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宏苗
摘要: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在收支预算管理、财政拨款利用率及群众服务水平上有明显的提高,但事业单位在各项工作中仍存在问题,对事业单位服务职能及监管职能的发展与提高有较为恶劣的影响。而事业单位管理体系中预算管理作为其较为重要的管理内容,在新时代事业单位的政策优化与完善的同时,必须对预算绩效管理进行强化。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措施探究
事业单位在管理活动中极为关注预算绩效管理,就总体而言,多数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虽然在能力上有显著的提高,但实际活动中仍存在问题,这些潜在的问题使预算绩效管理在实践活动中较为被动,且其效能也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对预算绩效管理活动作出强化,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探寻科学、有效的策略。
1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着的问题
1.1 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认识不充分
国内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知较为浅显,在工作思想中对其不够重视,在大多数工作中仍然采用“决算为重,预算省略;结果为重,过程省略;收支为重,绩效省略”的陈旧观念,这种陈旧的观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事业单位管理的实际需求。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当与时俱进,对新生事物秉着积极学习的心态,而不是敬而远之、束之高阁。但是,部分事业单位管理者在工作中没有大局观念,对预算绩效管理活动交给财务部门操作,由于自身对预算绩效的理解仅停留在基础概念上,导致预算绩效与事业单位年度工作计划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预算绩效编制工作早于年度工作计划,使其不在同一编制时间内,使预算绩效管理在之后的工作中难以顺利开展。
1.2 预算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不健全
事业单位的主要核心工作是建立预算绩效指标体系,预算管理目标作为建立绩效预算指标的依托,为后续的工作内容提供具有参照意义的数据,如:预算结果控制监督、绩效考核等[1]。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是建立绩效考核体系的基础,只有做好数据分析,才能保证客观、科学的体系建立。多数事业单位在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时受到单一定性及定量指标的局限,绩效指标体系如果不能以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作为依据,则无法保证其完善性与科学性,进而导致在指标体系中出现定量、定性及逻辑分析等问题。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在制度建设中,覆盖范围还不够全面,且缺乏统一性与时效性,多数事业单位对其建立的指标体系,只包含单一部门,因此,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缺乏覆盖完善的管理及部门考核指标体系。
1.3 缺少详细的预算绩效管理方法
预算管理制度作为事业单位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只有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使预算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就目前而言,我国多数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缺乏完善、有效的制度,导致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出现严重错误或相关问题后,无法通过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对其进行相應的处理、处罚。有些事业单位中虽然存在相关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但多为形式化,对工作人员没有实质的约束功能。以上种种情况均体现出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方面有待提高。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之后的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督促在职工作人员兢兢业业,使得事业单位各个部门能够充分协调,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达到共赢的目的。
1.4 预算绩效管理监督制度不完善
事业单位就现有的预算模式而言过于传统且单一,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其在预算绩效管理活动中已经无法对事业单位财务资产、所有者权益等内容做出细致且客观的结论[2]。同时,预算绩效管理和事业单位相关的会计信息的不完善,导致事业单位无法解释审批资金流动方向,在对其用途进行调查时得不到明确答案,为事业单位的“蠹虫”提供机会。国家在新预算法颁布后,通过不断的改革优化,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进而被业内人士称为“经济宪法”。多数事业单位在建立预算绩效管理监督制度时,并没有以本单位实际情况为基础,并且在制定中没有合理、具体的计划,没有明确的方向。抛开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不谈,预算绩效管理作为重要核心,它能够以多元化的方式对预算管理进行评判,进而提高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效率,但仍有很多单位不重视预算绩效管理指标的分配,导致在相关工作活动中降低其效率及可行性。
2 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措施
2.1 强化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认识
有效的方式方法离不开执行者,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方式方法优化、完善时应当培养预算工作人员的预算管理意识,提高其对相关专业的能力。事业单位应当要求本单位工作人员通过不断的学习,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将经济收支等方法与制定的相关计划进行结合,以积极认真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工作,使得预期收益在科学、合理、可靠的预算编制中得到实现。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工作时,应当以单位当前的工作内容相适应,在不断的时间中完善、进步,进而满足事业单位整体发展的要求。提高事业单位相关预算管理意识,还应表现在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多沟通、多交流上,通过与具体问题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活动。
2.2 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指标体系
事业单位应当优化预算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从根本上加大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力度,以保证预算控制、工作流程、绩效考核、管理决策及评估流程的顺利进行。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完毕之前,应保证单位预算管理的科学性,随后及时对事业单位可流转资金开展绩效评估,通过对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及流向的分析,进一步保证事业单位资源运用的合理性。预算绩效管理对各个环节中的潜在风险及问题进行评估及解决,制定合理且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降低在预算管理活动中的风险[3]。在预算管理的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明确自身权责范围与他人协调合作,加强事业单位对财务的管控,并优化项目报告制度,定期予以监督。
2.3 制定详细的预算绩效管理方法
事业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现金流的往来所涉及部分资产是属于国家的,因此,事业单位不断对预算方法进行改进与完善,其主要目的是在于保护国家资产。在国家法律中,通过多元化的方式能够提高资源转化率,使事业单位对各项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优化基础上,增加有效资源。事业单位在改进工作方法时应当注意对各级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将各级部门整体化,对所需的资源配置进行合理利用。事业单位在工作中制定详细的预算绩效管理方法,通过对预算问题的细致分析,找出与其相对应的策略,使其能够在工作中得到贯彻与落实,具体问题依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同时将调整原因及实施对策进行上报。
2.4 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监督制度
事业单位作为预算绩效管理监督制度的监督主体,其通过客观、公正的方式牵制权利,其通过加强预算监督来提升事业单位工作中的客观性,进而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益,通过完善的制度及方法促进预算绩效工作的合理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监督制度实施的同时还应当加大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核查力度,监督人员应当及时更新监督理念,对违纪违規的问题进行如实记录。预算绩效管理监督应由定期改为不定期检查,加大突击频率及检查质量。预算绩效管理监督制度中应当对监督内容及范围进行明确。预算绩效管理监督制度执行应由专人负责,专人专项,对预算工作的绩效进行严格审计。在工作中融入科学、合理的制度,促进事业单位控制及监督能够有机结合。
3 总结
事业单位的每个部门、每项工作都离不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它在提高事业单位各项收益的同时提高事业单位现有资源的利用率,使事业单位能够时刻进行有序的工作。因此,事业单位在管理中只有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帮助其在实践中发现、解决问题,走出当前困境,才能将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在事业单位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王平.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措施探讨[J].财会学习,2019(25):181-183.
[2]赵雅丽.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及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法[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12):121.
[3]于水.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及预算绩效工作的强化措施探析[J].当代经济,2015(06):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