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玲玲
我所在的病区是普通隔离病房,相对于危重症病区的医护人员,工作会稍微轻松一点。然而,打针、抽血、发药、化药……这些平日里看似简单轻松的操作,因为穿着防护套装也变得异常艰难,护目镜上弥漫着层层雾气,只能透过雾气流下的缝隙观察作业。
病房里没有空调,但衣服我们也不敢多穿,一件短袖,一件单薄护士服,外面再穿上防护服,戴上N95口罩、护目镜等等,4个小时下来,已经汗流浃背,头发都湿了,脸上更是伤痕累累。同行之间总开玩笑说,这是爱的印记。
病房里有很多故事。我们病区的33床是个五十多岁的大伯,是武汉本地人,不会说普通话,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连蒙带猜才能理解他的意思。2月16日下午接班后,大伯的氧饱和度一直不高,医护每隔半小时甚至几分钟就要去查看一下。但当天晚上送饭过去,大伯却开口道:“我要吃的,我要活下去。”令人心酸和难过。
当然,这里也有感动和鼓舞。譬如,病人都很理解醫护人员,每次进病房,我都会听到亲切的问候,也会收到许多感谢。他们会关心我吃饭了没有,也会特别暖心地说一句:“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还有个病人,更可爱,刚给扎上止血带,自己就使劲拍打手臂,说是为了给我们减轻工作难度,每次换药水,都会不停地说谢谢。这些都让我们的工作备受鼓舞。
前些日子,我所在科室有一位住院半个多月的患者出院了,所有人都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可患者本人却哽咽了:“你们为了我们,冒着风险来到这里,我衷心地感谢每一位医护人员,这次住院会是我一生的回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有一颗感恩之心。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乐观向上,就像积极对抗我们身上的病毒一样。要相信,不管怎么下雨,怎么刮风,太阳总会出来,花儿总是要开的。”这几句话,我可能永远都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