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飙 姚荣华 万雅丽 叶莎
[摘 要] 急诊医学期刊的传播效果如何,不仅体现其自身的学术价值,也是衡量和评价编辑劳动价值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急诊医学期刊的传播效果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急诊医学期刊传播效果的现状,并提出从狠抓内容质量、加快媒介融合、增进沟通与服务、“走出去”宣传、注重人才培养等方面来提升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充分满足受众需求,发挥传播学术思想和成果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关键词] 医学期刊 急诊医学 传播效果 受众调查
[中图分类号] G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5853 (2020) 01-0073-08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Emergency Medical Journals Based on
Audience Level
Chen Biao Yao Ronghua Wan Yali Ye Sha
(Press, Union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22)
[Abstract] The effect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emergency medical journals reflects its own academic value, it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measuring and evaluating the value of the editor. By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communication effect of emergency medical journal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issemination effect of emergency medical journals, and to propos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dissemination effect. Emergency medical journals should enhance the communication effect and influence from the aspects of quality of content, speeding up media integration, enhancing communication and service, “going out” propaganda, and focusing on personnel training, fully satisfying the needs of the audience, and exerting the link of disseminating academic ideas and achievements.
[Key words] Medical journal Emergency medicine Communication effect Audience survey
隨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急诊医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型医学综合性学科,几乎涉及医学各个领域,其重要性正在被人们进一步认识和关注。急诊医学期刊作为传播和交流急诊医学学术思想和成果的纽带和桥梁,承载着推进急诊医学学科发展的重任。急诊医学期刊的传播效果如何,不仅体现其自身的学术价值,也是衡量和评价编辑劳动价值的重要依据。当下社会化媒体呈多元化发展之势,尤其是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的崛起,推动科技期刊的传播活动带来最为深刻的变革。媒介技术的发展进步必然会影响传播效果,因此,动态研究信息在受众中的传播效果在媒介传播环境日益更替发展变化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1948年,美国学者、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的哈罗德·拉斯维尔(Harold Lasswell)提出的5W模式开创传播效果研究的先河。拉斯韦尔说“倘若我们的研究议题是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力,那就是传播的效果分析”[1]。传播效果是指受众对传播内容的接收和认可程度[2],传播效果的研究也一直是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所在,是传播实践的最终目标[3]。2015年,习近平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4]。习近平的这段话强调媒体对受众需求了解的重要性,对于医学期刊同样适用,传播效果的“刺激—反应”研究始终围绕着对受众认识的深化[5]。从受众心理学出发,传播效果又可以依次分为认知效果、态度效果和行为效果[6]。传播者只有真正从受众需求出发,才能达到真正的传播效果及目的。
本研究主要以《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中国急救医学》《临床急诊杂志》等急诊医学期刊为研究对象,从受众角度出发,通过传播效果的认知效果、态度效果和行为效果三个维度对其传播效果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为我国急诊医学期刊的价值评估及其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与建议。
1 调查方法与问卷设计
1.1 调查对象及方式
调查时间为2019年1月1日—8月30日,调查对象为参加中国急诊医师协会急诊分会主办的学术会议的参会代表,主要是来自全国各大医疗机构及医学院校的急诊科医生、科研工作者及在校研究生和教师等。本次调查以纸质问卷的形式发放,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411份,问卷回收率为68.5%,最终收回有效问卷402份,问卷有效率为97.81%。
1.2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中国急救医学》《临床急诊杂志》等急诊医学期刊。主要针对以上急诊医学期刊在受众中的传播效果进行调查分析。
1.3 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共设计24道题,围绕基本资料、认知效果、态度效果、行为效果、意见与建议5个方面开展调查。
基本资料。主要考察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和阅读习惯,包括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学历、职业、单位、阅读习惯的媒介、阅读时间及阅读场所等。
认知效果。认知效果指信息作用于人们的直觉和记忆系统,引起人们知识量的增加和知识结构的变化,进而产生认知层面上的传播效果[7] ,其主要是指受众对期刊的知晓度,从阅读范围、阅读频率及阅读深度3个指标来体现。
态度效果。态度效果指信息作用于人们的观念或价值体系引起情绪或感情的变化,进而产生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8],是指受众对期刊的赞同度、满足度、信任度及否定程度等,主要通过受众对期刊的需求满足程度及对期刊栏目设置、版面风格、期刊服务方面的评价来衡量。
行为效果。行为效果是指受众在对期刊了解、认可的基础上,所采取的期刊行为[9],主要是指受众为对期刊的支持度和信奉度,通过作者知识转化与应用以及分享期刊内容等行为来衡量。
意见与建议。主要征求调查对象对急诊医学期刊的评价、意见及建议,了解调查对象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内容需求或建议。
1.4 研究方法
对收集的材料进行整理和加工,采用Excel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数据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并梳理和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收集402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315人(78.36%),女性87人(21.64%);年龄段以31—40岁为主,占38.81%(156人);学历分布以硕士研究生为主,占52.99%(213人);职业分布则以医生为主,占86.57%(348人);从职称来看,中级(35.07%)和副高级(26.12%)居多,调查对象单位以三级医院(84.33%)为主。本次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职业及单位等分布均与急诊医学期刊的整体读者群结构特征基本一致,该样本代表以三甲医院中青年为主且学历较高的精英急诊医学期刊读者。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见表1。
另外,通过调查基本阅读习惯发现,调查对象最习惯使用的阅读媒介为手机、阅读器等移动终端(79.10%),其次为纸质期刊和PC端网站,二者占比均为44.78%;每周阅读急诊医学期刊的时间以1—2h(35.07%)为主;办公室(69.40%)和家里(宿舍)(59.70%)则是调查对象最常使用的阅读场所。
2.2 认知效果分析
阅读范围。调查显示,仅有5.22%(21人)调查对象未读过急诊期刊,说明绝大多数调查对象阅读过急诊期刊,对期刊的知晓度整体较高。79.10%的调查对象阅读过《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其阅读或知晓率高居首位;其次为《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57.46%)、《中国急救医学》(56.72%)、《临床急诊杂志》(50.00%),调查对象中至少有一半以上阅读过前4种期刊。另外还有28.36%的调查对象阅读过其他急诊医学期刊。从数据来看,中华类期刊的受众阅读率普遍较高,这也反映受众阅读率及对期刊的知晓度与期刊的影响力相关,期刊影响力越大,受眾知晓率也越高。
阅读频次。从调查对象阅读急诊期刊的频率来看,绝大多数(78.36%)调查对象只是不定期阅读急诊医学期刊,16.42%的调查对象很少读急诊期刊,仅有5.22%的调查对象会每期必读,大多数调查对象还只是停留在不定期阅读,阅读频率普遍不高。
阅读深度。调查显示,58.21%的调查对象主要阅读感兴趣标题的文章,29.10%的调查对象主要阅读感兴趣栏目的文章,仅有1.49%的读者会从头到尾读完整本期刊。数据表明,目前绝大多数读者是按感兴趣的标题或栏目来选择性地进行阅读,而很少有读者完整阅读。值得注意的是,选择主要阅读喜欢作者的文章这一选项的调查对象为0,这也表明医学期刊的作者还未像文学小说作家一样,有固定的读者粉丝群体。这一方面可能与学术论文本身内容较为枯燥,很难将其培养成兴趣爱好,形成作者粉丝群体;另一方面也说明期刊尚缺乏有核心影响力的专家作者群体,未来可以通过打造专家作者品牌形成未来提升传播效果的另一突破口。
2.3 态度效果分析
栏目需求及评价。调查发现(见图1),调查对象对栏目的认可程度差距较大,对调查的10个栏目的平均认可度为40.90%,总体认可度不高。其中《指南、共识》(79.85%)和《指南解读》(60.45%)是调查对象最认可的2个栏目,而喜欢《阅读述评》《专家论坛》栏目的仅有153人(38.06%)。指南类和专家述评类栏目均具有较强的学术权威性,但读者对这两类栏目认可度存在较大差异,分析原因可能是急诊医学期刊为专科期刊,相较于获得更为宏观、有导向性的观点,读者更希望获得能够直接指导临床工作实践的指南类文章[10]。
此外,《病例报告》(52.24%)、《临床研究》(44.78%)、《经验交流》(45.52%)也是读者认可度较高的栏目。这些栏目的共同特点为贴近临床,加强此类栏目的选题策划,可以提高期刊内容的可读性及实用性。这也提示我们,在以往工作实践中,《病例报告》和《经验交流》刊发的文章虽然引用率较低,却是读者较为认可的栏目,这类栏目一定要做精,《病例报告》栏目应重点报道罕见或典型的疑难病例,使临床医师能从中得到启示与借鉴。研究也发现,调查对象对《综述》(34.33%)和《专题报道》(30.60%)认可度也不高,而一般质量优的综述和专题文章下载量及被引量较高,这也表明编辑在组稿、约稿上还要下工夫,既要保证栏目有高度,还要能够用于指导临床实践。认可度较低的栏目有《实验研究》(14.18%)和其他(如《国外医学新闻速递》等)(8.96%),这也提示我们,对于与临床贴近性较差的栏目应适当调整报道策略,要使其更具有实用性以满足读者需求。
另外,从调查对象对急诊期刊栏目设置的评价来看,73.88%的调查对象认为急诊期刊栏目设置基本合理,22.13%的调查对象认为非常合理,仅有3.73%的调查对象认为栏目设置不合理,说明调查对象对急诊期刊栏目设置基本满意,但仍有需要提升的空间。
内容需求满足程度及评价。对调查对象内容需求满足程度分析发现,认为急诊期刊对了解国内外急诊医学动态和成果、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积累临床或实验等工作经验、发表论文及兴趣需要等方面有帮助或非常有帮助的占比分别达89.55%(360人)、79.11%(318人)、85.82%(345人)、88.06%(354人)、75.37%(303人)及78.36(315人),可见调查对象普遍对急诊医学期刊内容满足度较高。从调查数据也可以看出,了解国内急诊医学动态和成果、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及积累临床或实验等工作经验是读者群体最关注的内容需求。调查对象内容满足程度分析见表2。
另外,从对调查对象对急诊期刊内容专业覆盖面的评价来看,70.15%(282人)的调查对象认为基本全面,基本涵盖急诊医学各领域信息;23.13%的调查对象认为非常全面,完全涵盖急诊医学各领域信息;6.71%的调查对象认为不全面,涵盖急诊医学各领域信息不足。表明调查对象对内容专业覆盖面持基本满意的态度。
期刊版式风格评价。73.88%(297人)的调查对象认为急诊期刊的版式风格合理,20.9%(84人)的调查对象认为版式风格较为单调,0.75%(3人)的调查对象认为版式风格杂乱,另有18人(4.48%)选择了其他方面。总体来看,调查对象对期刊版式风格持较为满意的态度,但版式风格还需要更为丰富。
期刊服务评价。调查发现,62.69%的调查对象(252人)认为急诊期刊最需要加强的是文章内容的建设,这也充分说明对期刊发展来说,文章内容质量永远是期刊发展的根本,是传播效果体现的价值所在。网站、微信平台建设(61.94%,249人)也是调查对象认为急诊期刊亟需加强的服务,这体现调查对象对期刊移动终端阅读开放的诉求,提升微信平台建设水平及内容质量,使读者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前沿报道,是现阶段最有利于提升传播效果的途径。目前,大部分急诊医学期刊的移动终端建设还远远不够,还未形成有效的传播载体,是丞待解决的问题。增强读者/作者与编辑之间的交流,构建学术专家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也是调查对象认为急诊期刊需要加强的服务,其占比均为57.46%,表明现阶段编辑、专家与作者的互动还比较匮乏,增强作者、读者与编辑和专家的互动反馈机制也十分重要。另外,也有39.55%的调查对象认为应多举办各类学术研讨会,加强与增进面对面的学术交流。
2.4 行为效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在知识转化与应用方面,100%的调查对象认为阅读急诊期刊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启发,55.97%的调查对象为深受启发,44.03%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启发,但启发不大;同时52.24%和47.01%的调查对象会偶尔或经常性地将急诊期刊中的理论或经验应用到实际科研、教学和临床工作中。调查还发现,52.99%的调查对象在遇到专业性问题时会经常考虑查阅急诊期刊,45.52%的调查对象会偶尔查阅急诊期刊,1.49%的调查对象不会查阅急诊期刊。另外,在主动分享行为方面,大部分调查对象(50.75%)会偶尔和同事或朋友分享这些急诊期刊上刊登的文章,经常或偶尔分享的比例分别为44.78%和4.48%。
总体来看,无论是知识转化与应用,还是分享期刊内容行为,仍然有将近一半的受众认为期刊对其启发不大,大多数调查对象还只是偶尔会将其应用于临床或分享给其他人。
2.5 意见及建议分析
402名调查对象中有156名(38.81%)对急诊医学期刊的传播提出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融媒体的传播方式,实现信息共享,尤其要加大微信平台的传播力度,方便读者及时阅读和下载最新学术报道。(2)多刊登贴近基层实践、贴近临床、解决实际问题的临床研究、病例报道等;增加专题报道、指南解读、院前内容讨论等。(3)加大宣传,多吸引优质稿件,让期刊更接地气,提升期刊在业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4)定期开展审稿会,以把关刊发稿件质量,提升学术水平。(5)其他意见:如缩短报道周期,举办讲座,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等。
3 关于提升急诊医学期刊传播效果的思考与对策
急诊医学期刊传播的价值,不仅是实现临床医学信息的交流,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医学技术和水平的发展与进步,转变或引领人们的观念与思想,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当前我国科技期刊整体面临的困境是优质稿件的“流出”问题,“唯SCI论”“中国期刊垃圾论”盛行[11],大量优质稿件外流,使国内优质稿源匮乏,学术质量降低,传播影响力和公信力都大大削弱,急诊医学期刊也深受其影响。期望未来可以深化科研评价体系改革,着力改变这一阻碍国内科技期刊发展的困局。另外,急诊医学科尚是一个跨科系的年轻学科,自身学科建设还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急诊医学科研研究水平虽然已有较大的进步,成为促进医学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仍存在科学研究转化为临床实践率较低的问题,其整体实力还远落后于急诊医学的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如何破冰解难,提升期刊传播的效果,真正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是急诊医学期刊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3.1 狠抓内容质量,提升学术水平是核心
学术期刊的内容是期刊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期刊的生命线[12]。高质量的学术内容是提升传播效果的必要条件,因此,急诊医学期刊必须狠抓内容质量,通过打造品牌栏目,提升学术质量和期刊影响力。
《共识指南标准》《指南解读》一直以来都是中华系列期刊的王牌欄目,因为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并可以直接指导临床工作实践,常常最受读者关注,文章下载量及被引量均较高。2019年9月,《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和《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官网数据显示阅读量和下载量靠前的文章大多为专家共识、指南解读这类文章。可见,内容的重要性是提升传播效果的根本。一些非中华系列的急诊医学期刊也在争取刊登专家共识、指南类文章,《临床急诊杂志》自2017年开始,打破专家共识指南为零的记录,联合多家期刊发表多篇专家共识、指南类文章,取得较好的效果,该期刊影响因子稳步提升。但共识指南数量有限,急诊医学期刊还必须根据自身的定位及宗旨,紧跟急诊医学领域的前沿热点,有针对性地约稿组稿,策划并培育特色品牌栏目。目前,一些急诊医学期刊开辟急救大数据栏目,较好地把握当前医疗大数据研究的热点,陆续报道一系列急救临床应用为导向的急救医学领域大数据研究,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急诊医学期刊关注大数据的技术发展,在推进新技术的普及创新研究方面也较好地发挥期刊的传播与服务功能[13]。
3.2 加快媒介融合,扩宽传播手段是关键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医学期刊的信息传播模式也在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读者选择移动阅读,利用碎片化阅读获取信息。因此,加快新旧媒体融合,扩宽传播手段,是提升急诊医学期刊传播效果的关键。
然而,急诊医学期刊的传播渠道还较为单一,大部分期刊的传播渠道还是以纸质媒介和网站为主,目前只有两个急诊医学期刊开通微信公众号,急诊医学期刊在新媒体传播力建设方面整体水平还明显不足。当前,急诊医学期刊需在纸质期刊传播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和数字化平台等互联网新技术,通过借助微信公众号、App等移动终端为读者提供“碎片化”阅读服务模式和个性化增值内容服务等,不断拓宽期刊的传播渠道,形成多媒介融合的传播手段,扩大传播效应。
3.3 增进沟通及服务,满足读者需求是基础
一本优秀的期刊,就是要为读者与作者之间搭建一座好的桥梁,应该是“携作者同行,与读者同在”[14]。编辑在做好编辑工作的同时,加强与读者、作者的沟通联系,真正了解受众需求,为受众做好服务,才能真正提高期刊影响力[15]。虽然目前急诊医学期刊都已建立官方网站,但在信息发布、内容服务、互动反馈等运营方面还很薄弱,普遍存在传播形式较为单一,内容相对枯燥,用户体验较差,缺少受众反馈等问题。缺乏与受众的有效沟通,单向传播的模式必然导致信息传播的不通畅,影响传播效果。
当前环境下,期刊在满足受众需求、提升期刊传播力和服务功能上还需进一步提升:(1)要建立互动机制,激发读者点赞、评论、转发、下载,收集读者反馈。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在网站或微信平台搭建学术生态圈,在期刊网站上提供期刊QQ群及微信群二维码,供作者、读者和审稿专家进入学术社群,增强编辑与用户之间的交流[16]。(2)要善于运用大数据,挖掘受众真正感兴趣的内容,一对一推送,实现精准传播,为期刊制定报道策略提供方向。(3)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应用和推广多种出版方式,提升期刊的传播速度及广度。(4)要借助数据库平台、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App客户端等渠道发布内容,使受众能够及时获取信息。(5)网站、新媒体运营要改变以文字为主的“静态”呈现,丰富表现形式,融合图片、音频、视频使其表现形式“动态”化,增强与受众的交互性。(6)借助“优先出版”方式,缩短发布时间,提升学术期刊的时效性等。
3.4 “走出去”宣传,提升传播影响力是动力
学术会议、期刊展会作为行业学者们的集聚地,是学术、行业信息传播交流的重要窗口,也是提高期刊的曝光度和知名度的重要途径。因此,急诊医学期刊要全面实施“走出去”宣传策略,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期刊展会,扩大期刊的影响力。
急诊医学期刊“走出去”宣传,不仅要对内宣传,更要对外传播,要在国际上传播中国急诊医学的声音,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响应国家“中国期刊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号召,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急诊医学发展状况,2010年《世界急诊医学杂志》(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WJEM)创刊,该刊是目前国内急诊医学唯一全英文期刊,填补了我国急诊医学领域无英文期刊的空白[17]。该刊积极响应“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号召,一直致力于吸收国内外优质稿源,及时推出国内外急诊医学领域的前沿信息,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可。目前该期刊已被CA、EM、PubMed、ESCI等国际知名检索系统收录。2019年又被国际权威检索机构SCIE收录,标志着该期刊进入一个嶄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极大地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3.5 注重人才培养,建设“高、精、专、新”编辑队伍是保障
“致天下之治者在天下”。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国之大计。在新时代新环境下,努力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业务精、专业化、创新型的编辑队伍,是新时代出版业改革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推动期刊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
急诊医学期刊编辑要具备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在编辑工作中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努力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做好“把关人”的工作。在编辑工作中,不仅要做好一名专业的“文字匠工”,具备策划、组稿、审读、编校的专业能力,更要具备打造精品的专业意识和一丝不苟、求实的“工匠精神”,具备新时代编辑该有的“精气神”[18]。要不断学习,更新出版专业知识与医学知识,了解医学领域的学术进展和动态,掌握并运用专业知识于编辑实践中,争取成为编辑领域中的内行专家。创新型编辑则是时代发展对编辑的必然要求,在互联网时代下,急诊医学编辑也应顺应时代,具备互联网思维,要结合实际工作,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等手段,努力创新期刊内容策划、运营方式、宣传推广等各个阶段,推动期刊出版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提供智力,为期刊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医学期刊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急诊医学期刊不仅要引进人才,更要留住人才。既要从国内外引进优秀的编辑,也要积极开展培训来提高编辑业务素质和水平,建立激励与绩效评价机制,充分调动编辑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期刊事业的发展奉献青春与热血。
4 结 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1)本研究选择的调查对象大多为急诊医学科研的工作者及医生、护士和学生等,基于学术研究及工作需要,需要查阅大量相关的急诊医学论文,因此,急诊医学期刊普遍具有较高的知晓度,但大多数(78.36%)调查对象都是不定期选择个人感兴趣的内容来进行阅读,鲜有读者会定期阅读期刊和从头到尾阅读期刊,阅读频次及深度阅读结果并不理想。(2)调查对象对栏目的认可程度差距较大,对栏目的平均认可度为40.90%,总体认可度不高。读者阅读需求目前仍然偏向于贴近于临床实践的文章,对于与临床贴近性较差的栏目可以适当调整报道策略,尽量选择刊发对临床工作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的研究。(3)对调查对象内容需求满足程度分析发现,调查对象普遍对急诊医学期刊内容满足度较高,了解国内急诊医学动态和成果、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及积累临床或实验等工作经验是读者群体最关注的内容需求。(4)在期刊服务方面,有62.69%的调查对象认为急诊期刊最需要加强的是文章内容的建设,网站、微信平台建设(61.94%)也是调查对象认为急诊期刊亟需加强的服务,体现了调查对象对期刊移动终端阅读开放的诉求。(5)无论是知识转化与应用,还是分享期刊内容行为,仍有将近一半的受众认为期刊对其启发不大,大多数人只是偶尔会将其应用于临床或分享给他人。
未来急诊医学期刊仍需要不断提升传播效果,真正发挥期刊传播学术思想和成果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我们认为提升传播效果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要狠抓内容质量,吸引优质稿件,加强组稿,提升期刊的学术水平和质量;二要加快媒介融合,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和数字化平台等互联网新技术,大力发展网站、微信、微博、App等为载体的传播渠道,扩宽传播手段,扩大传播效应;三是增进沟通及服务,要在满足受众需求、提升期刊传播力和服务功能上还要下工夫;四是“走出去”宣传,不仅要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期刊展会等进行对内宣传,更要对外传播,提升国际话语权,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五要注重人才培养,努力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养、业务精、专业化、创新型的编辑队伍,是推动期刊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
总之,本研究对急诊医学期刊在受众中的传播效果进行问卷调查,该数据对我国急诊医学期刊的价值评估及其改革与发展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但本研究仍存在样本量较少、调查方式较单一、问卷调查对象结构受限等问题,尤其是问卷通过学术会议发放,学生群体较少,数据来源不够全面,难免导致调查数据存在一些偏差。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继续扩大调查对象的范围,采用更科学、更系统的调查方式来深入研究急诊医学期刊的传播效果,为推动期刊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更好的建议或对策。
注 释
[1][美]哈罗德·拉斯韦尔著;何道宽译.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36-36
[2][6]周洪铎.应用传播学引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312-319
[3]张卓.从“效果”到“影响”:西方媒介效果研究的历史考察与反思[J].新闻与传播评论(辑刊),2008:126-126
[4]人民网.习近平:坚持军报姓党坚持强军为本坚持创新为要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思想舆论支持[EB/OL].[2015-12-27].http:// jhsjk.people.cn/article/27981000
[5]陳晶晶,余明阳,薛可.网络群体传播效果实证研究述评与整合模型初探[J].当代传播,2019,35(1):38-41,45
[7][8][9]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88-189
[10]李伟,关卫屏,游苏宁,等.医学期刊读者阅读需求调查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3):419-422
[11][14]游苏宁,陈浩元,冷怀明.砥砺前行实现科技期刊强国梦[J].编辑学报,2018,30(4):331-335
[12]杨晋红,王娜.学术期刊编辑快速判断文稿价值的几个视角[J].编辑之友,2018,(4):93-96
[13]刘冰.新时代中国生命医学的使命与担当[J].编辑学报,2018,30(5):441-445
[15]代艳玲.科技期刊传播质量与影响力提升途径与实践[J].编辑学报,2017,29(3):222-224
[16]刘钊.民族高校科技期刊的传播力现状评析与发展对策:以北大核心民族高校科技期刊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10):1022-1028
[17]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百度百科[EB/OL].[2016-12-31].https://baike.baidu.com/item/World%20Journal%20of%20Emergency%20Medicine/12031085
[18]宋永刚.新时代如何加强编辑队伍建设[J].中国编辑,2019(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