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首次服用抗血小板药及时率中的应用

2020-04-08 01:22刘克坤刘金艳李翠萍刘静赫连春晓王美倩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品管圈

刘克坤 刘金艳 李翠萍 刘静 赫连春晓 王美倩

[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首次服用抗血小板药及时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多种品质管理工具,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首次服用抗血小板药的时间进行现状调查,分析首次服用抗血小板药不及时的主要原因,制定、实施对策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首次服用抗血小板药及时率由84%提高至99%。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首次服用抗血小板药的及时率,改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品管圈;缺血性脑卒中;抗血小板药;及时率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0)01(a)-007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improving the timely rate of antiplatelet drugs for the first time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A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group was established, and a variety of quality management tools were used to follow the steps of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antiplatelet medication for the first time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mulate and implement countermeasures, and evaluate the effect. Results The timeliness of patients taking ischemic stroke for the first time was increased from 84% to 99%. Conclusion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imely rate of antiplatelet drugs for the first time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improve the work flow and work efficiency, and implement quality nursing services to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schemic stroke; Antiplatelet drugs; Timely rate

缺血性腦卒中(ischemic stroke,IS)又称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可导致脑组织缺氧及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1-2],在脑血管疾病中约占70%[3-4]。抗血小板药是公认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基本药物之一[5],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6]。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防指南指出,发病24 h内,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1 d(l级推荐,A级证据),可减轻轻型卒中也可降低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7]。研究表明,由于脑卒中患者缺乏疾病症状的认知,不能及时识别和处理疾病症状而导致就医延迟[8]。有学者将脑卒中患者就医延迟分为院前延迟和院内延迟两个环节,高达30.3%的患者就医时间>12 h[9],平均就医时间约为13.4 h[10],80.2%的患者会出现院内延迟(从入院到开始治疗的时间>1 h)[11],因此,如何确保入院脑卒中患者及时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显得尤为重要。2018年,该院神经内科将品管圈应用于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首次服用抗血小板药及时率的实践中,取得良好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8年1月7日—2月17日该院神经内科首次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抽取2018年8月2日—9月20日首次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不符合溶栓适应证的缺血性脑卒中;②无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禁忌证;③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排除标准:溶栓治疗患者。首次服用抗血小板药时间是指从医生下达双抗药物医嘱到患者服药所使用的时间,考虑到院前、院内就医延迟,该研究将≤6 h服用抗血小板药服药定为及时,>6 h为不及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健康宣教、用药指导等,观察组患者采取品管圈活动下的服药管理,具体内容如下:(1)组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圈员包括2名医师,6名护士,由护士长任圈长。(2)现状把握:随机抽取2018年1月7日—2月17日首次服用抗血小板药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首次服用抗血小板药及时率为85%。通过绘制柏拉图,根据80/20原则,找出该次活动的改善重点为护士未及时将药物发给患者、患者未及时服用护士发放的药物。(3)真因总结:针对改善重点组织圈员发挥头脑风暴,找出末端原因,并依据评分标准进行打分,最终圈选出10项要因,针对要因制作查检表,于2018年2月24日—4月5日随机抽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首次服用抗血小板药患者80例,汇总查检数据得出真因4项:科室新增医嘱处理流程不完善、质控小组缺乏监管、未严格执行口服给药流程、科室无备用水杯。(4)对策拟定与实施:针对4项真因,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共提出20条备选对策,运用评价法对每条备选对策进行评价,选定≥96分以上的对策为可行对策,共选定11条对策,最后根据对策的相似性整合为3组可行性对策:①制定抗血小板药医嘱处理流程:向药房申请储备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各1盒作为科室备用药品,固定放置位置并告知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制定抗血小板药医嘱处理流程,药房发药后及时补齐备用药品。②严格执行口服给药工作流程:科室备服药器具,协助不同患者服药,落实“送药到口”。③加强监管,将患者首次服用抗血小板药及时率纳入科室质控指标:制定《首次服用抗血小板药时间记录表》,每月收集、统计数据,及时整改存在问题;个人因素导致的服药不及时扣除责任人当月绩效分0.5分。

1.3  评价指标

①有形成果: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及时率的差异。②无形成果:比较圈员在品管圈活动前后品管手法运用、团队精神等方面的得分的差异。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观察组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及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无形成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全体圈员在品管手法运用、团队精神等方面得分均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通过该期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将医学指南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导向,实施针对性对策,制定了规范的抗血小板药医嘱处理流程及质量监管制度,使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首次服用抗血小板药及时率由84%提高至99%,优化了治疗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此同时,通过该期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全面提升了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了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及协作能力。随着全国医疗机构持续深入开展全面质量改进,品管圈作为质量改善最卓有成效的工具之一,通过有计划的、科学的步骤帮助医护人员以团队的形式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提升了医疗护理质量,为患者创建了更加安全、优质的医疗护理环境。

[参考文献]

[1]  吴慧君,王立敏,李倩,等.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轻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 19(2):156-157,176.

[2]  王毅利,范荣,赵琳,等.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3):159-160.

[3]  张长青,赵性泉,王春雪,等.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19,14(2):188-190.

[4]  赵洪海,王芳,刘云平,等.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J].山东医药,2018,58(24):89-91.

[5]  甘井山.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药物治疗[J].天津药学,2017, 29(4):66-68.

[6]  刘斌.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解读与急诊处理[C]// 2017第13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学术年会与第12届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学术年会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卫生应急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17灾害医学与急危重症高端论坛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灾害医学十年回顾.广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7:13.

[7]  中華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58-273.

[8]  李会仿,杨丽,李妮娜,等.急性脑卒中患者就医延迟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8,33(16):98-101.

[9]  王承辉,阮海林,杨春旭,等.急性脑卒中患者就医时机的调查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30(1):21-22.

[10]  胡洁蔓,杜吉利,杨蕊,等.脑卒中患者就医延迟影响因素研究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4):7266-7268.

[11]  王晓磊.烟台市中医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延迟相关因素调查分析[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3.

(收稿日期:2019-09-25)

猜你喜欢
缺血性脑卒中品管圈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留取合格率中的应用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应用的疗效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眼科患者视力检查中的应用及对漏查率的研究
雌激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早期肠内营养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结局的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中风复元方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阿司匹林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cy水平的影响
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分析
血栓通注射液对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