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媛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风险对公立医院正常运营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本文在阐释了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对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影响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策略,从而提高医院财务风险控制水平,实现医院稳定、长远发展。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一、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内涵与特征
公立医院财务风险主要指在公立医院的财务工作中,由于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影响使得医院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出现偏差,从而导致医院出现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公立医院在日常财务管理中,一旦财务风险问题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财务风险进一步恶化,从而影响医院的稳定运行,甚至会制约医院长期发展。识别财务风险的特征是医院进行财务风险防范控制的前提,因此了解医院财务风险的特征非常重要。医院财务风险的特征主要有客观性、全面性和不确定性。客观性主要体现在,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导致财务风险的因素大多是难以预料或控制的,这些因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全面性是指财务风险全程存在于医院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任何一项工作都可能导致财务工作出现风险,比如筹集医院资金、收取医疗费用、分配医疗收入等等。不确定性是指财务活动中风险是不可预估的事件,哪些因素会发生变化以及会导致何种结果,是无规律可循的。
二、导致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因素分析
(一)外部因素
导致医院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有:一是政策因素。随着新医改进程的加速,国家对医院采取的政策也会相应调整。因此,医院面临的国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比如,零关税政策降低进口药和抗癌药的价格、取消药品加成等限价政策,压缩了医院盈利空间。二是利率变动因素。医院在运营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负债经营。利率变动会影响医院筹资成本。若利率上调,会增加医院贷款利息支出,减少医院收益,加大医院财务风险。三是外部竞争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改革进程的加速,医疗行业越来越市场化越来越开放,医疗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许多私立医院也加入医疗行业竞争中。这样一来,部分患者被分流,医院收入减少,而医院运营成本并不会相应减少,从而导致医院收益下降。
(二)内部因素
导致医院财务风险的内部因素有:第一,资本结构不科学。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资金,医院也是如此。在新形势下,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公立医院往往会扩建大楼、购买大型医疗设备等。部分公立医院是通过负债来筹得所需资金,若没有科学的资本管理制度,往往会出现负债过重,资产负债比过高的情况,加大了医院到期不能还本付息或者资不抵债的刚性压力,一旦医院由于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医院收入减少、偿债能力减弱,资金运转难以维持医院正常运营,从而引发财务风险。第二,资金管理不合理。医院在日常运营中,不能发挥资金配置效益的最大化,会对医院资金运营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医院将资金过多用于投资固定资产或者积压药品等项目,忽视其潜在风险,则会造成资源浪费;此外,在近年来医疗纠纷事件时有发生,不仅影响医院形象,还会增加医院非正常经营性支出;宏观经济环境不景气导致医院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甚至无法收回,从而产生呆账和坏账。在这些情况发生时,如果资金管理相关制度,没有事先监控相关财务指标,不重视相关会计操作,不能充分及时计提坏账准备,往往会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第三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医院财务人员是直接接触财务工作的人,需要对医院财务状况时时监测。一旦医院面临可能的财务风险,需要财务人员根据自身能力进行风险规避和控制。因此,如果财务人员仅仅做好基本的财务会计工作,而不全方位思考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不预判可能存在的风险,就无法规避风险,防范风险。
三、 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一)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首先,从医院长远发展角度出发,加强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注,在此基础上对医院财务风险进行科学分析,从而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其次,结合医院自身实际情况,了解掌握医疗资产负债率、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增长率等相关财务指标数据,多角度衡量医院资产相关状况和经营状况,定期分析关键财务指标变化,及时识别和评估财务风险,监测和报告财务风险,从而达到防范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第三,关注会计工作细节,明确财务管理重点,对医院日常财务状况实时跟踪,实现医院财务的动态监测,。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医院要营造良好内部环境,强化内部活动管理。不仅需要医院管理层转变医院管理理念、完善医院治理结构,还需要培养全院职工参与内部控制的思想意识,在工作和学习中认识风险、防范风险、控制风险。内部控制制度要贯穿于医院的各种业务活动中,在相关活动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制度,包括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合理统筹规划医院内部资源,监测医院各科室预算执行进度;在成本控制上需要建立多级成本核算体系,对各科室成本费用进行合理控制,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解除占用不必要的资金,将运营资金用在更适合的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医院还要通过内部审计来实现对内部控制的监督,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效果,在必要时还可以加以修正,实现财富风险控制措施的进一步改良升级。
(三)加强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
一方面,医院在提高财务人员会计業务能力的基础上,融入财务管理能力的知识培训,完善财务人员知识结构,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财务信息;另一方面,加强对财务人员的风险管理培训,不仅要强化其财务风险意识,还要提高其预判风险,衡量风险、防范风险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面临的财务分析多种多样,因此,医院要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在分析财务分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预警机制、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人员管理等多角度出发,科学管理和控制医院财务风险,减少财务风险发生概率,实现医院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力.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J].财会通讯,2016(14).
[2]叶晓娟;王珍珍;潘丽雅.新形势下医院财务风险控制及防范策略研究[J].纳税2020(4).
[3]张升发.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及管理对策探讨[J].财经界,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