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灵石意象类型浅析

2020-04-08 02:44郝晨星杨铭钰梁熙茹王婧婧钟奇蕊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灵石小说

郝晨星 杨铭钰 梁熙茹 王婧婧 钟奇蕊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130024)

一、化用上古神话中的灵石原型寄托思想主旨

上古歌谣与神话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之源头,后世书写中的母题与意象多可寻根于此。而许多经典神话如女娲神话、精卫填海、禹生于石等,都与石元素息息相关,也逐渐成为古代小说中灵石化用的原型。由此构成了灵石意象中产生最早、使用最广泛的一类——神话石。

神话故事中的灵石原型具有原本特点,在长期的流传中,其故事内涵家喻户晓,承担起了揭示主要人物命运及寄托小说思想主旨等重任。其中,女娲补天所炼之石是最常见的神话石,受到众多文人青睐。如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贾宝玉就是女娲补天时独剩的一块顽石所化,这块顽石“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①,具有无限的神秘力量,也正因诞生在一种被抛弃和边缘化的人生体验中,它的命运在还没有化为人形时就已经被决定了,所以人间的贾宝玉的一生也似乎无法摆脱冥冥之中主宰他的命运。他来到人间是为了完成作为林黛玉还泪对象的爱情悲剧,正如通灵河岸三生石畔的绛珠草化为林黛玉而到人间是为了报答顽石的灌溉之恩来还泪一样。即使有强韧和执著的一面,也只是对失意人生的回应。②同时,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表现出灵石具有帮助人类战胜灾害的神奇功能,因此也被化用以赞颂明君,如东晋王嘉《拾遗记》卷一唐尧中,以石板和玉璧记录开天辟地的内容,歌颂唐尧的圣德。

此外,《封神演义》中也有相似的例子。如灵珠子是昆仑山天池处因久遇仙气而成的一块宝石,集天地日月之精华,因此由灵珠子所化的哪吒具有了追求自由、叛逆顽皮、童心天真、正义勇敢的形象特点,更寄托了作者反对扼杀人性的封建孝道、反抗强权的进步思想。

二、表达愿望理想或暗示情节走向

此类内涵普遍见于功用石和预言石中。原始居民相信“万物有灵”论,因此将石头赋予神秘力量,但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思想进步,本无灵性的石头却还能流传下来成为经典意象,更多的是因为它所代表的已不仅仅是其本身,而成为作者、人物或情节的“代言”。

石是自然的产物,与花鸟草木等本无差别,具有的神奇功用大多是人赋予的,尤其是在具有虚构特点的小说中,更旨在服务于文学。如明代罗懋登的神魔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中可定风波的和氏璧,是对后文秦始皇转危为安,建立皇权的情节推动。再如清代王士禛的志怪小说《池北偶谈》中写到王嘉禄啖石为饭的故事,实际上表现的是人对生命永存的一种企求,是自我心底的理想愿望。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预言石尤为典型:《三国演义》刘备与孙权各自持剑劈石为两段,是二人成就霸业之愿的写照,亦是各成功业割据天下的奠基;《水浒传》石碣两次出现,前后呼应,因果相承,既开启全书的序幕,埋下纲领,又肯定了梁山好汉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

三、表达社会的普遍认同与追求

(一)祈雨石

古代中国以农为生,是典型的农业社会。风调雨顺、农稼丰庶、人民富足、国泰民安,几个条件环环相扣,不可控的风雨是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先民的祈雨巫术中,石是重要的工具和媒介。有些石头或石山(如阴阳石等)由于结构特殊,能够根据气压变化而吸收或分泌水分,初民以之浏定晴雨,并且借以祈晴或求雨。③

于是祈雨便作为灵石的一项功能进入了小说创作中,如南朝宋刘敬叔的《异苑》中“沙门释慧远栖神庐岳,常有游龙翔其前。远公有奴,有石掷中,乃腾跃上升。有顷,风云飚。公知是龙之所兴,登山烧香,会僧齐声唱偈,于是霹雳回向投龙之石,风雨乃除。”④以石击龙,平息风雨,玄幻色彩下的祈雨石并非教授人们求雨或祈晴的方法,而根本上表达的是人们期盼风调雨顺,或去除风雨带来的灾害的愿望。

(二)祈福石/驱邪石

古代人相信石头里包藏的是神秘威灵,既能够产生保护作用,又可以治愈疾病。《博物志》:“名山大川,空穴相向,和气所出,则生玉膏,食之不死”⑤因而玉膏成为后世的不死仙药。《山海经》帝台石“服之不蛊”也是如此。这是一种灵石可以避邪厌殃抵当一切的信仰。此外,中国人认为玉是山川之精,是大自然的钟灵造化,并将玉作为护身符,而玉正是石的一种,即“石之美也”。无论是以石为药,还是自古以来的“尚玉”观念,足见石在中国人心中的祈福驱邪之用。

后世小说写作中也常见祈福石、驱邪石的身影,清代笔炼阁主人《五色石》讲述陆小姐与吕状元的故事,白玉钩使陆小姐绝处逢生,与之后吕状元死中得活相照应。改写了佳人死难、贤士捐生的悲剧,正应了中国人对大团圆的审美追求,即对美好与幸运的期盼和喜爱。此外,有些祈福石与驱邪石亦有告诫世人之意,驱邪或祈福并不仅靠灵石或神意,而重在个人的修养。如明代小说《七十二朝人物演义》卷三十七:孙叔敖举于海,讲述隋侯救蛇感动山神得明珠的积功德之事,劝勉世人迁善改过,积德施仁,为自己和子孙积累福报。

(三)生殖石

原始初民认为,石头具有生殖功能。石器是原始居民最普遍的工具和武器,甚至决定着一个种族的生存或覆灭,石器由此成为延续种族的重要依赖,此外,原始人崇拜女性的生殖力,土地是万物生灵的母亲,“土精成石”,这些观念便逐渐延伸为对石头的生殖崇拜。

“石生人”早在上古神话中就有记载,禹生于石、启母石,是最早的生殖石。《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引《淮南子》云:“启母,涂山氏女也。禹治鸿水, 通轘辕山, 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 鼓声乃来!’禹跳石, 误中鼓, 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 惭而去。至嵩高山下, 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生启。”⑥

在这样的神话流传之下,被赋予灵性的石头便与“多子多福”的中国古代社会共同理想实现了结合。《太平御览·郡国志》载“乞子石”;皇宫内祈求生儿子则用高禖石。拜石生子,根本上是源于“生子”在古人观念中的重要意义。

明代罗懋登在《三宝太监西洋记》中写到新国王的诞生:“忽一日雷声大震,震破了-块石头,那石头里面,端端正正坐着一个汉子。”则到达了另一个高度,将带领世人战胜邪恶的明君与生殖石联系在一起,社会理想由普遍的“生子”上升到天降明君以治世。

(四)姻缘石

中国古代社会,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社会背景下,极少有自由的爱情、婚姻,伴之以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男子三妻四妾的社会现实等,爱情悲剧比比皆是,文人便借灵石以述世间对美好爱情的渴望。

在明代世情小说《石点头》中可以得到佐证,韦皋将玉环赠与玉箫,用作他日相见的信物,玉环象征着两人姻缘天定,注定结成两次姻眷,因此玉环联结阴阳生死,使得情真意切的二人能够跨越生死再次相逢,以此揭示“古今男女皆为情痴,玉环之缘,以情而死,为情再生。情之一字,生可以死,死复可以生,故虽天地不能违,鬼神不能间。”的爱情主旨。

四、反映社会现实或导引社会价值

(一)人化石/化人石

在小说中,“灵石”除了以石头原型出现,最常见的是由人幻化成的石和化作人的石,《西游记》与《红楼梦》就是典型代表,作者将灵石作为人与社会接触的媒介和载体,实际上反映的是对所处现实社会和生活的体验与感受。

这种反映一方面是社会现实,往往是具有悲剧属性的现实。如南朝宋刘义庆的《幽明录》溪内五色浮石化为女子,自称是河伯女,给吴龛找到一个妻子,根本上反映的是对民间无力婚娶者的同情;明代小说《梼杌闲谈——明珠缘》所述魏忠贤为赤练蛇所化,印月为其所啣之珠所化,“明珠”支配着全局的发展,始终为魏忠贤所用,也暗示印月与他互生情愫更相互勾结。赤练蛇携珠转世报仇,残害忠良,为祸一方,为魏忠贤专权这一历史悲剧蒙上了玄幻色彩。

另一方面是通过暗含的褒贬,对社会价值有所引导,也即实现“文以载道”的教化功能。明代小说《东度记》中尊者将石变为妇人,意欲普度酒佣,劝世人不要作恶,克服色欲;久修得道的僧人化火自焚而成灵石,告诫人们一心向善,必有好报。明代小说《石点头》中,凤奴与孙三对彼此的思念在二人火化后幻化成一石,虽生不能相聚,死后仍要相伴的至死不渝的爱情,却也是对伤风败俗的一众妇人的讽刺,警戒世人“男莫邪,女莫淫”。

(二)望夫石

望夫石实际是人化石的一个典型,且具有特定的爱情主题。魏时曹丕的《列异传等五种》和南朝宋刘义庆的《幽明录》中,都有望夫石的故事。“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妇携幼子饯送此山,立望而形化为石。”⑦等待丈夫打仗归来的女子化作石头。

在运用“灵石”意象的爱情之作中,大抵都是女子化石,男子化石的极为罕见。这是特定文化、心理背景下的必然现象。因为在男权社会中,女子除了同男子一样受到伦理规范的约束之外,低下的社会地位还决定了她们在爱情、婚姻生活中比男子有更多的不幸。⑧望夫石既可以说是忠贞爱情的颂歌,女子思夫的象征,又反映出古代妇女命运悲苦,终身幸福皆依托于丈夫。同时揭示出古时战争的残酷,男子征为士卒,即便没有战死沙场,也多年不得归家,其妻便守望成石。

(三)驱邪石

前文所提及的驱邪石,除了期盼美好、劝诫世人的内涵外,求石驱邪的深层含义也暗示了当时人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可怜情形。汉代应劭《风俗通义》中石贤士的故事便可作依据之一:人们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将客人的一句调笑奉为圭臬,人云亦云,“石人能治病。愈者来谢之。转语头痛者摩石人头,腹痛者摩其腹,亦还自摩。他处于此,凡人病自愈者,因言得其福力,号曰贤士。”⑨,并大行祭祀之礼,“辎辇毂击,帷帐绛天,丝竹之音,闻数十里。”⑩,被证为谣言后才逐渐停息。一方面讽刺了社会中以讹传讹、迷信鬼神的风气,另一方面反映出世人无所依托,身不由己,才会对子虚乌有的“石人治病”趋之若鹜。

注释:

①(清)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年3 月第一版.

②段宗社.女娲神话的流转与《红楼梦》“顽石”意象的生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9(05):59-63.

③萧兵.灵石崇拜和祈雨巫术─—兼谈萨满教的札达仪[J].民族艺术,1997(03):46-58.

④(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复印本)[M].四库馆,1868 年8 月

⑤(西晋)张华,唐子恒点校.博物志[M].江苏:江苏凤凰出版社,2017年10 月第一版

⑥(东汉)班固.汉书[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8.9

⑦(魏)曹丕.列异传等五种[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 年12月第一版.

⑧杨兴华.古典爱情文学中的“灵石”意象[J].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8(02):3-5.

⑨(汉)应劭撰.王利器校注.风俗通义校注(上下)[M].北京:中华书局,2010 年6 月.

⑩(汉)应劭撰.王利器校注.风俗通义校注(上下)[M].北京:中华书局,2010 年6 月.

猜你喜欢
灵石小说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灵石山药寮”
浅谈灵石县的历史文化名胜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决战学院星座(试阅读)
徐州龟山·中国赏石长寿石(灵石润·苏东坡杯)精品展
明代围棋与小说
我是怎样开始写小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