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士朋
摘 要: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关系着工程整体质量,这就必须要对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加以掌握。在确保混凝土使用质量达标,必须要对原材料和施工工艺进行严格控制,并做好材料配置、检验等工作应用科学合理的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以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可靠,这就能够为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
混凝土浇筑技术是我国建筑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建筑工程取得发展的重要体现。与传统砖石技术相比,混凝土浇筑技术结构稳固、使用年限较长,能够保障建筑及国民财产的安全,是我国建筑工程发展的主导技术之一。尤其在建筑产业快速发展,建筑群落规模扩张的背景下,深入分析混凝土浇筑技术能够有效推动建筑产业的持续发展,为我国建筑工程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含义
混凝土指的是由水泥、水以及各种外加剂、掺合料根据相应的比例,经过计量称重后开展集中搅拌后然后进行出售的,以运输车的方式将其运送到施工现场的混凝土的搅拌物。这样就能实现混凝土生产的专业化和商品化的程度,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加快,同时对自然环境产生的污染也比较少,有助于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节约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
二、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加强施工材料把控
一是水泥。水泥品种的选择应当考虑水泥水化热与收缩作用,尽可能选用收缩量低、水化热较小的水泥,因为水泥矿物内铝酸三钙发热速度快,散发的热量也最大,越细的水泥发热速度越快,但不会对最终发热量产生影响,所以,水泥应当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水泥,利用好其后期强度,从而达到减少水泥用量的目的。考虑到建筑混凝土,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有较长的施工工期,一般在施工完成后的4周内都不得施加荷载,那么就可以延长混凝土标准强度的龄期,对其后期强度进行充分利用。二是骨料。建筑混凝土采用较多的是粗骨料,应当使用粒径较好、连续级配以及低弹性模量的骨料,还要加强对细骨料的细度模数的控制,以2.7-3.1为宜,尽可能地降低含泥率,控制在0.33以内,防止砂率过高造成粗骨料多而细骨料少的问题,进而導致收缩增加,就会出现开裂现象。此外,还要最大限度地降低砂石吸水率,从而达到控制收缩的目的。三是粉煤灰。通过向混凝土内掺入粉煤灰的做法能够有效减少水泥用量,也就是水泥水化热量,能够有效改善混凝土和易性,使其密实度得以增加,抗渗能力增强,能降低混凝土的收缩量。掺入的粉煤灰主要发挥物理填充作用,使其粉末效应得到明显增强。所以,应当加大密实度,就能有效减少泌水与离析现象的发生,延迟水化热峰值出现的时间,并达到降低温度峰值的目的。四是外加剂。减水剂的适当掺加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水厌比,减少水泥实际用量。通过合理掺加缓凝剂,能够达到延缓混凝土放热峰值出现的目的,尽可能地减少裂缝出现。膨胀剂能够有效替代水泥,使混凝土发生适度膨胀,这样能够抵消混凝土内部拉应力,降低裂缝出现的概率。
(二)制作混凝土过程
在混凝土检车工作完毕后,施工人员需要明确具体的施工需求,并展开相应的混凝土配制工作。其中制作混凝土的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与相关的国家标准,对混凝土所需的水泥、外加剂、水以及沙石的数量进行控制,并掌握好各种添加材料的顺序,以防止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在搅拌与配置混凝土中,施工人员应采用科学合理的举措,控制搅拌时间,并在配制后进行相应的质量检验工作。其中,粉煤与沙石质量、成分组成、搅拌均匀程度以及材料比例等都是成品检验的主要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确保检验的实际误差小于6%。如果超过6%,施工人员则需要对混凝土成品进行重新调整,或加入沙石、或水泥,以此缩减误差率,为后续的施工作业奠定基础。
(三)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控制好卸料高度,一般不超出2m,以有效避免混凝土拌合料出现分层与离析的情况。在对竖向混凝土结构拌合物进行浇筑的过程中,实际浇筑高度应当控制在3m以内,所采用的下料浇筑方法中,以串筒和溜管等方式比较常见。以竖向结构作为施工对象,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需将混凝土水泥砂浆填充于底部,厚度在50-100mm之间,以实际浇筑高度为依据,适当提升混凝土水灰比和坍落度,通过合理调整,以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可靠。在振捣混凝土拌合物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的实际情况,一旦发现变形或者移动情况,则必须要及时调整,确认修好后方可继续对混凝土进行浇筑。针对柱子与墙体连接部位的梁板,在实际浇筑过程中,需要先对柱子和墙壁进行浇筑,间隔一定时间之后,在浇筑梁板,这就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下沉而导致裂缝出现。梁板混凝土浇筑必须保持同步,结合梁的实际高度来进行分析,若梁的高度在1m以上,则可以单独浇筑,以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可靠。
(四)混凝土振捣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在浇筑混凝土后,施工单位要及时开展有效振捣施工,相应的施工技术要点如下:首先,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期间,施工单位要灵活地选择插入式振捣器,并采取垂直振捣施工方式,确保混凝土振捣之后的表面保持良好平整度与坚实性。如果采取斜向振捣方式,那么混凝土表层与振捣棒之间的夹角适宜控制在40°~50°,同时要确保振捣点位设置的全面性与均匀性,避免出现漏振问题。其次,施工单位要结合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与模板设置的实际情况,如结合钢筋混凝土内部结构的实际情况等,科学地确定振捣设备的移动间距,避免因为过大移动间距而影响混凝土振捣施工质量。比如,在遇到轻骨料类型的混凝土时,为了确保振捣施工质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要控制在有效振捣半径的1/2范围之内。最后,在振捣施工中,施工单位要以表层混凝土不再下沉或不在冒泡为主,力求全面确保振捣施工的质量。
(五)做好浇筑后的养护管理
完成混凝土浇筑后,还需建立完善的混凝土养护体系,才能及时解决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如裂缝、破损等,并且还能降低混凝土浇筑的维护成本。而要做好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管理,首先就需采用减小混凝土内外部温度差的方式保持混凝土温度恒定,以避免其发生裂缝,另外,还需保证混凝土的湿润性和温度,可采用物理覆盖的方式,也即在混凝土表面覆盖潮湿的草帘和麻片,持续覆盖12h以上,亦能减少混凝土开裂概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现如今建筑行业快速发展,诸多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被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为切实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必须要掌握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促进建筑工程施工活动的顺利高效开展。因此未来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要对该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逐步提升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切实维护建筑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瑜.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J].低碳世界,2019(06):154-155.
[2]刘建辉.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常见问题的技术处理刍议[J].四川水泥,2019(03):113.
[3]蒙修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9,26(01):153+155.
[4]索永军.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46):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