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淏岩
【摘 要】当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及人工智能的普及,广播电台的播音员主持人到底该何去何从?5G时代的来临,更是加速了部分传统广播节目的淘汰。广播电台的播音员主持人该如何积极应对这一挑战?本文将结合现代传媒的发展趋势对广播类节目即将面临的挑战进行一系列的策略分析。
【关键词】广播;互联网;人工智能;策略分析;播音员主持人
中图分类号:G22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8-0228-01
当下,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自己的手机和电脑,连接网络搜索所有想要知道的内容。人工智能的大力发展,更是能够通过计算让新闻资讯第一时间精准推送。时代的快速发展似乎让广播节目无所适从,收听的人群也越来越小。那么广播电台的播音员主持人该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呢?
一、迎合当前时代趋势,发展融媒体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广播电台节目积极地发展融媒体已成了大势所趋。向互联网靠拢,不仅要转变节目类型,更要建立一个全新的融媒体发展生态。融媒体的发展使节目的形式发生改变,但其实用性和功能性并未发生本质变化。所以在节目转型过程中,传统播音员主持人一定要调整好心态,积极应对各种变化,在巩固原有基础上学习新的发展思路,让网络和人工智能成为广播电台节目发展的助力,从而创造更开阔、更有活性的节目。
二、找出人工智能的弱点,扩大自己的优势
(一)人工智能缺乏个性
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未来人工智能会全面取代播音员主持人吗?
未来,人工智能无论如何发展都无法完全取代播音员主持人,因为人工智能缺乏独特的个性和魅力。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赵忠祥老师,很多人一听到他的声音,会觉得非常有磁性、有亲和力,给人很舒适的感觉。人工智能尽管可以合成赵忠祥老师的音色,但是两者却有本质的不同。专业的播音员主持人在播读稿件时能够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而人工智能只是单纯地播读稿件,尽管音色相似,却缺少情感,所以不如播音员主持人播读得鲜活。
(二)人工智能缺乏随机应变能力
人工智能是对已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统计,并将最终分析出来的结果呈现在受众面前。但一旦计算产生了变量,人工智能就会无所适从,因为人工智能缺乏人类最基本的应变能力。因此,人工智能的沟通交流能力永远都无法取代播音员主持人。就控场能力来说,人工智能对节奏的控制也比人类略逊一筹。
(三)人工智能播读缺乏深度
播音主持专业中,最基本的技能叫做有感情的朗读。人工智能只能进行机械性的播读,不能领会播读内容,无法像播音员主持人一样有自我发挥空间。播音员主持人播读的时候会使用“副语言”,而人工智能没有真情实感,不具有使用“副语言”的能力,所以播读的稿件缺乏深度。
三、跟上融媒体时代步伐,提高自身专业修养
(一)融合网络平台,创造更加鲜活的节目
广播电台节目的最大优势是群众基础。在把握好原先优势的基础上,融合网络平台进行直播,让原本喜欢听广播电台的人走进网络,也让网络上喜欢广播电台节目的人走进节目。所以广播电台节目想要长久地存活,就需要利用网络和融媒体来弥补自身的缺陷。比如在网络直播平台上进行直播,或自主开发直播软件,让播音员主持人既听得见也摸得着,揭开播音员主持人的神秘面纱,满足现代人的猎奇心理。
(二)巩固自身的专业技能
人工智能相较于人类最大的弱势就是没有自己的个性,无法展示自我魅力,没有真情情感。所以,抓住人工智能的缺陷并不断发展自身优势成了当务之急。除去最基本的语言技巧和普通话的标准程度,还一定要让受众看到播音员主持人和人工智能最本质的区别,让他们意识到人工智能是永远无法取代播音員主持人的。
在节目转型方面,向人工智能目前还无法触及的生活服务类节目转型,做有温度的节目,提高节目的收听率。人类可以跳出框架更加灵活、更有温度地服务受众,而人工智能只能机械地回答。所以未来的广播电台节目中,技能性和专业性强的电台节目会得到大力推广。
四、结语
互联网的创新和时代的进步,让科技之风扑面而来,未来的人工智能可能会更加智能。而那时,播音员主持人一定会找到更好的生存办法。国家现在落实人工智能国家战略,大力普及人工智能,推动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并结合行业大数据中心,加深了典型应用的深度融合。与其说这对播音员主持人是一个挑战,不如说是播音员主持人的机遇。播音员主持人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学习先进的理念与专业技巧,将自身磨炼得更专业,将节目做得更优秀,这也是当下播音员主持人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
参考文献:
[1]侯贞.融媒体时代播音员主持人职业素养探析[J].传播力研究, 2018(36).
[2]孙延夫.论融媒体时代播音员主持人的角色转变[J].新闻传播,2019(10).
[3]胡馨尹.浅析融媒体时代播音员主持人的转变[J].西部广播电视,2018(05).
[4]张晓艳.新媒体背景下播音员主持人何去何从[J].新闻研究导刊,2019(13).
[5]戈海涛.播音员主持人创意自我效能提升的途径[J].戏剧之家,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