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众传媒的发展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2020-04-07 03:35李红薇
传媒论坛 2020年3期
关键词:大众传媒艺术创作发展

李红薇

摘 要:传媒发展与艺术创作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不同时代的传媒条件,对于艺术创作及艺术作品接收都有不同的要求,明确大众传媒发展中艺术创作的改变,能够对现代传媒有更为深刻的认知。基于此,本文对大众传媒发展与艺术创作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众传媒;艺术创作;发展

中圖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3-0-02

大众传媒的发展主要是传播媒介的改变,原始社会是非语言符号时期,再到语言符号时期书籍以及报刊等,又到现代早期电子媒体电视电影等,到现今阶段的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等[1]。传媒的发展主要不仅是在形式上的变迁,在内涵上也出现了极大的改变,就像书籍到电视,形式上市文字到图像,但内涵从文字描述到图像渲染,这也要求艺术创作也要发生改变[2]。基于此,本文大众传媒发展和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大众传媒与艺术概念

(一)大众传媒发展

大众传媒并不单指时代某一局限的传媒形式,而是普及的传媒手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传媒已经改变为科技网络时代,以计算机、互联网及多媒体为时代传媒代表[3]。传播技术发展,使得现代交流的时间及空间限制得到突破,模仿及虚拟方式创造了使人信服的交流空间形式与想象。信息载体改变导致信息的输入和出入发生改变,也导致了与信息载体相契合的社会意识产生。历史发展过程中,字符及视听、科技传媒等文化根据时期不同先后构建起来,同时也成为社会艺术生产及精神文化活动的主要载体及形式。科技传媒发展中,艺术的创作和形式及流派也跟随其同期发展。

(二)艺术创作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艺术是相对遥远的概念,艺术创作与之相比则更为遥远。艺术是对信息的敏锐表现,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艺术创作上都是对信息的思考或者情感态度的一种表达。原始社会没有产生语言的时期,艺术创作的表达,也相对抽象且简洁,是以非文字方式表达,主要反馈的是生活环境及生活状态。西方石器时代洞窟艺术创作中,早期是人和动物的轮廓造型,后期则手法逐渐纯熟,根据有情态趣味。非语言符号时期信息传媒并没有得到发展,因此在艺术创作中,仅是对外界客观环境一种复制,是直接的反映形式。这一类的创作,作者并没有将精神或者意识情感等融入到作品之中,非文字时期的创作对于艺术发展及创作的思考深化有刺激作用。艺术创作对于传媒发展亦有促进作用。

二、大众传媒的发展与艺术创作关系

(一)符号与传媒印刷传媒与艺术创作

曾有外国学者说过,拿着一本书进行阅读,这种状态反应的是一种个人主义特征,这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代表着绝大多数人只可以通过阅读来感受艺术。文字文化占据主流的时代,认识是普遍的一种现象,文字作为媒介大规模扩散,文字承载的思考以及例行广泛得到传播。作品创造者作为信息接收的主题,使用静观以及主管思维进行信息的分析及领悟是一个独立且理智的思考及认识过程,信息的接收者,通过对自我阅历及思维的调动,借想象来对文学作品进行创作。符号大众传媒中,文字是其基础,使得所指及能指对立化得到创造,进一步发展成为表象和本质,最终成为西方所言的两个世界。面对文学创作,作品受众经过文字精研及思考,进而对字符信息以及传导的言外之意有新的感悟及理解,这才进入到艺术的世界,能够感受到艺术创造了何种物事,而又是什么进行了艺术的创造。印刷传媒时代后,精英化及大众化矛盾得到一定化解,主要是因为艺术创作的作品得到了普及,大众也能够低成本的感受艺术作用,而不是仅有少数人能够感受的文化。在印刷媒体散播信息中,书籍以及报刊是生活中接触艺术创作的重要媒介,不过媒体在进行信息的表述中,总是直接传输给读者,进而导致受众在这一情况下直接落入到设定好的信息圈,所以对信息文本中也是较为困难的,受众无法根本上克服自我视角被预设的状况。

基于这一点,受众在起初就是处在被动及消极的状态之下。西方的资本主义对于艺术作品的通俗化及商业化和娱乐化有推动作用,印刷时期传媒是象征民族性格及民族抱负的一种形式,进而也使得这些变成一种精神文化。比如说波普艺术。这一艺术表达在初期是为反抗西方高雅及精英艺术,到后期因为印刷存在的商业性质促使其得到迅速发展。这便造成传统艺术创作受到了极大冲击。古典艺术的永恒精神及肃穆受到打击,艺术家只能花费数倍于传统创作时间才能使得艺术作品得到完成,颠覆了创作精英文化的映像,印刷媒体导致艺术创作更为商业化及大众化、廉价化,表现形式相对也更多。

(二)影像传媒与艺术创作

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尤其是电影及电视的诞生,艺术的创作凭借现代科技技术实现了艺术媒介的改变。相互竞争又通力合作的情况下,促生了以图像视听为主的信息文化生态,通过对娱乐形式的改变,实现了对艺术感受形式的改观。电视及电影镜头及画面多是对社会生活中的客观世界进行反应,观众信息的接受更为直接,并不需要理智思维思考及分析理解,对于人们对艺术创作的感受文化基础要求也更为地下,艺术创作随着媒介的发展逐渐形成全社会覆盖。影视及影像作为特殊媒介可以进行符号及信息传播,图像画面更为生动且直观,这对信息的接收及传播相对都提供了便利。该时期中,艺术交流区域限制性已经极低,电子媒体对于创作源头有较大的拓展作用。

新艺术形式和同时期环境是有直接联系的,艺术及传媒是相互融合,可以说商业及政治等都成为传媒的附加,电子传媒可以为艺术创作提供宣传途径,进而将艺术的价值提升。电影本身就是创作产物,可以反映客观现实,动态且直观的再现场景,可以兼顾多样及复杂的人性。(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总的来说,在这一时期,艺术创作并非个体情绪表述,而是艺术受到传媒形式影响,进而做到的调整。当然,在现代阶段中,艺术流派众多,因为受限于艺术本身限制或艺术坚持,还是有较多艺术流派和艺术群体不与大众传媒共同发展。

(三)数字传媒与艺术创作

电视及电影的发展历程极为短暂,且在这短暂的时光里也受到了新的大众传媒影响,也即是现代互联网。互联网是现代,乃至人类历史上最为重大的发明之一,其应用即要归功于现代科技发展基础上,又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科技网络化的大众传媒糅合了字符、影像、声色、动画等,不再受到单一传媒的影响,发展为真正意义上大众传媒—包含所有传媒形式的传媒形式。这一超文本载体方式,是利用连接在网上节点串联,形成具有线惯性的信息非连续文本信息表述方式。科技媒体特征是结构顺序性不強且没有空间及时间、等级特征,在该状态下,受众在进行信息接收及阅读的过程中,不再受到空间及时间的影响限制,与电影蒙太奇班,是一种全面解构的状态,是超越传统物质限制、超越时间的旅行,更是一场没有边际、旷日持久的日机互联。这种超媒体不单能够为人们提供信息,且能够使人具有信息创造的能力,信息受众不再是采集及被动接纳。数字创美时代,接收者可以进行自我创作,接信息接收的人之间,也拥有传播及交流个性。在该时期中,艺术的创作是交互的产物,艺术使用科技可以直接进行创作,艺术不仅能够在科技产品中展现,但是主要在数字媒体中传播。比如,数码影音演示、声光电展示及三维视觉等艺术形式,这都是传媒形式影响下,导致的艺术创作发生改变。在这个时代中,信息接收或者说艺术感受者进入了极为自由的领域,信息接收的消极地位得到摆脱,拥有了接触艺术,听信息接收者的思考,媒体使得作者进行创作的激情得以激发。艺术受众的自由也代表着创作者的自由,数字媒体时代的艺术创作者,拥有了更多主观情感发挥的客观环境,同时能够作者理念迅速传播。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艺术创作与艺术接收都与日常化的生活极为贴近,无论是阳春白雪,亦或者下里巴人,都能不局限空间及时间得到传播及接收。

四、结论

在历史发展的规律中,大众传媒改变和艺术接收方式有着极为关键的联系,或者说,是对艺术的需求,促进了大众传媒的发展,另一方面,大众传媒发展中也对艺术创作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形式,两者互相推动发展,促使现代超媒体的出现,最终实现了艺术创作形式及艺术作品接收的丰富化。

参考文献:

[1]白羽.浅谈数字媒体艺术在动态广告设计里的应用[J].明日风尚, 2018(19):93.

[2]刘佳杰.论现代传媒技术对音乐艺术发展的影响[J].北方音乐, 2018,38(16):250-251.

[3]李丹骏.艺术与数字技术相融合的新媒体艺术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19,32(05):207.

猜你喜欢
大众传媒艺术创作发展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马路奇遇记
区域发展篇
浅析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大众传媒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