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昌丽
2019年3月,青岛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 “学深圳、赶深圳”目标,并确定分批次选派青年干部到深圳的企业和协会中去,用心体悟实训,提升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即“三化一型”)的素质和能力,解析深圳发展的密码,取回学赶深圳的真经。2019年8月28日—2020年1月12日,已在共青团岗位工作近十年的我,有幸成为青岛市赴深圳第二批体悟实训队一员,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进行了为期140天的体悟实训。这既是一次在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跨界充电之旅,也是一段挂起职务当职员,深入基层、走进青年、淬炼成长的宝贵经历。
说起青岛,人们会想到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想到海尔、海信、青啤等驰名世界的品牌企业。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岛主持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时,要求青岛“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019年夏天,青岛又迎来了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和国家自贸试验区这两项国之重任,被寄予厚望。
青岛不仅仅是山东的青岛,更是中国的青岛,世界的青岛。
如何在全球的坐标系中定位青岛,积小胜为大胜,以量变求质变,从“追赶者”变为“引领者”?如何建设具有“开放、现代、活力、时尚”个性特质的国际大都市?
向强者看齐,目标——深圳,是青岛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定。
搞活一座城,首先要搞活这座城的人。包括我在内的两批次307名来自青岛党政机关的青年干部,暂时不再是公务员,而成为深圳公司的职员,深度融入深圳、解码深圳,成为青岛和深圳这两座城的链接与桥梁。
“如果你爱青岛,就从现在开始,如果你爱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就从今天开始。”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在给第二批体悟实训队伍远赴深圳壮行时的讲话,让我们每一位前行者感受到了温柔的力量——爱,又何尝不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个小的家庭,组成一座城,一座一座城,再汇成一个国。从我们踏上深圳土地的那一刻起,家与国、人与城的情怀已经真切相融。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团的干部必须提高工作能力,要有“本领恐慌”的忧患意识,要敢于到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砥砺品格,提高本领。在当下新知识新技术日新月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的知识爆炸的时代,如果我们自己的知识水平、见识程度跟不上广大青年,同广大青年没有共同语言,就很难实现引领青年的工作目标。此次赴深圳体悟实训,对于专职团干部的我来说,能够在两个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之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最前沿——深交所挂职锻炼,是一次难得的提升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素养的好机会。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140天里,我与队友们全情投入,在真干实干中深切感受深圳这座城市,研机析理、广结人脉。我们身临其境学,深入其中悟,工作日在单位熟悉流程、对接业务,周末参加集体参观学习、沟通交流,晚上小组学习、梳理总结,实训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我将自己变身为职员、学员、研究员。4个月来,认真研读相关书籍,如饥似渴恶补金融市场知识和IPO发行审核业务,参加实训单位各种会议、上市仪式、内部培训40余次,走访拜会深圳金融局、前海管理局、福田政务服务中心、达晨资本、美的资本、招商银行、平安集团、华为、腾讯、正威等各类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50余家,参加海博会、文博会、高交会、金融科技全球峰会等各种路演、论坛、讲座、展会30余场,足迹踏遍莲花山、华强北、中英街、产业园、展览馆等各个角落。牵头调研“深圳政务服务为何如此高效便捷”课题,围绕社会组织、资本市场、时尚创意、法治化建设、社会治理、政务服务、青年工作等内容撰写调研报告、意见建议和心得体会10余篇。积极参与筹办“深交所第十八期金融办之家”培训活动,参加2019年第三期《金融办之家》杂志组稿。个人撰写的多篇意见建议和新闻报道以简报或专报形式,获得市委主要领导批示。
140天,我看到了深圳这座城市的蓬勃活力,更从中找到了青岛的差距和不足,悟透了深圳经验的“脉络”“穴位”及其发展的内在逻辑。这样沉浸式的学习和感受,是锤炼“三化一型”的最好方式,“深圳”不再是一个名词,而化为一颗颗种子,内蕴胆魄和智慧,深植到我和队友们心中。
体悟实训关键在“实”,要想透、说清、干实,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实干争先。作为一名团的干部,更要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充分激发蕴藏在青年身上的创造能量和活力。
实训期间,我抓住一切机会搭平台、扩人脉、引项目,让体悟实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围绕服务上合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助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这个课题,我先后拜会了深圳当地一批有对俄合作的知名企业、创投机构和研究学者。在上级团组织大力指导支持下,积极统筹国际国内两方资源,发挥青深两地青年外事工作优势,牵头在深圳成功举行“相约青岛、共赢未来”中俄青年地方经贸合作推介会,邀请100多名来自俄罗斯、深圳、青岛的青年企业家参会,展示了青岛良好投资环境,分享中俄青年国际创业故事,发布了第一届上合青年创业实训营活动情况,有力促进了青岛在产业政策、深圳在资金技术、俄罗斯在人才科研等方面的链接,会后部分区市还在进一步推进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商洽。
在深圳,我接触最多的是深圳的企业家,其中绝大多数是青年企业家或青年创客。通过调研,我发现青岛、深圳两地青年企业家在人才、项目、资金、技术、应用场景合作等方面有着很大的需求,如何为两地青年企业家成长发展创造条件、搭建桥梁,是我面临的又一个问题。去年12月,在青深两地团委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积极促成了青岛青年企业家协会与深圳青年企业家联合会强强联手,创新成立了青深青年企业家联盟,为两地青年企业家相互学习、共创共赢、携手发展搭建了新平台,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不仅如此,我还与后方同事一道,推动成立了青岛市青年金融人才协会;与队员们一起投身双招双引、名优特产推介、双城法治合作等一系列工作中来,着力搭建起青岛深圳交往交流交融的“1+N”“青深”系列活动和平台。
鸡蛋从内打破是生命,种子从内生长是力量。
深圳140天,我真切感受到了深圳思想解放背后敢闯敢试的改革精神,感受到了有限政府背后有效作为和市场化、法治化的优良环境,感受到了以人为本、“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包容胸怀,感受到了创新求变、实干争先的拓荒牛精神。对争做“三化一型”干部的逻辑起点、着力重点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和把握,对读懂企业、读懂企业家、读懂青年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和感悟,学会了用专业的思维来思考问题,用专业的方法推进工作,把工作做精准、做细致、作出成效。
深圳只是“大学堂”,青岛才是“主战场”。“让青年更舒服”“让企业家更舒服”已经像种子一样深深植入我的心底。回到青岛的一个月,我与同事们分享所学所思所获,激发“头脑风暴”, 策划推进青鸟计划、青年驿站等一系列服務青年新举措,凝聚起加快青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体悟实训既打开了一扇窗,更竖起了一片帆,推动了青年干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工作方法等各个方面的深刻变革,必将汇聚起磅礴青年力量,在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征程中奏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