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沟壑区沟道水土资源化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浅析

2020-04-07 11:44刘哲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7期

刘哲

摘 要 黄土沟壑区沟道众多、地势低洼,是主要的汇水区域,水资源相对丰富,蕴藏着丰富的土地后备资源和粮食增产潜力。目前人们对沟道水文过程认知不全,土地利用率较低,调控技术与模式仍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因此,实现黄土高原沟道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沟道耕地质量,补充耕地面积,提升耕地生产能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在落实耕地保护基本国策和黄土高原高质量发展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分析黄土沟壑区沟道水土资源化面临的问题和具体的利用对策。

关键词 黄土沟壑区;沟道;水土资源化利用

中图分类号:S273.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0.082

水分是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对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的认识是实现区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土资源规划与管理、高效节水农业研究推广的重要研究内容[1]。黄土高原属于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区域水资源总量少,时空分布不均,水土流失严重,极大地限制了区域农业生产工作和生态恢复重建。由于缺乏技术与资金支撑,沟道土地资源、浅层地下水资源、土壤水资源利用率低下,土壤次生盐渍化、旱涝灾害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和高标准农田的建设[2-5]。沟道水土的高效利用及土壤养分的提升对于修复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环境和提高耕地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6]。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受到降水汇流和山体承压作用影响,黄土高原沟道小流域中通常水热资源充沛、潜水位高、地势优越,适于合理的土地整治措施,十分适宜现代农业耕作[7]。加之黄土沟壑区沟道众多,沟道地势低洼是主要的汇水区域,水资源相对丰富,蕴藏着丰富的土地后备资源。因此,开展黄土高原沟道水土资源的研究,建立黄土高原沟道水土的高效资源化利用,对于解决当地水土资源化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服务于黄土高原高质量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1 黄土高原沟道水土资源化面临的问题

黄土高原属于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耕地面积不足、水资源缺乏是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而黃土高原沟道纵横,蕴藏着丰富的土地资源。但由于降雨强而集中、旱涝灾害频发、利用率低下,沟道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盐渍化等问题突出,农田养分迁移损失量大,土体结构稳定性差,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20世纪60年代,黄土高原地区的人民群众开始致力于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主要经历了建设淤地坝和推广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模式,既能拦截泥沙、保持水土,又能淤地造田、促进粮食增产,发展水保型生态农业,在保持水土和增加耕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当时技术水平与经济能力有限,对区域洪水发生规律认识不足,泄洪设计标准偏低,工程建设投入较少,灌排设施缺失,田间道路年久失修,坝地水毁频发,不能很好地满足保土淤地的功效,造成人力物力浪费。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特别是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的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和农村常住人口的转移减少,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状况和泥沙流失量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

2 沟道水土资源化利用对策

沟谷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是特殊的汇水区域,有效调控利用沟谷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的重点。为解决沟道旱涝、盐渍化问题,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区域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区域生态环境,稳住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同时让农民拥有足够的口粮田,国家开始试点治沟造地工程,实施坝系建设、旧坝修复、盐碱地改造、荒沟闲置土地开发利用和生态建设为一体的土地综合整治措施,提高设计水平和建设标准,兴利除害,拦蓄水资源,防洪除涝排渍。在沟道治理过程中,水土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生态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但目前还存在沟道水资源水文过程认知欠缺、水资源调控难、土地生产力与利用效率低等关键问题,亟待开展沟道水资源形成机制、综合调控与沟道水土资源高效优化配置研究,科学评估与管理沟道土地整治工程,稳步推进沟道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增加耕地和保护环境并重的策略,进一步提高沟道流域水土利用效率,减小土壤侵蚀、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增加高标准农田面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沟道水资源利用模式将沟道分为支沟、毛沟、干沟三部分,分别对水资源进行调控利用,工程规模小,缺点是不能对整条沟道的水资源进行统一综合调控利用,水资源相对分散,不利于整体规划与高效利用。为了对沟道水资源进行统一综合调控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解决沟道渍涝和盐渍化的问题,保障黄土高原粮食生产安全,应开展黄土高原沟谷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借助长期定位监测手段和农业工程措施,揭示沟道水分的来源与形成机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土壤侵蚀严重,应加强土壤侵蚀及养分流失的研究,定量测定沟道土壤养分指标的迁移与分布规律,研究沟道水资源运移对养分流失状况的影响,建立黄土高原沟道水土资源综合调控利用的技术体系。

3 结语

科学构建黄土高原沟道水土资源综合调控利用技术体系,解决沟道渍涝、盐碱化的问题,增加高标准农田面积,实现沟道水资源的截、蓄、灌、排于一体,有效提高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可服务于黄土高原的生态高质量发展,对保障粮食安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农民脱贫攻坚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贾志清.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灌草植被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6,26(1):10-15.

[2] Jin Z,Guo L,Wang YQ,et al.Wang Valley reshaping and damming induce water table rise and soil salinization o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J].Geoderma,2019(339):115-125.

[3] Zhao YL,Wang YQ,Wang L,et al.Exploring the role of land restoration in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deep soil water at watershed scales[J].Catena,2019(172):387-396.

[4] Yao WB. The harden ground and soil and water loss on the Loess Plateau [J].Geographical Research,2007,26(6):1097-1108.

[5] Chen L D,Wei W,Fu B J,et al.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in China: review and perspective[J].Prog Phys Geogr,2007(31),389-403.

[6] 张红,吕家珑,赵世伟,等.不同植被覆盖下子午岭土壤养分状况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24(2):66-69.

[7] 张北赢,徐学选,刘文兆.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水保措施条件下土壤水分状况[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4):

54-58.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