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鑫
晦涩难懂的哲学让我的学习之路充满了挑战,面对烧脑的逻辑推理和概念演绎,尽管有时候我也会叫苦不迭,但是长期的哲学训练确实培养了我的理性思维能力。优美隽永的诗词,无论是“金戈铁马阳关”的崇高和壮烈,还是“杏花烟雨江南”的优美与婉转,都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增加了我的审美体验。
我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人大哲学院无论是哲学教学,还是科研实力都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在这样得天独厚的专业学习环境中,我努力地学习哲学专业知识,与此同时,又保持着自幼对古典诗词的爱好,于是我的研究兴趣自然地定格在诗词美学领域。
中国几乎所有的哲学系都是这样的课程设置模式:以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干,同时开设其他若干二级学科相关课程,如美学、伦理学、逻辑学、科学技术哲学、宗教学等,但我们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作为全国最大的哲学院之一,与别的学校的区别在于还增加了一些方向,如政治哲学和管理哲学,本科生还设置有PPE(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人文科学实验班。
各个学校哲学系由于自身的师资力量、学科优势以及学校特色等情况的不同,开设的具体的课程也会有所差别。比如以理工科见长的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其哲学系的课程设置中就更多的是科学技术哲学方面的课程,以政法见长的中国政法大学,其哲学系的课程设置中政治哲学、法哲学方向的课程必然会更多。无论怎样变化,中西马都是基础。就我们人大来说,本科生的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的学习都会长达两个学期。但是哲学家们的思想实在是太博大精深了,我们也只能择其重点进行初步的了解。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之外,我们学院还开设了读书班,由老师带着对哲学经典进行深入研读,比如我们这学期就有《理想国》《悲剧的诞生》《小逻辑》《存在与时间》等读书班。此外,众多的学术讲座也帮助我们拓展学术视野,了解学术前沿。在人大,各个学科领域繁多的学术讲座简直让人眼花缭乱,具体到我们哲学院,平均每周都会有10场以上的讲座。而面对无限的讲座和有限的时间,我们经常不得不忍痛割爱。
我从小就喜欢诗词,进入人大后,加强了对诗词的学习。人大有文学院和国学院,这两个学院都有着一批专门从事古典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在专业课程之外,我会去选修和旁听一些古典诗词课。这个学期,我就旁听了文学院朱子辉老师的《<红楼梦>诗词赏读》、冷成金老师的《诗词经典研读》和国学院刘洋老师的《<诗经>研读》等课程。文质彬彬的朱老师在《<红楼梦>诗词赏读》课程的讲授中不仅仅聚焦于小说中的诗词作品本身,也密切联系小说故事情节,在他深入浅出的讲解中我逐渐了解到这些诗词作品不仅仅极为贴合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更是无形中暗示了人物的最终命运,让人不禁感慨曹雪芹先生巧妙的情节设计、伟大的故事构思能力。
高校艺术展
图书馆众多的诗词研究书籍也是我学习诗词的一个宝贵的資源。我最喜欢叶嘉莹先生的作品,叶先生擅长以西方的文学理论来分析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开辟了一条极具创造性的古典诗词研究路径。叶先生的作品多是其现场演讲的整理稿,极具可读性。读叶先生的书,在其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中,我不仅对诗词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更被她那种历经生活磨难却不改诗词初心,立志研究诗词文化,传播和弘扬诗词文化的决心所深深感动。
此外,学校也有很多关于诗词的讲座,不仅会邀请学界的学术大牛,也会邀请一些优秀的自媒体作者。前不久,著名的自媒体原创作者六神磊磊就来到了人大,以李白诗词作品中对山的描写为切入点,对李白一生的漫游经历做出了自己的解读。
持续不断的学习和积淀使得我对诗词的理解逐渐加深,2018年我有幸登上了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在美轮美奂的主舞台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诗友们切磋琢磨、相互学习真的是人生一大快事。
晦涩难懂的哲学让我的学习之路充满了挑战,面对烧脑的逻辑推理和概念演绎,尽管有时候我也会叫苦不迭,但是长期的哲学训练确实培养了我的理性思维能力。优美隽永的诗词,无论是“金戈铁马阳关”的崇高和壮烈,还是“杏花烟雨江南”的优美与婉转,都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增加了我的审美体验。
哲学这个大的学科门类下有很多的二级学科,其中美学这个研究方向和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基于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选择自己的研究领域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国美学。中国美学的研究离不开画论、诗论、书论、乐论等,严羽的《沧浪诗话》、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都从哲学的高度高屋建瓴地分析了历史上的那些诗词经典。对诗词作品本身的研究和对诗论的研究是目前我的关注点,我现在关注的一个课题是魏晋时期诗歌当中呈现出的生命意识,我力图通过对诗歌本身的阅读和对当时哲学背景的分析,来对这个时期魏晋士人对于生命的看法作出理论上的解读。
文学和哲学同属人文学科,但是其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各有不同。我认为文学更多地关注作品本身,比如同样是对于诗词的研究,文学可能集中在诗词格律的变化、文学史的考证、作家的写作风格等方面,而哲学则会更多地关心作品诞生的社会背景、作者在作品中传达的哲学思想,美学则会探讨作品呈现出的整体面貌和审美特征。通过哲学思维的训练和文学作品的熏陶,我在进行诗歌文本解读时也有了更为全面的思考。
除了对于诗词的热爱外,我还喜欢国画、篆刻、书法等传统艺术,这些爱好和我的哲学专业学习相得益彰,学术上的思想碰撞和艺术上的审美实践有机结合,共同勾勒出我的多面人生。在这样充实的学习生活中,艺术和哲学的碰撞带给我强烈的冲击力,哲学的思考带给我缜密的思维,艺术的熏陶则使得我拥有一颗“爱美之心”。
责任编辑:钟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