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模式下图书馆空间的知识交流机理研究

2020-04-08 08:47:02
图书馆学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虚拟空间提供者交流

李 凯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北京 100034)

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纷呈的服务背景下,传统的图书馆空间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新型图书馆空间形态悄然兴起。面对新的生态环境图书馆应实现空间重构和服务转型相融合,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空间、升级服务,完成虚实空间和虚实资源互联互通。图书馆O2O流空间的建设就是从Online 及offline的角度借鉴O2O服务模式,结合图书馆空间相关的理论研究,将Online(虚拟空间)和Offline(实体空间)进行深度融合,试图打造一个全新的O2O 流空间知识服务平台,创造新型图书馆空间形态,方便知识用户在此空间进行交互式知识交流与共享,实现知识创新与增值,旨在为知识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使其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1]。图书馆O2O 流空间凭借其独特的知识交流和共享优势,依托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的深度融合,以“知识体验”为目标,实现从“场馆”到“空间”“阅读”到“交流”的转换,以知识交流和知识监管为机理,不仅使知识使用者之间、知识管理者与知识提供之间的知识交流不受时空限制,而且充分利用图书馆线上线下资源和服务,实现知识体验及参与、交互、分享需求以及归属感、尊重、实现自我价值等更高层次的需求。可以预见,图书馆O2O 流空间的发展和应用将是人们进行知识学习、开展知识交流的重要平台。

1 图书馆O2O模式的相关研究

O2O(Online to Offline 或称O to O)是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有机结合的一种电子商务模式,而图书馆O2O服务是对移动图书馆的进一步拓展。传统的实体图书馆空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依托于建筑、物理存在可见的实体空间;虚拟空间顾名思义是虚拟的,是借助移动终端、门户网站等人为构建的图书馆“仿真空间”,对于用户而言不可见、物理无形;“优势互补、贯通融合”是指图书馆Online 及Offline的资源、设备和服务等彼此融合、协同合作、互联互通,整合空间的独特优势,发挥各自作用,使其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人力资源、知识资源与空间资源等各种要素流高度交互是指读者流、图书流、信息流、知识流、用户与图书馆各种互动的流动等在交互中形成合力,活跃于图书馆O2O流空间中,知识用户不断进行知识输入、知识重组、知识转移吸收、知识利用等,同时,知识用户的身份在交流活动中也不断进行着角色转换,知识流在传统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之间、知识用户之间也在不停地流动和积累,从而量变达到质变,实现知识资源的创新和共享。知识的有效传递和利用使得用户获得极大地知识满足和服务体验,同样,图书馆基于用户评价体验的反馈,掌握用户知识需求,能更好地改进服务进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最终知识用户与图书馆通过良性地互动达到双赢局面[2]。

随着O2O 服务模式和流空间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人意识到,必须在改造实体空间功能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共享式、交互式、协作式的虚拟空间,才能通过空间再造促使服务升级,图书馆O2O流空间就是图书馆空间重建和服务转型的延伸,更深入挖掘空间服务功能,拓展空间服务范围,提升知识服务效果。

2 O2O模式下图书馆空间的知识功能特征

2.1 O2O空间的知识性

图书馆O2O 流空间是指通过空间优势互补、贯通融合实现图书馆传统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有机结合,实现人力资源、知识资源与空间资源等各种资源要素流高度融合而形成的新空间形态。知识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使用图书馆Online及Offline 的资源、设备和服务,充分发挥整合空间的独特优势。知识学习者不受空间限制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进行学习,O2O 流空间的知识属性扩大了知识学习的范围,使知识学习更有效。

(1)图书馆O2O 流空间的空间属性是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并重,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实现线上线下各个部门、各个系统和多个组织之间的联系,为用户呈现多维立体的知识空间。

(2)图书馆O2O 流空间资源支持涵盖不同类型、不同格式的资源,经过组织、关联和技术处理,打破时空障碍,线上线下通力合作提供一站式知识服务。

2.2 知识交流过程的持续融合性

图书馆O2O流空间的空间目标旨在促进知识用户间知识交流,使其获得良好的知识体验。图书馆O2O流空间的流动性表现在无论是实体空间的流通传递,还是虚拟空间的移动服务,无论是知识信息的扩散转移,还是人与文化的交流互动,用户流、图书流、信息流、知识流、用户与图书馆各种互动的流动,流动性始终贯穿其中[3]。

(1)O2O 流空间中的知识流存在于知识需求者和知识提供者之间、知识需求者和知识管理者之间、知识提供者和知识管理者之间、知识交流主体和知识库之间和知识交流主体和O2O流空间之间的互动中,知识交流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使得知识流动贯穿于知识交流活动始终,在知识交流过程中知识流生成、传递是持续不断的。

(2)图书馆O2O 流空间作为一种新型空间形态更是要求该空间书书相联、库库相联、网网相联、人人相联。

2.3 知识学习者的自主获取性

图书馆O2O 流空间中的知识用户而言,知识用户能根据自身知识需求自主获取所需的知识资源,这里强调“自主获取”是因为知识用户是该空间知识交流活动的主体是主人身份,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由地选择多种服务方式,选择利用多条服务渠道,选择利用多样服务资源等,由于知识用户能广泛地参与到该空间中,所以用户能获得强烈的归属感。

3 图书馆O2O空间的知识构建

图书馆O2O 流空间即用户知识的交流平台。知识学习者、知识提供者、知识管理者参与到该空间建设的各个环节中,该平台分别从Online 及Of⁃fline 为知识用户提供资源、平台入口/设备和服务等方面的帮助。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参与到图书馆O2O流空间知识交流系统的知识要件主要有4个构成要素。

图1 图书馆O2O流空间的知识构件

3.1 知识学习者

基于自身知识结构或是工作学习的迫切要求对知识有一定需求的用户。知识需求者又可称为“知识接收者”,因知识需求者为满足自身需求往往是某一话题的发起者或某一兴趣小组的成立者,借助图书馆O2O流空间进行知识交流和共享,在经过多次的相互讨论后受到启发后形成新想法、思想,从而获得相应知识补充。

3.2 知识提供者

传道受业解惑的“老师”形象,他们往往是某一领域或某一学科最具有代表性、最有发言权的权威人物。通过概念化、具体化的表达描述,知识提供者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生活智慧源源不断地输送给有需求的人群即知识需求者;亦或者知识提供者分享有价值、高质量的知识信息,以此来丰富知识库内容,加快了图书馆O2O 流空间中知识交流活动的进程。

3.3 知识管理者

知识管理者是图书馆员,更是图书馆O2O 流空间中名副其实的知识服务者。现在图书馆空间升级成图书馆O2O流空间意味着知识管理者身份应该引起重视,需要同时扮演用户的合作者、网站管理人员、信息技术人员等多样化角色,联合国内外图书馆同行以及知识产权拥有者、出版商等,多角度地研究如何更贴近用户需求,为不同类型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此外,知识管理者肩负着图书馆O2O 流空间知识搜集、组织、整理、加工、存储、反馈、监督的重任,将不同类型、不同格式的资源,经过组织、关联和技术处理,实现便捷的资源发现和获取,保证了知识交流活动和谐有序地进行,为用户提供个人可收藏管理的一站式资源收集、获取、利用和传播服务。

3.4 知识库

图书馆O2O流空间中知识库为用户知识交流提供了资源保障,知识库中的知识内容要足够丰富,图书馆与搜索引擎服务商、文献流通领域供应商等开展书目信息资源合作,集成语音、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内容,包括图书馆O2O 流空间中本身已有的馆藏资源,所购置的各种电子资源,新闻、娱乐和信息素质教育等视听资源也包括用户交流、讨论与共享的,经知识提供者整理加工上传具有价值的知识资源和及时发布的异构数据源[4]。使内容供给更加丰富,更容易把优质的服务内容和信息知识展示在用户面前,这就需要图书馆O2O 流空间中知识管理者进行提炼与挖掘,将具有价值交互、共享资源按用户需求进行深度加工处理,储存到O2O流空间的知识库中,从而为O2O流空间用户的知识获取与利用提供保障。

4 图书馆O2O流空间的知识交流过程

图书馆O2O 流空间与传统图书馆空间、信息共享空间、创客空间同属于空间范畴,但在空间属性、空间目标、流动方向、服务产品、空间服务对象和用户体验方面又各不相同,如表1所示。

表1 图书馆O2O流空间与其他知识空间的比较

4.1 具备虚实交流融合

传统图书馆空间更侧重于实体图书馆场馆建设,强调“场所”的物理属性;信息共享空间力图以虚拟信息资源为基础,淡化实体空间,强调虚拟空间信息共建共享的空间状态;创客空间则是在真实物理场所中,基于用户创新兴趣需要组建的工作学习实体空间,强调通过面对面的知识碰撞产生创意并予以实现操作;而图书馆O2O 流空间是虚实空间的融合,形成资源、空间、服务、人员高度联通的复合新形态。

4.2 重视空间交流目标

传统图书馆空间旨在实现纸本文献的存储和交流;信息共享空间则旨在实体及虚拟空间中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共享;创客空间更强调通过创客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达到知识创新和共享的目的;O2O流空间除了关注文献传递、信息交流和知识创新,更重视空间提供的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给用户所带来的知识新意愿、新体验。

4.3 突出交流服务对象

传统的图书馆空间是面向固定读者群;信息共享空间则面向有信息诉求的注册信息用户群;创客空间则是吸引一大批志同道合者组成兴趣小组进行新产品的创作;而O2O 流空间为知识用户提供了一个知识自由交流的平台,以用户为中心,知识用户能够亲身参与到知识平台的建设中去,知识用户既是知识提供者,又是知识需求者,更是最大的知识受益者,对一切知识用户一视同仁。

4.4 完善流动方向

传统图书馆空间是被动地等待有需求的用户上门,文献流单向输出给图书馆用户,很难得到及时反馈;信息共享空间中信息资源流活跃在图书馆及其联盟之间,进行双向传递和互动;创客空间的思想流是兴趣小组成员之间通过协作交流分享灵感想法,这种思想的交流或碰撞具有一定的偶然性;O2O 流空间中的知识流广泛存在于知识交流的各个要素之间,使得知识流动贯穿于知识交流活动始终,连绵不断[5]。

4.5 获得知识体验

传统图书馆文献用户向图书馆发出申请后获取所需文献服务,文献利用的效果反馈很弱并且延迟;信息共享空间的信息用户根据所需获取信息资源,但不能参与到信息共享空间的资源建设中;创客空间兴趣小组的创客们,可以主动、积极地参与制造满足他们个性化需求的知识创意,但创意过程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图书馆O2O 流空间的知识用户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由地选择多种服务方式,选择利用多条服务渠道,选择利用多样服务资源等,由于知识用户能广泛地参与到知识空间建设中,所以用户能获得强烈的知识体验。

4.6 提升知识产品

传统图书馆空间提供给用户的是文献资源服务;信息共享空间提供是信息资源共享过程;创客空间主要是利用群体智慧产生知识创意,但由于兴趣小组成员知识结构、工具、技术和设备等条件制约,创意不一定能制造出理想的产品;图书馆O2O流空间则是以高质量高水准的知识产品提供为空间目标,知识用户所需的知识流经过知识提供者的阐释、知识需求者的接收吸收转化和再表达等一系列的知识交流过程,实现了知识产品的创新和知识量的增值,满足知识用户更精准、更高效、更便捷的知识需求[6]。

5 图书馆O2O空间的知识交流保障条件

5.1 知识交流的共享保障

图书馆O2O流空间中的信息资源要确保面向知识用户高度开放存取,保障知识用户的合法权利,权利与义务统一,因此图书馆需要制定相应的服务和行为规范,对知识用户的请求行为进行必要的规制,只有知识用户依照规范条例中提出的要求才有权利享有该项服务,然后根据图书馆O2O流空间中的相关约束条例,如交换格式标准、信息资源编码标准等上传有价值、高质量的知识,总之,知识用户要共建共享图书馆O2O 流空间中的信息资源。图书馆O2O流空间要加强与相邻馆或是图书馆组织的合作,遵守相关的制度协议,通过图书馆联盟实现馆际互借,加强合作,互通有无,也可与搜索引擎服务商、书目资源供应商合作交流,随时更新知识库,以达到知识共享的目的。

5.2 知识交流的制度保障

在图书馆O2O 流空间中,知识用户可以以知识发布者、知识传播者或是知识使用者、知识监督者等不同的身份自由参与甚至重构知识空间;用户也可以基于自身便利自主选择利用实体空间或利用虚拟空间接受知识服务;用户还可以根据自身知识结构或知识兴趣自由地进行知识分享、话题发布和交流讨论,并且交流方式不受时间、地域和参与权限等诸多条件的限制;用户也可依据自身知识储备或交流讨论所获得的新知识,选择一些有价值、高质量、相关联的知识进行共享,供知识空间中其他用户交流学习。为满足知识用户需求,提升知识用户对图书馆的黏度和图书馆辐射力,图书馆O2O 流空间要建立一系列确保的共享制度。

5.3 知识交流的评价保障

知识用户和知识管理者在参与图书馆O2O流空间建设的过程中要勇敢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如在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下,随着O2O 流空间知识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知识库被逐渐完善和丰富,使得知识需求者在O2O 流空间中能更好地利用知识。知识需求者根据自身知识需求,通过对知识库利用或是和知识提供者进行知识交流,不断吸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对O2O 流空间的各个要素组成进行评价反馈。该评价保障制度方便用户间、用户与图书馆O2O 流空间之间互通消息,借助网络平台与移动网络终端,图书馆O2O流空间可以与用户保持紧密的关联以及长期互动,有助于不断保持用户的忠诚度,有利于知识服务产品的不断升级改造和用户黏度的提升。

6 结语

图书馆O2O 流空间,作为未来知识型社会的重要的新空间形态,其建设核心是有效地组织并支持知识的交流、共享和利用。平台知识交流之间的交互关系突破了传统空间中知识的单向流动方式,带有多方式知识共享和多途径知识交互的新知识管理技术情境要求。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的新型知识共享平台,满足知识学习者、知识传授者和知识管理者多维度的知识转换要求,是未来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虚拟空间提供者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科教新报(2022年12期)2022-05-23 06:34:16
虚拟空间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分析
基于虚拟化的相向行驶车辆间通信机制的研究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8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 09:30:18
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的法律地位与民事责任分析
法制博览(2020年2期)2020-04-29 06:45:18
基于隐私度和稳定度的D2D数据共享伙伴选择机制
网络言论自由的行政法规制研究
法制与社会(2017年9期)2017-04-18 01:20:31
浅谈室内设计中虚拟空间的表现
雪莲(2015年8期)2015-11-28 19:34:33
做商用车行业新材料应用解决方案的提供者——访同元集团副总裁赵延东
专用汽车(2015年12期)2015-03-01 04: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