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精神科住院失眠症患者自杀风险的效果观察

2020-04-08 07:36:36祝志隽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5期
关键词:意念失眠症精神疾病

祝志隽

(丹东市第三医院心理四科,辽宁 丹东 118000)

精神疾病具有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很多精神疾病患者都存在自杀倾向。如25%的重性抑郁症患者有过自杀史,15%死于自杀,同时10%~15%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死于自杀[1]。失眠是精神疾病患者普遍存在的情况,长期的睡眠剥夺可导致人情绪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疲乏,甚至还会影响人的免疫系统等。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来说,失眠将加重其自杀倾向。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精神科住院失眠症患者自杀风险的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76例精神科住院失眠症患者,男26例,女50例;年龄22~58岁,平均(37.93±8.63)岁,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主要为评估患者的自杀意念,创设良好的住院环境,加强安全检查,做好必要的保护性措施,常规宣教及心理护理等。研究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除了做好常规护理外,还需做到以下方面: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引导患者采取正确的方式宣泄情感。每周1~2次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动机性访谈,帮助患者分析精神疾病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梳理正确与错误的认识方式及对待方式,引导患者从个体-家庭-社会层面进行自我剖析,发掘自身优点或潜力,以同理心和反馈式倾听的方式逐步引导患者纠正不良认知,采取真实性检验、反应预防等方法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运用成功案例对患者进行支持教育,同时为患者讲解将来可能出现的应激,并引导患者如何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建立长效机制。针对睡眠方面,向患者讲解睡眠卫生相关知识,分析患者失眠的原因,讲解遵医合理使用催眠药物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可采取放松疗法、刺激控制法、睡眠限制法等对患者进行睡眠干预。

1.3 观察指标: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同时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对患者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表示自杀意念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干预前比较,#P<0.05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比较:观察组睡眠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SIOSS评分比较:观察组干预前的SIOSS评分为(8.19±1.44)分,干预后为(4.75±1.03)分;对照组干预前的SIOSS评分为(8.24±1.59)分,干预后为(7.69±1.25)分,观察组SIOSS评分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精神科住院患者是自杀的高危人群,而失眠是精神疾病患者自杀倾向的危险因素。精神疾病与失眠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帮助患者拥有一个健康的心境,提高生活质量,尽快回归社会。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杀行为具有隐匿性与突发性的特征,所以护理防范具有一定的困难性。认知上的偏差是精神疾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不合理的认知得到纠正后,睡眠障碍也会得到改善[2]。目前国内对于精神疾病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主要采取的干预方法便是心理干预与认知行为干预[3],本研究通过动机性访谈,通过疾病知识教育帮助患者分析疾病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并注重发掘患者的优点或潜力,充分利用起一切的支持系统,让患者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生命的宝贵以及生命中美好的事物,从而转变意识,并促进行为上的改变。另一方面,针对失眠予以多种形式的干预方法,让患者逐渐获得良好的睡眠。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SIOSS评分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证明,加强精神科住院失眠症患者的早期护理干预是降低其自杀风险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意念失眠症精神疾病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意念机器人(上)
新九针治疗失眠症验案1则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 07:21:20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当代陕西(2020年17期)2020-10-28 08:18:08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涓滴意念汇成河
中国公路(2017年17期)2017-11-09 02:24:58
浅谈蒙医诊治失眠症
蒙医药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
意念打字,让幻想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