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飞
摘 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区模式逐渐由单一向多样化发展。人们不仅仅追求功能上的满足,同时还希望居住区的环境更加便捷与舒适,如果在环境设计时将“场所”的概念引入其中,可能会使居住者真正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本文以淮南市“优山美地”小区规划设计为例,分析场所精神在住宅小区中的表达,以期实现居住者和环境之间的协调与融合。
关键词:环境营造;场所;场所精神
一、场所与场所精神的概念
在上世纪60年代,西方结构主义学者对应传统“空间”的概念,进而提出“场所”这一概念。“場所”的实质就是指“一个存在的立足点”,它包含了生活所呈现的空间。“场所精神”是一个源于古罗马的概念,古罗马人认为,所有独立的本体,包括人与场所,都有其“守护神灵”陪伴其一生,同时也决定其特性与本质。
诺伯格·舒尔茨提出:我们呼唤‘场所精神。早在古罗马时期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不同的场所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个特征如此之强,它往往决定了居于其中的人们对环境意象的基本性质,并让他们觉得自己本就属于这个场所,从而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他的场所精神指的是‘明确特征的空间。
场所精神就是利用建筑与环境要素赋予某个空间以特征,并使这个空间的这些特质与人产生某种密切的联系,充分体现了人与建筑和自然之间的对话的愿望,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对环境的认识而不断发展的一种场所特质。作为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更应该合理利用场所精神的适应性和发展性,运用新的材料、元素和手法,引入现代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使场所拥有一种既能与自然和谐共生,又能保有历史人文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的场所精神。
二、场所精神在住宅小区中的表达
(一)基地现状分析
淮南市“优山美地”基地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沿南北纵轴展开,南高北低,坡度较缓,很符合自然山体的走势。基地位于舜耕山下,紧邻洞山路,东临苗圃,整个区域自然要素丰富,呈现出天然的场所。在设计伊始,保留了场地的原始要素,这些要素组织在一起,与人文环境形成一种特殊的场所精神,即亲近自然,又贴合人的生活。
(二)规划布局中的场所精神
小区在规划初始,就充分尊重自然基地本身所具备的环境要素,整体布局以山谷、草地、瀑布、内湖、冰山、冰碛、巨大的红杉树等景观形象为出发点, 营造了一个风情万种,美不胜收的场所,同时也为旷打造了一处生活、休闲、娱乐的优质生活场地。其命名的灵感来源于“洞山福地”,洞山路、舜耕山、森林公园是我们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特色的体现。优山喻为舜耕山,美地喻为森林公园,所以得名“优山美地”。该小区在规划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人的居住感受及环境舒适度的营造,从而通过一定的设计手段加强了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主体建筑的尺度及其之间所形成的空间,或大、或小、或明确、或模糊,使居住者能感受到不同空间所带来的特定的场所精神,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
1、环境营造中的场所精神
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出发,以传统的哲学思想为依托,讲究尊重自然、融入自然,而不是大刀阔斧的去改造自然,从而塑造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所精神。
小区内部的环境营造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场所精神的内涵,还能够起到调节居民情绪,缓解工作压力,陶冶情操,美化环境的功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小区在规划时,保留了一条由北向南蜿蜒向上的河流,并以此河流为轴线,营造出三种不同的场所空间:由北向南依次为现代休闲区、阳光运动区、自然景观区。小区入口是由一片红衫树围绕而成的小广场,置于此空间中,仿佛就置身于自然之中。广场连着溪流拾级而上,两岸花木繁盛,郁郁葱葱。溪流的尽头,一个充满活力的场所出现在你的面前,在经历了自然环境的洗礼后,你会被这里的人文情怀打动,居住者在这个空间中尽情的扮演着一个归属者,这片场所因他们而生,他们因这片场所而活。从主入口到大广场展现了一个空间序列高低错落的建筑布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穿插其中,形成了一系列变化丰富的空间景象。
2、建筑设计中的场所精神
该小区在规划时充分利用了原有的基地情况,在河流两侧,南北轴方向,建筑依次排开,轴线上,建筑高低错落,虚实结合,形成一系列变化丰富的空间。空间大的地方,建筑底部多用大虚小实的设计手法,一层的住户花园形成的虚空间与外部的广场空间连为一体,景观相互渗透,视线相互交融,将广场空间营造成令人更加舒适的尺度。空间狭窄的地方,底层则处理成红砖贴面,形成实面,两侧在栽配以植物花草,给人以游走在山林之中,怡然自得的感觉。轴线序列上,空间或开或明,或虚或实,层次分明,变化有致,创造出一种及其丰富而又富有生气的空间形态。这些空间对居住者来说是一种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的交往空间。而交往空间的存在超越了空间本身的界限,本身就能给居住者带来归属感和安全感,进而上升成一种以人的情感依托为主的场所,反映了居住者的本质需求,这正是场所精神的内涵所在。
住宅的整体用色力求与自然环境达到完美协调,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域性特征及人文主义情怀,建筑立面主要采用了暖黄色的面砖,在户型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人的使用尺度。客厅、卧室、厨房等空间根据人的使用要求,设计成了不同的大小空间,拥塞朴实无华,贴近自然原色。且每家每户,名厨明卫,自然通风,都有良好的景观视线,设计的“均好性”在这里得到了明确的表达。
三、结语
设计者对于场所精神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纯粹的哲学方法处理上,而是要直接落实到建筑上。只有当空间被赋予了来自文化或地域的文脉意义后才能真正的被称为场所。在淮南市“优山美地”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场所精神得到了很好的诠释。通过对该小区的场所精神营造手法探究,以期给更多的设计师提供可以借鉴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ChristianNorberg-Schulz.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
[2] 李向北,魏莹.论住宅小区环境中的场所精神[J].重庆建筑
[3] 童娜,舒波.浅析场所精神在山地住宅中的运用[J].重庆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