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 年3月17日,蒋先云主持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政治部联谊工作

2020-04-08 02:36:00贾晓明
黄埔 2020年2期
关键词:水口山李立三安源

贾晓明

1926 年3 月17 日,刚刚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1 军第1 师政治部主任的蒋先云,在广东潮安县第1 师驻地,主持举行和其他部队官长的联谊活动,旨在增进团结、加强合作。

蒋先云是黄埔军校发展史上一位重要人物,被誉为“黄埔三杰”之首,早年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被称为“蒋介石的第一门生”,牺牲时年仅24 岁。关于其对黄埔军校的贡献,已有诸多研究,不再赘述,本文试从蒋先云作为学生运动先锋、工人运动领袖、革命军指挥员的史实以及家庭背景做一梳理,以期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其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湘南学运先锋

蒋先云自幼勤奋好学,成绩优秀。1917 年,年仅的14 岁的他考入湖南三师第15 班继续深造。湖南三师全称为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坐落于衡阳市。辛亥革命以来,湖南三师的师生成立进步组织和革命团体,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蒋先云来到湖南三师,正值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理念传入衡阳,他一面如饥似渴地汲取新知,一面和同学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 蒋先云。

1918 年夏,蒋先云联络志同道合的同学,经常在校门外河滩上聚会,抨击时弊,探讨“改造自己,改造社会”的办法,发现有人来时,就下河游泳,或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当时很多不明真相的人把他们称作“砂子会”。不久,蒋先云等组织起“学友互助会”,并印刷《嶷麓警钟》月刊,提倡科学,倡导白话文,宣传新文化运动和进步思想。

1919 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极大地激发了蒋先云等人的救国热情。6 月,以蒋先云为筹备会主席,夏明翰为副主席,联合衡阳几所学校的进步师生,发起成立了以“联络感情、交换知识、促进文明、改造社会”为宗旨的湘南学生联合会,蒋先云当选为联合会首届总干事,迅速发动和组织湘南各县的学生运动。其间,蒋先云带领爱国学生走上街头,张贴标语,发表演说,散发传单,演出时事新剧,痛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政府的卖国罪行,有力促进了民众的革命启蒙。

1920年8月,毛泽东在长沙创办文化书社后,蒋先云等人立即在学校设立了文化书社的经销部,积极传播《共产党宣言》《阶级争斗》等著作,和《新青年》《向导》《湘江评论》等进步刊物。1920年冬,蒋先云前往长沙,见到了毛泽东与何叔衡,并经他们介绍,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3月,在毛泽东、恽代英等人的指导下,蒋先云等以新民学会、利群书社和少年中国学会为榜样,组织成立了衡阳爱国学生的进步团体——心社。该社章程明确规定“以改造自己和改造社会”为宗旨,决心做“打倒旧社会的先锋队,建设新社会的良工人”。初时心社成员为18人,不久即发展到30多人。5月15日,社会主义青年团湖南三师支部成立,心社成员全部被吸收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

1921 年10 月,毛泽东在 上海参加党的一大回长沙不久,亲临衡阳考察。考察期间,毛泽东专门听取了蒋先云的工作汇报,对蒋先云在三师的出色表现赞赏不已,亲自推荐蒋先云等心社骨干成员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指导在三师组建了衡阳的第一个中共党小组。不久,毛泽东、何叔衡等介绍戴述人、黄和钧到衡阳,在三师等校,以担任国文教员为掩护,领导党团工作。蒋先云积极协助戴、黄,在衡阳省立三师等校的进步师生中进行工作,发展和壮大党团组织。

杰出的工运领导者

作为一名杰出的工运领袖,在早期的工人运动中,蒋先云曾做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在此仅举两例。

1922 年1 月,蒋先云受中共湖南支部书记毛泽东指派,前往江西安源路矿,协助李立三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到达安源后,蒋先云立即协助李立三开办工人补习学校。在工人补习学校里,蒋先云协助李立三以平民教育的形式,自编自印教材,耐心教授工友们识字,并通过政治报告、通俗讲演、化装讲演、工人辩论会、研究会等方式,向工友们传播马克思主义,深受工友们的欢迎。蒋先云还协助李立三先后吸收了6 人加入中共党组织,并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产业工人中的第一个支部——中共安源路矿支部,由李立三任支部书记,隶属于中共湖南支部。中共安源路矿支部召开筹备会议,推选李立三、蒋先云、朱少连等5人为筹备委员,着手筹建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并制定俱乐部的总章和部员公约。1922 年5月1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正式成立,李立三为主任,朱少连为副主任,蒋先云为文书股长。

9 月7 日,蒋先云向来到安源的毛泽东汇报“五一”游行情况,俱乐部前段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人要求罢工的激昂情绪。毛泽东指出,安源罢工条件已经完全成熟,并对罢工的组织准备工作做了周密部署。9 月14 日凌晨,蒋先云协同李立三、刘少奇领导震惊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迫使反动当局被迫答应工人们提出的要求,罢工取得了圆满胜利。

在安源工人大罢工胜利的鼓舞下,湖南常宁水口山铅锌矿工人组织工人俱乐部,并推举工人代表刘东轩赴安源俱乐部求援。为此,蒋先云与谢怀德被安源党组织派遣到长沙,向中共湘区区委书记毛泽东做了汇报,毛泽东指示他们前往水口山,指挥开展工人运动。

1922 年11 月22 日,蒋先云等受中共湘区区委指派到达常宁县水口山后,成立了以蒋先云为负责人的中共水口山党小组,几天后,水口山矿工俱乐部宣告成立,由蒋先云任俱乐部主任,在两天之内基本将全矿工人组织了起来,“报名者即有三千余人”。蒋先云等运用了安源罢工获胜的经验,发动和组织工人,提出18 项合理要求,但矿局置若罔闻,并密谋破坏工人俱乐部。1922 年12 月5 日,震惊中外的水口山矿工大罢工爆发了,蒋先云担任同矿局谈判的代表。罢工期间,为了不给敌人武力镇压制造借口,蒋先云以身作则,带领工人们严守纪律,维持罢工秩序,使得反动矿局污蔑工人的谣言不攻自破,争取了更多各界人士的同情与支持。矿局请来镇压的军队也倒向罢工工人一边,声明“工人如不扰乱秩序,绝不干涉工人”。衡阳市的中共党组织在城区广泛发动学生、市民、工人给参与罢工工人们以极大的支持和帮助。矿局派人两次密谋杀害工人的全权代表蒋先云,也因被工人们识破而无法得逞。12 月25 日,罢工最终以矿局在代表工人权益的条约上签字而胜利告终。1926 年8 月20日北伐途中,蒋先云曾特意抽时间回到水口山矿看望工人们,受到热烈欢迎。其间,蒋先云根据中共上级党组织指示,召开当地各党支部负责人会议,并主持成立了中共水口山特别支部。

用鲜血和生命诠释黄埔精神的军事指挥员

蒋先云曾说:“任他什么事体,最初避免不了许多的困难令人难干,令人胆怯,但是有大无畏的精神,决没有打不破的困难和艰险。”作为黄埔军人的杰出代表,在其军事生涯中,蒋先云勇武过人,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在战场上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黄埔精神。

1925年初,蒋先云以“学、术两科冠于全校”的优异成绩毕业后,随即被任命为军校政治部上尉秘书兼任黄埔教导团1营2连党代表。第一次东征中,他不仅负责政治处宣传工作,更直接参加战斗,两次负伤。战后被调任教导2团2营4连上尉连长。不久升任指挥部少校侍从参谋兼任党军1旅2团2营代理营长。在随后平定杨、刘叛乱的战斗中,他带领一个连冲进广州市中心,占领了滇军总指挥部,并升任党军第3团第1营中校营长。第二次东征时,蒋先云升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3师第7团上校党代表。在10月14日攻打惠州城大战中,他亲率7团共产党员组成的敢死队奋勇登城,虽面部及身上多处受伤,仍坚持不下火线,再立新功。11月,蒋先云伤愈归队后,即升任第1军第3师政治部少将主任(兼第7团党代表),随军进驻潮汕地区。1926年3月初,蒋先云改任第1军第1师政治部少将主任。正当他满怀激情地准备开展工作时,中山舰事件爆发,其职务被蒋介石下令解除。在蒋介石的压力下,蒋先云和其他250多名已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被迫退出国民革命军第1军和黄埔军校,“根据中共广东区委员会的安排,先到毛泽东主持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和李富春负责的国民党中央政治讲习班授课,后经刘少奇、张太雷推荐到省港罢工工人纠察队任总队长”。当蒋介石要求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的中共党员“暂时退出共产党,纯粹做一个中国国民党的党员,免得中国国民党同志猜忌、猜疑”时,蒋先云“第一个声明退出国民党”。

蒋介石在排挤共产党人,取得军权、党权后也发现,“如果离开共产党,国民革命亦不成”,于是又公开表示“黄埔学生中的中共党员都是我的好学生,我素来爱护他们,一定要重用他们”。蒋介石认识到蒋先云的才干,于是“特意派人去向时任中共两广区委委员长的陈延年打招呼,做蒋先云的工作。受组织的委派,蒋先云回到黄埔军校”,任校本部少将机要秘书。

北伐开始后,蒋先云任北伐军总司令部少将秘书兼总司令侍从机要秘书,后兼任总司令部第5 补充团少将团长,随军出征。蒋介石在南昌城下“被孙传芳的兵夜袭包围,就是蒋先云率警卫团士兵冒弹雨将他救出”。“当蒋介石叛迹显露之时,先云即潜逃来汉,揭反蒋旗帜以号召黄埔同学。蒋介石屡电相邀,辞至卑而礼至厚,先云不顾也”。在武汉,蒋先云受刘少奇推荐,担任中共湖北省委军委委员兼武装部长、湖北全省总工会工人纠察队总队长。武汉国民政府决定举行“第二次北伐”后,经国共两党协商,蒋先云被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11 军26 师77 团少将团长兼党代表。1927 年5 月28 日,北伐军与奉军主力决战于河南临颖,“双方交互冲锋成混战状态”。蒋先云身先士卒,率全团官兵冲锋杀敌。左脚负伤后,他骑马指挥,中弹落马后,命战士们将他扶上马继续战斗,又被敌人击中,“三仆三起”,“受伤甚危”,“犹呼杀喊进者再”,鼓励士兵“为革命而效死”。总指挥张发奎赶来探望时,蒋先云虽然“说不出话,但是还挥动手臂表示要回到前线去”,不久即壮烈牺牲,时年24 岁。

蒋先云牺牲后,武汉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并在武汉黄埔军校大操场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蒋先云的家庭成员

据《蒋氏宗谱》记载,蒋先云,字巫山,号宣霖,又名湘耘,1903 年9 月6 日(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岁七月十五寅时)出生于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村一个没落的“世代书香”之家。蒋先云的父亲蒋继堃,是前清秀才,知识渊博,擅长书画,和夫人育有六男两女(蒋先云排行最小)。蒋先云的长兄蒋先烈,少时就聪颖异常,17 岁中秀才。1903 年,蒋先烈进入湖南省南路优级师范专科学堂学习,毕业后成为教师。其间,他接受共和思想,加入同盟会。1908 年,蒋先烈接受黄兴密电,前往武昌,进入陆军将校养成所受训,准备发动反清起义。在军校,他写信对兄弟说:“为中国前途计,即使马革裹尸,亦在所不惜。”1910 年武昌起义爆发,蒋先烈立即在益阳起义响应。1912年,蒋先烈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官。

1913 年,袁世凯为消灭南方革命力量,积极准备发动内战。对此,蒋先烈异常愤怒,在军校多次组织学生集会,揭露袁世凯的阴谋。时值孙中山从日本回国,力主武装讨袁,蒋先烈接到革命党人密令,赴武昌联络革命力量。到武昌后,他日夜奔走于武汉三镇,向进步军官、进步学生宣讲袁氏罪行,准备起义,不幸被捕,关押在武昌监狱,于12 月英勇就义。就义前曾对家中弟兄留下遗言:“为国而死,适成我之志愿矣!”1916 年6 月,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10 月,各省召开追悼反袁被捕牺牲烈士大会,蒋先烈的遗像被国民政府迎入武昌烈士祠。

/ 蒋先云灵枢运回原籍。

在蒋先烈的影响下,几个弟弟也纷纷走上革命道路:除蒋先云外,二弟先知,在大革命时期由周恩来介绍到广东惠来县任警察所长;三弟先泽,曾任黄埔军校图书管理员及北伐军第1 军3师政治部上尉财务科员;五弟先复,参加过水口山工人罢工运动。

在蒋先云的家庭成员中,其夫人李祗欣也是一位值得大书特书的奇女子。李祗欣是湖南醴陵人,李立三的胞妹,毕业于湖南省立衡阳第三女子学校。在校期间,她积极追求进步解放,成为学生运动的骨干成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李祗欣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醴陵县妇女会会长,在衡阳等地开展宣传工作和妇女工作。1922 年,蒋先云前往安源协助李立三领导工人运动期间,李祗欣应李立三之邀,到安源担任工人文化补习学校教师。经李立三介绍,蒋先云和李祗欣相识,由于有着共同的理想,二人的关系不久便由友情发展为爱情。1924 年2 月19 日,蒋先云与李祗欣在长沙喜结良缘,“证婚人为何叔衡”。蒋先云在广州期间,李祗欣曾多次前往,传递革命消息。1926 年冬,李祗欣随北伐军进驻武汉,由于过度操劳,积劳成疾,于1927 年4 月11 日先蒋先云而逝,享年22 岁。

猜你喜欢
水口山李立三安源
大力弘扬水口山工人运动精神
红色安源娃追光之旅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5:22
岁月静好,安源
心声歌刊(2022年6期)2022-02-14 13:20:24
安源红
心声歌刊(2022年6期)2022-02-14 13:20:24
爱在安源山
心声歌刊(2022年6期)2022-02-14 13:20:24
水口山为什么这样红
衡阳市:传承水口山工运精神,汲取砥砺奋进力量
李立三活着被开三次追悼会
中外文摘(2019年12期)2019-11-13 03:42:16
李立三活着被开三次追悼会
耿飈:革命生涯从水口山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