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文娟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进步,各民营企业也得到了更多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全面预算管理作为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也越来越受到各大民营企业的重视。但就目前情况看大部分民营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都存在些许问题,民营企业只有对全面预算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才可以提出更好地加强自身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措施,企业才能得到更加长远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民营企业 全面预算管理 原则 问题及对策
一、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与特点
全面预算管理主要包含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三个方面的工作,是对企业未来在某一时期目标的反映,且对企业经济指标进行了量化,是对企业经济活动和财务活动总的预算。与以前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相比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长期性。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内的有效实施促进了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的调整工作都要以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为出发点,在抓住短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能忽略长期效益。第二,首要性;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影响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其制定过程就是对预算目标的细化和分解,预算考核工作则是将预算预期执行结果与实际执行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并将其作为开展考核和奖惩工作的主要依据,由此可以看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第三,整体性。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内的推进需要全体员工、全体部门的参与,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工作,是一种针对企业整体的预算工作。
(二)全面预算管理内容
全面预算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如经营预算、财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第一,经营预算。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经营预算主要以实物量指标和价值量指标反映企业收入与费用的构成情况,其主要包括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采购及消耗预算、销售预算、产品成本预算、直接人工預算、制造费用预算、期末存货预算、销售和管理费用预算。第二,财务预算。全面预算管理中的财务预算主要以价值量指标反映企业经营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结果,其主要包括现金预算、预计损益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第三,专门决策预算(资本支出预算)。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专门决策预算主要与企业长期投资业务有关,故又称之为资本支出预算,其主要是对企业不经常发生的业务和一次性业务的预算,比如车间改造业务的预算等。
(三)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推进具有以下四个作用:第一,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内的有效实施可以将企业内的各项资源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安排,实现对资源的高效整合和分配。第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在企业内的不断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在此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对经营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预测,实现对潜在风险的有效规避,不仅可以促进企业更加平稳的发展,还可以为企业绩效考评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可供参考的信息支持。第三,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而言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可以使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得到提升,有效减少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一些不必要的消耗,对企业持续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第四,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实施可以实现企业对预算的科学控制,推动了企业预算控制目标的实现,对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民营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原则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我国民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民营企业要切实遵守好以下四个原则,如规划性原则、程序性原则、时间价值原则、效益性原则,使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发挥真正的作用。
(一)规划性原则
民营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要根据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和实际经营情况提前进行规划,并制定相应的项目方案,可以为后续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全面科学的信息参考,有利于提高预算工作的质量和成效。
(二)程序性原则
民营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需要严格遵守程序性原则。在此过程中民营企业需要做好以下三点:第一,企业需要提前开展预算规划工作。第二,企业要以预算规划工作为基础开展相应的工作,并根据工作实施情况及时对预算进行调整和控制。第三,企业要对预算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各项工作进行优化,实现对预算的有效控制。
(三)时间价值原则
民营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需要坚持时间价值的原则。由于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企业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使用,而资金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时间价值,企业现在的资金比未来的资金更加具有价值,因此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需要对资金提前进行规划,确保资金可以正常的流通,不仅可以有效避免企业资金短缺问题,还可以保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效果。
(四)效益性原则
民营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需要切实遵守效益性原则。在此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对资源的科学分配和有效管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获得更加长远稳定的发展。
三、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意义
(一)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战略目标作为民营企业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和科学规划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开展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在此过程中民营企业可以利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对战略目标进行更加科学的分解和细化,并将其分派到具体的责任部门,各部门通过对各自经营目标的实现共同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对民营企业而言,其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可以为企业内部管理工作提供更好的平台。在此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预算为基础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过程控制。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企业全员都需要参与到预算管理工作中,使企业利益与部门及员工的个人利益挂钩,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三)有利于企业财务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
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民营企业可以加深自己对企业实际经营运转情况的了解,制定出更加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财务资源分配方案。在此过程中企业的财务资源可以在各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流动,各部门、各业务之间可以得到更好地协调和整合,企业财务资源的使用效率也会有所提升。
(四)有利于企业动态管理的实现
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推进可以提升其预算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预算管理工作更符合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在此过程中民营企业可以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对预算工作进行预期和管理,可以为企业预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数据上的支持。同时,民营企业以此为基础建立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也可以为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其可以实现对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整合。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提升,企业预算管理工作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对企业动态管理的实现十分有利。
四、民营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
就目前民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现状来看,部分民营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缺乏较为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其主要体现如下:部分民营企业在内部并未设立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机构,一般情况下的预算管理工作都是由总经理和财务部门负责人负责,比如在某些民营企业中有关资金计划的制定都是由财务部门负责,并由总经理和财务部门强制下达。另外,在实际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部分民营企业并未对预算的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进行分析,在预算分析方面也并未制定较为科学全面的分析报告制度。这种缺失的预算管理制度无法给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支持和保障,企业发展及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必然受到影响。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低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提升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也是民营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就目前情况看,部分民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都比较低,其中一个较为主要的原因就是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民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未得到较为科学有效的应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有些民营企业直到现在也没有较为完善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在大多数预算管理工作中也只是利用电子表格进行预算的编制。第二,部分民营企业的预算管理系统与企业其他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相互独立,部分信息和数据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交流和共享,在部分信息数据的输入上依然依赖人工手动输入,所输入数据的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极易影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效率。
(三)预算编制与经营目标之间存在脱节现象
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预算编制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此过程中民营企业需要将年度经营目标进行分解和细化,并将其反映在预算表格中。但就目前情况看很多民营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都未将预算编制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结合,致使企业的预算编制工作与经营目标脱节。比如在某民营企业的经营目标中要求提升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但是在实际的销售预算和生产预算中相应产品的销售和生产比重并不高,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极其不利。
(四)预算执行工作不到位
就目前情况看部分民营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加强预算编制工作的同时忽略了对预算执行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导致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成效下降。部分民营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并未做到全部门、全员参与,其预算执行工作往往由财务部门负责,其他部门在其中的参与度极低。但是由于财务部门自身管理权限的限制,其无法掌握其他部门的实际运营情况,难以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和追踪,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难以得到保证。比如,某民营企业的人力管理部门每月都会将各个部门人员的出勤情况整理成相应的表格交于上级部门,但其在此过程中并未将其与各部门的经营目标结合起来,对相应的项目实施工作缺乏较为深入的了解和分析,预算执行报表缺乏较为实际的意义,对后续相关工作的开展没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五、民营企业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全面预算组织体系建设
民营企业在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需要根据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及实际发展情况对现行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在此过程中民营企业需要建立由全面预算决策机构、工作机构和执行结构三个层次组成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其中全面预算决策机构由民营企业董事会负责,其工作内容主要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制定年度预算方案,并确定企业预算的总目标,随后报由股东会进行审批;全面预算工作机构一般由民营企业总经理、财务总监或副总经理负责,其他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其工作内容主要是对各部门提交的预算草案、预算执行分析报告等进行审查,并对预算业绩评价方案进行审议;全面预算执行机构是民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日常机构,其一般由民营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主要负责对各部门预算草案进行汇总和编制,并对预算的实际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同时还要定期提交预算执行分析报告,以便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预算进行调整。同时,全面预算执行机构还需要组织有关部门对预算执行过程及执行结果进行评价,推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民营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引入相应的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在这个方面民营企业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第一,民营企业要加强自身信息设施设备的建设工作,以便为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促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第二,民营企业要加强现在内部各管理信息系统的整合改造工作,通对其进行更新和升级加强预算管理系统和各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联系,提高信息数据交流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促进信息共享的實现。第三,民营企业在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对各个部门和人员在信息系统中的职责和权限进行分配和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信息数据的安全性,降低商业秘密泄漏的可能性。
(三)制定清晰明确、可行性高的经营目标
民营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要制定清晰明确、可行性高的经营目标。在此过程中民营企业要以财务指标、节点指标和可量化指标为主。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在制定经济目标时要以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为基础,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市场环境和企业实际运营情况,参考往年数据制定出科学性更高、可行性更高的经营目标,对后续业务预算编制和财务编制工作的开展有重要作用。
(四)加大全面预算管理执行力度
民营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需要加大全面预算管理执行力度,在此方面企业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第一,民营企业要结合自身整体的预算指标对企业和员工之间的经济利益进行明确,并将预算执行情况与相关部门及员工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从侧面促进预算的有效执行。第二,民营企业要以经济职责体系为基础对现行的考核体系进行完善,以便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更加全面、科学、公平、公正的考核。第三,民营企业需要加强自身考核体系的建设工作,并在此过程中对各部门的预算管理职责进行明确,以便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预算进行调整,工作人员也可以根据预算实际执行情况更好地开展考核工作。第四,民营企业要根据实际需要对现行的预算执行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使内部管理工作得到更加有效的落实,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推进十分有帮助。
六、结束语
本文以民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为基础,首先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了概述,然后对民营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原则和意义进行介绍,最后对民营企业推进全面预算管理时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希望对民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彭英晓.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师,2019(18):20-21.
[2]卢雪英.全面预算管理在民营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纳税,2019,13(24):271-272.
[3]缪文静.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15):169-170.
[4]蔡军.民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 2019(11).
[5]陈娟. 简述全面预算管理在民营企业中实施的优化策略[J]. 财会学习, 2019, 215(06):68-69.
[6]陈建芬.全面预算管理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市场,2019(32):106+112.
[7]李延洪. 民营企业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探讨[J].财会学习, 2019(25).
[8]刘玉凤.民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及其優化策略[J].中国商论, 2018, 774(35):169+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