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2020-04-07 17:48方永楷
经营管理者 2020年1期
关键词:事业性国有资产行政

方永楷

在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中,国有资产管理存在工作人员对其重要程度认识不全面,日常管理制度不够完全,忽略价值化管理等问题。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具有其独特性、复杂性,合理地进优化,能够提高效率带来效益,所以,急需改进和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文章通过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对相关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有所助益。

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一直都存在着某些方面结构松散、核账困难、管理意识低下、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因此,加强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提供管理实践经验,此项问题意义重大。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概念,是指可以采用货币形式来计算的经济资源,这些资源可以为其所在单位组织占有、使用、带来收益。这些经济资源以资产为外在的表现形式,其中有固定性资产,长期性投资、流动性资产,以及其他形式的资产。这些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作为公共产品以及公共服务的重要保障和物质基础而存在。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涉及国有资产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强调,指出国有经济在布局方面要实现增速,对国有资产进行优化,战略上进行重新组合,结构管理方面进行调节,以此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在保值的基础上,实现不断增值。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来看,主要问题出现在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管理制度方面、价值化、海外投资方面。

(一)对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弱化。对于固定资产购买随意性比较大,缺乏严格的层层审批制度,重购置而轻管理,没有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采购,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较为松散,不够严格。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固定资产重复利用方面考虑严重不足、资产长期闲置的现象时有发生,出现了重钱财而轻实物管理的现象,浪费严重。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在其采购、验收、账、物、卡核算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体制不够健全。具体表现为:固定资产建造入账时间出现延误,建设完毕没有办理相关的竣工验收手续,就开始投入运行使用;有的已经出售、毁损、报废,但使用单位不及时到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批;固定资产的使用部广发生变动后,不及时进行后续管理,造成卡片账与实物账存储地点不一致等。另外,在国有资产向企业经营性资产转化的过程中,因治理机制相应缺乏,没有进行有力掌控,导致容易出现了贪污、腐败侵吞国有资产的现象。

(三)忽视价值化管理,导致资产大量流失。其主要表现在国有机关单位资产账实不符,许多部门利用国有资产为个人或自己的小团体创收,成为单位的私有钱财,给贪腐行为提供可乘之机,眼下许多单位一把手或者主要负责人都是从不正确使用国有固定资产创收开始,一步一步滑向无法回头的犯罪深渊。

(四)国有资产境外投资方面,在实际过程中,由于没有对海外投资市场大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对于重大的投资项目更是缺乏进行精密风险系数衡量过程,一味的进行项目投资,导致这部分海外投资具有一定盲目性,风险系数较高,产生重大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大。

加强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目前,随着我国改革的逐渐深入推进,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加强管理非常重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极易造成资金流失,因此加强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极其重要。例如,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有些房产、车辆、设备,在改革的过程中,已经转为经营型资产,但其仍然作为“公益型”资产来继续使用,因此在管理上出现一定的真空地带,导致了相关税源的部分流失、可使用经营性资产数额减少,为某些人提供空隙,导致违法乱纪等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必须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合理调整配置,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进行宏观管理。

(二)行政事业资产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产的效率有着不可估量的潜能。在以往“条块分割”“部门、单位所有制”的状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在办公基础设施、设备条件、福利待遇、资产使用,上存在差异,其具体表现在有的单位资源短缺,有的单位却出现大规模闲置,在资金方面也存在着有的单位资金紧张,而有的单位资金利用低效。因此将资产进行优化,例如在房、地、车、设备等方面有很大的调整空间。因此,建立合理的运用机制,不仅能够提高资产效能,还能节约资金,而且也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以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能够在以往库存上“盘活死资产”,变为“新资产”,实现创收,减少资金的使用而增加办事效率。

(三)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与行政体制、财政体制均有关联。然而,在实现在这方面的管理中,往往会诱发一些矛盾,引出不少改革方面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題,不但是照应已有的体制改革,而且也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所以,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方面加强管理,对于我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动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提升国家政治文明有着推动作用。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对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笔者提议,在建立规章制度、明确产权管理、征收闲置资产占用费实现资产有效配置的同时,节省资产、加强财务监督管理力度。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依照规则行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制度可依,才能方便进行管理。关于规章制度的制定应注意以下方面:产权登记、界定以及产权纠纷处理,资产规划以及监管检查,这些方面要建立非常明确的管理制度。

(二)、明晰产权关系。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宏观上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加强对资产的监督管理,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不受侵犯,制止其流失。微观上,应该在内部财产管理制度方面进行督促实施,排除管理漏洞,制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对“非转经”部分的资产做到明确,规范这些资产,变无偿为有偿使用,实现其增值。行政事业单位如果利用“非转经”资产实施投资活动,国家要向其征收相关费用。国家应制定相应的规章来贯彻这一举措的实现。对于征收来的费用,国家可以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投入,完成对以往的固定资产的更新;也可以投资有发展前途的经营实体,获得控制更大资产,实现国有资产规模扩张。另外,对于行政事单位所开办的企业经营单位,要严格依据《国有企业财产监管条例》来进行业务活动。

(四)、实现资产的有效配置节省资产占用。为此,需要进行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实现资产节约,提高使用效率。可以先进行资产形成过程的规范工作,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配置,达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以此来获得社会效益。另外,还需要建立相应的调剂机制,以此来盘活闲置资产,使资金像新鲜血液一样流动起来,以此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的相关问题。要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才能得到经济上的收益,帮助国家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

(五)、加强财务监督管理力度。要建立资产审计制度,对于新增资产进行登记。与财务管理进行统一统筹,以财政工作为中心,完成,管理体制创新,明确资产所有者、占有者、使用者各自的权利义务关系。另外,注意对资产运作的方式进行改革,使得资产能够朝着更加合理健康的方向流动,提高利用率。还要加强法规政策的培训,增强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做到知法守法。

要调动起一切积极的因素,做好国有资产管理,以此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增加国家税收,减少资源的浪费,不断推动我国社会进步。

低碳经济发展视角下我国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气候变化引起了排放空间和发展权利的争夺,低碳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一致赞同的发展路径,低碳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其影响下,财税政策低碳化也是时下的热点问题,文章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对完善的建议。

蔡宜香 甘肃财贸职业学院

低碳经济

气候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低碳经济的概念随着气候变化而出现。低碳经济是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产出的新型经济模式,关键是通过市场机制促进技术创新。例如,通过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技术、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和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经济将转变为低碳经济。与现有经济体制不同,这种新的经济体制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节约能源的同时,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可以实现低能源消耗、低污染、低排放。其实质是提高效率,发展以清洁能源为基础的能源结构。核心是低碳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能源创新和社会价值转化。向低碳经济过渡是低碳发展的过程,通过技术跨越和制度制约来实现目标,其目标是经济上实现低碳和高增长,在技术、发电、生活和产业上全部实现低碳。

低碳经济与财税政策相互作用机制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补贴政策一般是指两个方面,一是对研发低碳技术和生产低碳产品的厂商进行财政补贴,二是对采取减少碳排放的生产者进行财政补贴。总体来说,政府对单个低碳产品的生产厂商进行补贴,可以吸引更多的厂商加入低碳产品生产的队伍中来,厂商数量增加导致相应的低碳产品供给量增加,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这样又会促使更多的企业为了生存而进行低碳改革。这时候,高排放、高耗能的生产厂商会主动减少碳排放,对此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进行激励。

税收政策手段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方面可以从经济学理论角度来理解税收政策的作用机制,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博弈理论来理解其作用机制。例如,A、B两个经济行为主体在从事低碳行为的初期,往往会由于成本较高、收益较小而发生亏损,这样会导致部分企业不从事低碳经济行为。如果国家实施低碳税收政策,对于不实施低碳行为的经济主体给予高税收,而实施低碳行为的经济主体给予补助,那么会敦促经济行为主体从事低碳行为。

财政补贴和税收政策都可以很好的作用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从财政补贴政策的作用机制分析,对生产者进行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生产低碳产品的成本进而直接作用于低碳产品的销售价格,甚至还可以间接对生产者的低碳技术研发规模或资金投入规模产生影响;对消费者进行补贴,可以降低消费者使用低碳产品或低碳技术的消费成本,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达到以消费行为间接指导生产者生产低碳产品的目的。

低碳经济视角下财税政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低碳经济基本立法缺乏

我国虽然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的低碳经济法律法规,但是还没有专门的低碳经济基本立法用于引导和发展低碳经济,在指导思想、具体内容、促进措施和相关责任界定等方面都缺乏全方位的规范,这导致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之间缺乏协调,甚至会产生互相矛盾和排斥的地方,不具备兼容性。

(二)低碳经济法律体系不健全

与国际上先进的国家相比,我国尚缺乏完整、健全的低碳经济法律体系。节能与减排是一对相互共生的关系,现有的法律大多是对节能进行的法律约束,对于低碳排放的法律规定却少之又少。低碳经济排放影响到气候变化这一关系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应对气候变暖,为了确保环境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加强对低碳排放的法律约束,碳排放相关法律的欠缺严重影响了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缺乏低碳财政专项预算,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由于低碳经济具有较强的外部性,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无法由市场力量解决。通过财政预算筹集资金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政策手段,特别是在低碳经济发展初期,更重要的是通过财政预算筹集资金。目前,我国没有低碳发展的预算,也没有可持续稳定的政府预算收入来源来保证具体低碳经济发展所需的预算支出,不利于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没有专门的低碳预算,就不可能建立起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共同渠道,低碳经济分散在农业、林业、林业、城市建设等各个行业,导致财政投资的公平性和紧迫性,财政支出缺乏明显的重点,低碳财政资金不可持续,甚至浪费投入资金。

(四)稅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财税体制中确实存在一些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税制。在一定程度上,它们可以在限制能源消耗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发挥作用。提高税率,可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实施差别税率或税收减免措施,可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此外,现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主要采取减税等直接税收优惠政策,这些政策相对单一,而递延税款等间接优惠政策较少,不利于发挥低碳在经济中的作用。

完善我国低碳经济财税政策的建议

(一)确定财政政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定位与作用领域

调整重点行业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财税政策的重点工作应该是调整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财税政策应推进钢铁、冶金和汽车行业等重点产业结构调整,高耗能产业需要抑制,防止其过快增长;高新信息技术、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大力发展;调整服务行业产业结构,增加服务行业在GDP中的占比。

以财税政策支持和健全试点政策体系: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示范区,探索具有地区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试点范围。试点建设以新能源、新材料为支撑,并结合低碳、节能、绿色的要求,建设低碳社区。设立或增加专项资金支持和专项财政补助,用于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发展。

加速开发和推广低碳技术:对于节能减排科技的研发加大支持力度,对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进行完善。对于高效节能、污水处理、废物资源化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利用财政资金,支持国家级节能减排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加强资源环境高技术领域的研发基地建设和创新人才的储备。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对于节能减排重大技术与装备项目的产业化工程进行重点实施,对于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生物脱氮除磷烧结机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等关键技术和节能环保设备进行重点支持,并加快建设产业化基地。

(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支出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

低碳预算支出主要包括用于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等方面的补贴、投入、补助、奖励和政府低碳采购等,这样会使财政支出在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中提供的资金稳定性得到了制度的保障,同时也便于低碳经济发展所需资金投入的监管。

我国目前在节能减排上的资金投入已经有数千亿元,但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仍然不足1%,根据国际经验,节能减排的投入需要占到GDP的2%一3%才能有效地治理环境污染。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逐渐形成长效资金投入机制,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通过整合、集中和分类,将我国已经设立的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等专项资金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提升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大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并加强监督和评价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保障有效使用专项资金,全面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三)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收入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实际上就是通过税收来调节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政策。目前,我国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收入政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改革和完善。

资源税:资源税一方面可以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二来可以保护资源环境。通过调整企业的级差收入,将资源开发的外部成本内化,达到合理反映各种资源真实价值的目的。鼓励企业加强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资源开发的保护。今后可以考虑将如动植物资源税、地热资源税和滩涂资源税、土地占用税等纳入资源税征收目录中,逐步将各类矿产资源的管理费、动力基金等資源性收费纳入资源税税制,通过征收资源税,充分发挥低碳减排的激励作用。

消费税:消费税具有引导消费走向的作用,可以通过消费税影响市场价值,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最终实现减排的目的。比如可以将危害生态环境的商品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减少森林植被的破坏;也可以针对产品的不同排放量制定有差别的税率政策,同样是汽车,低排放量的汽车的税率要采取低税率政策;制定消费税优惠政策,对于新能源采取低税率可以有效鼓励低碳出行,减少碳排量。

环境保护税:环境保护税可以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主要针对的是固体、液体和气体,针对不同的污染可以采取不同的税收政策,这要求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在科学合理地评估各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程度的基础上,相应地制定环境保护税率。

(四)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相匹配的配套措施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中国主动参与国际市场上的碳信用指标交易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的地位,也有利于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开展本国的温室气体减排工作,促进低碳技术的发展,获得经济利益。因此,可以建立具有引导性的低碳专项基金,吸收各类社会资金和国际援助资金等,对节能减排领域进行投入,起到引导作用。如果单纯依赖政府投资发展低碳经济,可能会由于缺乏社会资本的参与而无法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最终削弱了碳基金的作用和效率。可以考虑通过建立低碳发展基金的方式为我国低碳经济事业注入资金,通过这部分资金对那些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提供资金进行有偿使用,积极推广和鼓励私营碳基金的发展,基金参与机构应积极参与碳交易,提供技术和项目咨询服务,但碳基金的管理和使用上一定要注意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管工作,防止资金的滥用和资金利用效率低下。

参考文献:

【1】魏利敏.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9.

【2】潘先果.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探讨【J】.经贸实践,2018(24):65.

【3】段喜峰.浅谈新时代推动我国绿色发展的财税政策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8(17):142-143,173.

【4】朱小会.中国财税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18.

【5】路学彬.基于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理论研究【J】.现代商业,2018(03):117-118.

猜你喜欢
事业性国有资产行政
浅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五年规划”加强国有资产监督
论行政和解中的行政优先权行使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法和措施
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谈行政行为
构建我国新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思考
我国4月起取消或停征41项中央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11月起取消和暂停征收3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本市取消和免征8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浅析行政相对人在依法行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