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丹丹
摘 要:预算主要是对单位的资金未来使用情况进行科学的安排和统筹规划,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一般采取全额预算管理,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对收支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合规性进行科学的监督。而预算绩效管理主要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也就是对拨款数额的使用结果进行综合述评,对资金支出后的效果、受益者的满意程度等绩效进行评价。本文将就我国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保障措施,旨在为能够进一步探索一种真正符合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运行的新机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 预算绩效 管理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事先进行各项业务的规划,而对每项经济事务的每一步决策都需要事先做出周密的分析和准备。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关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加大了行政改革的力度,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这也是我国政府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因此,研究和分析我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几方面
(一)绩效评估管理准则落实不到位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影响工作质量提升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方法单一死板的问题,未建立明确的评价考核标准,致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积极效应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二)绩效指标不明确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主要涉及预算资金的使用以及预算资金使用行为的监督,会对国家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升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要实现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建立完善的财政预算系统是最根本的条件。例如:一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普遍比较繁杂,工作责任落实不明确;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中每个部门都有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缺乏统一的标准,从而加大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难度系数。
(三)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不全面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工作的质量不仅会影响单位的月度绩效,也会给单位的年度整体绩效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高质量的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相关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正。例如:多数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都缺乏足够的认识,未建立完善的考评制度,正常工作无法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导致在预算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无法真正落实到位。
(四)缺乏科学的绩效管理理念
借助科学的绩效管理理念来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够有效促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提升。近几年,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很多单位都在努力进行创新和改革,但是工作效果普遍不佳,如:由于缺乏正确思想的有效指导,致使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预期效果与实际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严重影响了国家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升。
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建立统一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要想保证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益,工作人员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统一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协调单位内部不同部门的工作职能,细化分工,确保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有自己的责任。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要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上至单位管理人员下至基层工作人员都要遵守这一制度,保证绩效评估工作开展的公平性,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推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开展方面的积极效益。
例如:农林水务和执法部门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虽然两者具有不同的职能,但是,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两个部门依然存在较多的职能交叉,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在保证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统一的前提下,允许两个部门采用不同的方式落实相关制度,如此,一方面能够有效减少部门之间的工作冲突,一方面能够充分体现部门的职能特点,保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高质量开展的同时,使其积极效益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实施多样化的绩效管理模式
针对不同业务职能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和不同运行模式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尝试选择不同的预算绩效管理方法。因此,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在保证合理性的基础上,有效提升灵活性,工作的开展要充分考虑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例如: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部分职能部门组织结构相对单一,此类部门在開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就可以对相关的审批环节和工作流程进行简化,如,根据农业水务以及执法部门的具体工作情况,针对其工作性质制定差异性的绩效管理,如,根据农业基层事业单位工作情况制定绩效管理模式、根据水务工作岗位性质制定绩效管理模式、根据执法部门的工作要求制定绩效管理模式,使得多元化绩效管理模式更符合不同的岗位。多元化绩效管理模式的实施一方面可以有效节省预算费用,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效果的基础上,切实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三)增强预算绩效管理意识
要想真正实现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整体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提升,加强对相关工作负责人员的专业培训是首要任务,除此之外,要在本单位范围内宣传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鼓励员工参与工作实践,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真正实现群策群力的效果。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体系,单位可以选择相关工作落实比较彻底的人员作为榜样,通过榜样力量的充分发挥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充分落实。
(四)深入了解和落实预算绩效管理评价工作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不仅要加强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同时,对于相关考评制度的落实工作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深入了解预算绩效管理评价工作,不断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方案的完整度,根据实际情况持续对预算绩效管理方案进行优化,确保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够高质量的展开。另外,应严格落实预算绩效管理评价工作,并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保证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性。例如,全面调查了解项目开展的实际效果,走访与项目有关的供应商中介等,了解他们及相关惠及人群对专项、项目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等。对于一些基建项目可以进行实地考察,了解项目周边环境等具体的流程,确定项目的真实性,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避免问题扩大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营的过程中资金紧张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只有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得到了保证,我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提升,在实际落实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单位管理人员和相关工作的负责人员要能够抓住重点,提升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谭群.浅议如何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J].财会学习,2019(32):76-77.
[2]杨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29):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