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字舞金石 方寸见乾坤

2020-04-07 17:46张鑫
大学生 2020年1期
关键词:刀法印章篆刻

张鑫

专业篆刻教学27载

同学们陆续刻制完成,老师开始点评作品,“你的用刀很稳,线条也很有力度,但是印泥用的不好,印花过于模糊。” “你的刀法掌握得还不熟练,很多地方都出现了跑刀,回去要多加练习。” “你的文字刻反了,山水刻成了水山,这种低级错误在考试的时候千万不要犯,否则我给你不及格,哈哈!”

宫老师的这门篆刻公选课从1993年开始,至今已经开了27年!

宫晓东老师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他的专长是企业档案管理,他在本学院开设的课程也是现代企业档案管理、信息法规与政策等信息管理相关课程,但是宫老师兴趣广泛,他的研究领域并不局限于信息管理,而是涉及到书法、国画、篆刻、摄影等众多艺术领域。他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两门选修课--《篆刻学》和《摄影艺术概论》,可以说,这两门课程的开设都是源于宫老师的业余爱好,而这两门课程的火爆,也让宫老师在全校闻名。

“中国篆刻艺术”进非遗

宫老师的《篆刻学》课程为3个学分,每次课的时长约为2.5个小时。一般宫老师会把课程分为两个环节,前半部分讲授理论知识,后半部分带领同学们进行篆刻实践。理论知识的讲授极为复杂,不仅包括从先秦时期开端的印章艺术发展史,还要讲授中国特有的书法字体——篆字的发展演变,也要讲授印稿的设计。

宫老师会告诉同学,中国篆刻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等技法)结合起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图形为表象并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记忆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至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

早在37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中国人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锐利,笔意劲秀,已经显示出古代文字朴拙天真的审美风貌。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为“印”。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在古代,玺印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时象征权力和凭证的信物。比如大名鼎鼎的“传国玉玺”就是国家和皇权的象征。

2009年,“中国篆刻艺术”与蒙古史诗、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中国剪纸、中国雕版印刷技艺等共86个项目一起,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欲知“篆法”,先知“六书”

宫老师对理论的讲述极为细致:在讲述篆刻的起源的时候,他会对中西的古印章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帮助同学们理解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在讲授篆字的发展演变时,他又会深入到“六书”的造字方法,并针对假借、会意等每一种造字方法都举出很多具体的汉字实例;在讲授文彭的篆刻艺术时,他又会深入解读文彭的“章法刀法论”,在对文彭关于章法和刀法的理论的分析中帮助同学们理解中国美学的博大精深……

实践部分则是同学们的课堂训练,老师会布置一些刻章的小作业,老师亲自示范之后要求同学们当堂完成。

篆刻这门艺术主要分为篆法、章法和刀法。所谓篆法,就是篆字的使用方法,如何保证一方印章内使用的所有篆字做到字法正确、出处可靠,这看似简单,其实也要做大量的查阅工作。章法是指印稿设计中的分朱布白,朱,就是印泥所占面积,白,就是刻空部分所占面积,如何让字和字之间达到和谐统一同时又巧妙出奇,能够让人眼前一亮,这其实是印章创作过程中最难的一个环节。而所谓刀法,就是使用刻刀的方法,主要分为冲刀和切刀,这要在篆刻实践中慢慢理解和掌握。

比起较为抽象的理论,篆刻实践环节更能调动起同学们的兴趣。在进行了一整天的知識学习之后,晚上来到宫老师的课堂上进行刻章,这也不失为同学们放松的一种方式,而且自己亲手创作出一方精美的印章,成就感和满足感爆棚。由于绝大多数同学是零基础,刚开始的几节实践课宫老师并不会布置特别难的篆刻任务,而是通过视频放映和亲自演示相结合的方式手把手教给同学们篆刻入门的基本知识。从材料准备到挑选石料、从水印上石到边款刻制,这些具体的工作宫老师都会一步步教会给同学们。同学们从最初的篆刻小白,到最后能完整地设计并制作完成一枚印章。

初学篆刻同学的作品

初学篆刻同学的作品

移情“山水”

记者听的这次篆刻实践课,同学要完成一枚印文为“山水”的印章刻制,由于课程刚进行了五周,同学们的实践能力还不是很强,这节课的作业也较为简单。宫老师先是在黑板上为同学们设计好了三个印稿,这三个印稿在文字布局上各不相同,然后由同学们自行刻制。

高校里的大学生们面临很多压力:绩点、英语成绩、学生工作、实习求职、考研保研、海外留学等等,在繁忙之余,还有多少同学可以真正静下心来去练习书法、篆刻等学习周期长、见效慢的中国传统艺术?宫老师对自己的课堂充满了信心,开课二十多年里,每年都能迎来篆刻爱好者。

事实上,人大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可谓是门类广泛、五花八门,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涉及到非遗的传承。从《昆曲赏析》到《书法基本技能训练》,从《西方古典音乐》到《古琴赏析》,从《聆听民乐》到《国剧艺术大观》,一门门看似无用的艺术赏析和实践课在潜移默化中陶冶着同学们的情操,净化着同学们的心灵,使同学们在与艺术的亲密接触中感悟美、欣赏美、追求美……

责任编辑:钟鑫

猜你喜欢
刀法印章篆刻
我们有印章咯
刀法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篆刻
自制橡皮印章
每日挥刀五百下
用劲刻
庞说篆刻(十一)说临摹
《三十六计》篆刻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