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宝山
温庭筠是个性格怪异的人。
温庭筠为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裔,出身显赫,只是到了他这一辈家道败落了。家学渊源的温庭筠还是想走科考取仕这条路,可是多次应试都没有考中,直到唐懿宗大中九年,他已经四十二岁了又去应试。这次考官沈询主春闱。沈询在考场单为温庭筠准备一顶帐帘,单请温庭筠一人在帘里应试答卷。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温庭筠有“救数人”这么一个绰号。绰号来源是,上次科考他竟然无视考场规矩,帮助左右考生做题解疑,一场科考被他搅成儿戏弄得满城风雨。这次考试为防范温庭筠旧戏重演,特设帐帘,请君在帘里试之。温庭筠因此又大闹起来,再一次扰乱了科场。这次考试,温庭筠自然又是不中的了。
一些典籍上说温庭筠行为放浪,恃才不羁。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
看出来温庭筠是个轻薄之人。轻薄的人就有轻佻的故事。
下面是温庭筠与一个叫鱼玄机的女子的故事。
鱼玄机,原名幼薇。她七岁作诗文,十岁时诗名远播,被誉为“诗童”。
温庭筠听说了诗童的事,很想见这个女孩子。
那是一个暮春的下午,温庭筠来到长安东街平康里一个小院,敲开门,迎出来一个婆婆,问:“先生是谁啊?”
温庭筠报了名。婆婆一怔,说:“先生是找幼薇的吧?”
“正是。”温庭筠说着就要迈步进门,却被婆婆拦住:“小女不在家。”婆婆返身关住门,把个兴冲冲跑来的诗人拦在了外面。温庭筠并不恼,坐到了门外一块石上。
其实,家里来人,在屋子里的幼薇是看见了的。她问过母亲,母亲说是个过路的,她也就没在意。一个时辰过去了,门外那人还坐在石上,幼薇又问母亲:“那人怎么还坐在咱家门外呀?”母亲没好气地说:“八成是个疯子吧,甭理他。”这时候淅淅沥沥下起小雨来,那人移到门外柳树下躲雨。幼薇实在不忍,要母亲去请他进屋来避雨。
母亲这才对女儿说:“你道那人是谁?”
“不是过路的吗?嘻嘻,你还说是个疯子呢。”
母亲说:“他是温庭筠,来找你的。听说他名声不佳,被我拦在外面了。”
幼薇一听就急了,拿把伞就到院外,把温庭筠迎进家门。母亲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不知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休怪!”
幼薇翻出一身干净衣衫给先生换过,又捧来一碗热茶,说:“不知先生找小女何事?”
温庭筠仔细端详,见幼薇果然如皇甫枚所言“色既倾城,思乃入神”,看得眼睛都直了。直到幼薇让茶:“请先生吃茶。”他才把眼睛从幼薇身上移开,呷一口茶说:“素闻小姐才思过人,尤致意于一吟一咏,不知小姐可否即兴赋诗一首?”
幼薇活泼灵秀,毫无扭捏:“先生可给个题目?”
温庭筠想起来时路上柳絮飘飞、江风拂面的情景,说了三个字“江边柳”。
幼薇一手托腮,略作沉思,一行行诗句便如水一样飞流在一张花笺上:“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温庭筠拊掌称赞。这个刚刚十三岁的女子竟有这般才情,诗文不仅平仄合韵,而且意境诗情俱佳。若非眼见,真不敢相信是出自于一个少女笔下。
后来,温庭筠就做了幼薇的老师,出入鱼家,指点幼薇写作。他们既像师生,又像父女、朋友。
不久,温庭筠离开长安,到襄阳任职去了。
温庭筠走了两个月,就到了秋天。秋风落叶,使幼薇思念恩师日甚,便写了一首五言律诗《寄飞卿》:“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露清。月中邻乐响,楼上远山明。珍簟凉风著,瑶琴寄恨生。嵇君懒书札,底物慰秋情?”
“飞卿”是温庭筠的字。
温庭筠一遍一遍读着幼薇寄来的诗札,眼睛就模糊了。他怎么能不知道幼薇的心呢?她那火辣辣的眼睛,眼睛后面的那颗滚烫的心早就让诗人感觉到了。他是害怕被这颗心融化了,才离开长安到襄阳来的呀!温庭筠摇摇头:“幼薇呀,你太年轻啦,你还小啊!”
秋去冬来,幼薇一直得不到温庭筠的来信,她看着摇曳闪烁的灯花,忍不住又提笔写《冬夜寄温飞卿》诗:“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疏散未闲终遂愿,盛衰空见本来心。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幼薇的诗文夹带着一颗少女的心,再一次飞往襄阳城。
温庭筠读罢幼薇的诗札,心如针扎。想想自己长得如“温钟馗”,年龄又相差悬殊,怎么能让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子枯死在这个老枝上呢?
温庭筠还是没有回信给幼薇。
咸通元年,温庭筠返回长安。几年不见,幼薇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明艳照人,愈发叫人怜爱心动。可是温庭筠把这颗怜香惜玉的心紧紧地锁在道德和理智的笼子里。师徒二人来往愈频,把酒临风,所谈的多是诗词歌赋、文辞义理。幼薇的诗词写得愈发娴熟圆润。
幼薇是个聪明的女子,她看出老师的心思,便渐渐淡去那份心思,反而对亦师亦友的温先生多了许多崇敬。
咸通七年,幼薇已经是个二十二岁的成熟女子了,诗名艳容闻名遐迩,慕名来访求婚的人越来越多。幼薇的一颗心全不在此,实在心烦,就到长安城外的咸宜观出家做道人去了,道名:鱼玄机。
古籍里几乎所有介绍温庭筠的文字都写他放浪形骸,行为无束,诗词多写女子闺情,且秾艳华巧,为花间派詩人之首。这样一个花间老手、风月情种,竟然对自己一往情深的苦恋女子不动邪念,不做妄情,守住了男女私欲的道德底线,着实令人赞叹。
已在朝廷做翰林学士的沈询,听了温庭筠幽婉的故事,呵呵一笑:“乃温庭筠作为也。也是一种君子之风啊!”
[责任编辑 晨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