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造林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善措施

2020-04-07 11:47张道龙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改善措施问题

张道龙

摘 要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强,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在此过程中,林业造林技术逐渐被人们认可和应用。为了改善人们居住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开始大力提倡林业造林,但现阶段的林业造林技术仍存在一定不足。基于此,介绍林业造林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

关键词 林业造林技术;问题;改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0.038

1 造林技术概述

人工造林是指在没有森林或林木数量较少、范围较小的地区,实施人为建造的造林工程,造林工程通常是由政府为主导与林业部门合作的工程项目,对我国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地区的生态环境等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地区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优质的生态环境还可以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如果一个地区的森林绿植稀少,那么该地區的自然环境质量也会相对较差,最直观的影响就是该地区的旅游业萧条,也会对地区的整体经济结构造成冲击。而优质的生态环境可以保证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和居住质量,也就能够吸引更多外来人口的定居,可以有效促进该地区社会进步和市场发展。

2 林业造林中存在的问题

2.1 林业造林结构不够合理,林业安全风险大

皖东地区森林总的覆盖率较低,仅占安徽省的21%,主要种类包括侧柏、黑松等,并且松类植物占比较大,另外存在少量的落叶阔叶林[1]。林业结构较单一,天然林类型较少,地域性交融的植被种类较少,使得其他林业的优势得不到发挥,如现阶段造林的结构多为人工纯林,还有一些天然次生林,这都容易导致林业类型不丰富。林业结构上,造林树种多为黑松、湿地松等松类植物,松类植物的面积甚至达到63%,这些植物同人工林单独连在一起,使得林业结构不合理。就林业种类的效益来说,人工林产量较大,有一定经济收益,但是生态效益不高;到了后期,林木生长的速度减慢,容易遭到病虫害的袭击,质量问题频发。不仅如此,造林的龄级也存在问题,中龄林结构较多,而幼龄林较少,还有一部分为稀有树种,虽然具有很高的观赏性,但是容易遭到人员的破坏。比如,近几年来,造林技术将大部分林业资源集中在了成熟林上,幼龄林较少,分布也不集中,这是现阶段存在的较大问题,只有保证各林分均衡发展,才能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2 造林技术不科学,森林安全隐患大

20世纪80年代,重工业而轻环境的发展,导致一些生态林种类少,而工业原料林较多,直接表现是针叶林的产量较多,阔叶林的产量较少。到了20世纪90年代,安徽省提出了绿化环境的理念,皖东地区开始大面积种植针叶林,造林的种类基本为侧柏、松类等。到了现阶段,皖东地区的针叶林面积已达到了全省的63%。致使一些新的问题逐渐显现,如大量的针叶林使得其他树种的安全受到威胁,除了气候因素的影响外,还包括一些病虫害的威胁。比如,松材线虫病容易影响松类植物,一旦树种遭到松材线虫病,会在短时间内大面积蔓延,给人员的防治带来一定难度。黑松是最容易感染的树种之一,20天后黑松就会大面积死亡。当前,松材线虫病不能得到彻底根治,如果防治不当,就会毁掉其他树种。马尾松也容易受到病虫的侵害,马尾松适宜生长在比较贫瘠的土壤中,造林密度大,成林后马尾松的温度变低,这些都会给虫类的繁衍生殖创造更好的条件。马尾松一旦遭受病虫害,就会对幼林产生影响[2]。

2.3 造林偏重发展杨树,影响林业结构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退耕还林,在这一背景下,皖东地区大面积种植杨树,这样的政策推动了杨树产业的发展,杨树面积到当前已有10万平方千米,杨树木材的产量也越来越多。但是杨树发展与林业的发展要求仍然存在差别,主要表现在,1)杨树的种类多样,质量优异的树种尚未得到确定和认可。2)缺乏规范化的法治渠道,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以种植,比如皖东地区的杨树质量比较差如大叶杨苗木就达到了300 km2,分布在一些贫瘠的地区。3)一些地区,在实际工作中随意培育杨树新品种,而忽略了实际情况,进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如黑杨较适宜北方地区,而且具有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但将其引进到皖东地区后,容易枯萎且生长较慢。而后,这一新品种因为退耕还林引入了其他地区,造林初期,就出现了枯萎的情况,直至全部死亡,经过轮伐期后,一些林种变成了疏林和残次林;正是盲目种植杨树,使得区域中杨树种类单一,病虫害频发,树种的质量较差,工业用林较少,难以形成较大规模。

3 林业造林技术问题的改善措施

3.1 转变造林观念,以生态优先

造林措施需要保证在维持林业生态平衡发展的基础上。1)要保证林业平衡发展,转变造林观念,维护生态环境,通过合理规划,实现生态目标,争取能占有一定市场份额,最终实现效益。2)林木树种的管理与农业管理相似,要从技术出发,将造林放在集中统一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化造林技术,提高林业资源管理的回报率。3)要对林木进行科学管理,按照生态规律进行采伐,提高林地的立地质量。根据皖东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林业效益引进一些先进技术,保证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生态效益为主,保证林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统一发展,增加林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同时,提高育苗和造林技术,围绕可持续性造林,探索出营林的新方法,提高营林技术中的科学含量,通过采伐针叶林,改善纯林比例较高的情况,对于林种较单一的情况,可以采用人工经营的方式,营造针阔混交林,改善单一树种的情况和稳定性较差的情况。对商品林进行集约化管理,由于皖东地区中龄林分布较多,幼龄林分布较少,立地条件差,要加强对幼龄林的管理,尤其对于阔叶幼林来说,可以培育一些小面积的幼林[3]。在阔叶林的品种中,会存在一些濒危树种,难以通过人工栽培,因此造林技术需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展,对一些病虫害树种要清除掉,控制二级幼林密度,完成幼林的保护和培育工作。根据现阶段市场的需求,要追求林业生态效益最大化,促进当地旅游业和林业的发展,并减少经济对树种的依赖。

3.2 推行分类造林,科学引种

根据杨树生长的特点,需要进行分类造林和经营,如可以将现阶段皖东地区的杨树树种生长地区分为3类:1)有水源、有合适土壤的地区,在该地区可以促进杨树的丰产,使其成为造林地区;2)缺乏水源的地区,可以种植胡杨等适合在干旱地区生长的杨树;3)不适合杨树生长的地区,可以选择栽种其他的鄉土树种。要根据杨树的生态特征选择地势平坦、排水性好的地区,因为纯砂质土壤并不适宜杨树的培育,林业技术人员需要定期进行区域试验,等到试验成功后,再进行推广种植,实现良种育林和造林。皖东地区的黑杨林比例较大,而刺槐的比例则较少,这些为病虫害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果树种类型单一,并不利于林种的发展,还会造成毁灭性的灾害。对于杨树的杨小舟蛾、杨白潜叶蛾等虫害,林业工作人员需要在掌握杨树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引进啄木鸟等害虫的天敌进行生态防治,对于容易感染病虫害的植物要早发现、早防治,不能把感染病虫害的树种带入检疫产地,感染上病虫害的苗木不能用于造林,应该逐渐消灭病虫害。

3.3 强化造林措施,调整树种结构

林业资源病虫害的发生是一种生态问题,造林技术应贯穿于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始终,建立预警系统,做到检疫控灾,需要结合林业项目,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营造一些除松树以外的其他树种调整树种结构,形成一种混交林。根据造林项目,在松毛虫地区进行地产林种植,要保证合理的造林密度,保持林木之间的通风透光,保护林下杂灌,创造出动物的栖息地;造林与封山并举,不仅要保护现存的阔叶林,还要实行封山育林,保护幼龄阔叶林,形成不利于虫害发生的环境。

4 结语

林业的造林技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在保护森林资源多样性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合理造林,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调动起各方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植树造林,最终促进生态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吉文.林业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吉林农业,2017(9):45-47.

[2] 杨红卫.林业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乡村科技,2019(3):56-58.

[3] 董会.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农技服务,2017(9):77-78.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改善措施问题
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分析
新形势下提升供电所供电管理水平的实践思考
谈当前农机具存放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浅谈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