6月中下旬,第二个发生高峰在8月下旬到10月下旬[10];河北昌黎地区酿酒葡萄园绿盲蝽也有2个高峰期,分别为4月下旬至6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17];河南新乡市‘夏黑’葡萄上绿盲蝽成虫始见于5月初,成虫7月初达到高峰[1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武威地区‘贵人香’葡萄园绿盲蝽全年共有2个为害高峰,第一个高峰期在7月中下旬,第二个高峰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这与前人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造成此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地区间环境条件、栽培措施及品种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调查结果表明,武威地区‘贵人香’葡萄园绿盲蝽第一个发生高峰的成虫密度远大于第二个发生高峰,说明7月中下旬是绿盲蝽集中为害酿酒葡萄的关键期,要做好绿盲蝽的防治,就要抓住这个关键防治期。有研究表明,葡萄园绿盲蝽防治的关键时期是越冬期、早春越冬卵孵化期以及秋季绿盲蝽成虫回迁果园期,做好葡萄园绿盲蝽的防治就要抓住这三个关键期[12]。因此,要做好武威地区葡萄园绿盲蝽的防治,不仅要摸清其成虫消长动态,还要掌握其他虫态的发生规律,尤其越冬代若虫发生关键期。本文仅对武威地区‘贵人香’葡萄园绿盲蝽成虫消长动态进行了调查,对各虫态及其生活史还有待进一步系统研究,以便为当地绿盲蝽的有效防治提供更为可靠的科学依据。
牧草盲蝽主要危害牧草、棉花、苜蓿、果树、蔬菜等多种作物及杂草[18]。目前,已有的关于牧草盲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棉花上,仅有少量学者研究报道了其在枣树、核桃及库尔勒香梨上的危害[19-22],而关于牧草盲蝽在葡萄上为害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首次对牧草盲蝽在‘贵人香’葡萄上的发生特点及其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牧草盲蝽在‘贵人香’葡萄整个生长期共有2个发生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二个高峰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成虫第一次为害高峰期,此时期正值葡萄展叶及新梢快速生长期,牧草盲蝽大量危害葡萄嫩叶、嫩梢,因此,要做好‘贵人香’葡萄园牧草盲蝽的防治工作,应掌握好这个防治关键时期。
此外,研究表明,温度、湿度对盲蝽的生长发育均有显著影响,进而影响其种群的消长与分布,造成发生期的提早或延迟[23-26]。对比武威地区2017年和2018年同期气候变化情况,2018年较2017年春季升温快,降雨多,这也是造成本文中2018年绿盲蝽和牧草盲蝽的发生为害较2017年早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