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静 郭晓熠
【摘要】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建设是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发展、提升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在阐述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建设基本内容和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意义和存在的困境,探讨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品牌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党建 品牌建设
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作为党建工作的基石,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实稳固,才能发挥坚强战斗堡垒的作用。将企业管理过程中运用的“品牌”理念引入到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以党建工作品牌打牢基层党建根基、助推基层党建活力,是一种提升高校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的一种创新方式。
一、党建工作品牌的基本概述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使企业在市场运行过程中更具有普及度、知名度和美誉度。党建工作品牌指的就是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学习借鉴品牌化的思维理念和工作方式,提炼总结出党建领域中具有特色亮点、能够得到党员群众较高认同感的优秀成果与成熟经验,形成的一种党建工作理念、标识或者载体。
二、党建工作品牌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高校内涵发展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作为地方高校,要在日益激烈的高校竞争中崭露头角,需要结合自身优势特点,实现从外延发展到内涵发展的转变。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的创建就是运用了本校的专业等特色,融合了开放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和典型的案例,塑造独特的党建品牌,带动全校师生形成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助推高校教学、科研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进而加强高校的内涵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很多高校的党建工作品牌创建主要围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标准,在结合各自学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采用特色创新和个性鲜明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进一步强化和彰显党组织和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将广大师生党员紧密地凝聚在品牌创建的氛围中去,让基层党建工作不再“虚而不实”,而是更加“深接地气”。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注重党支部工作创新研究,鼓励基层探索务实管用的创新做法,例如某体育院校基层党组织利用其体育专业特色,定期组织师生党员开展“太极拳进社区”活动,向周边社区居民普及太极拳,身体力行国家“全民健身”的号召。注重开展党员激励、关爱和帮扶工作,设立“党员示范岗”等党员亮身份活动,激发党员在党建品牌创建中的积极性和使命感,吸引更多党员投身到服务师生、服务社会中。
(三)有利于整合党建资源,实现资源交换和优化配置
在创建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建工作“品牌”效应,吸引更多师生融入到“品牌活动”中去,高校需要运用品牌化的管理模式,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分析现有的人、财、物等各方面优势资源,挖掘潜在的可开发资源,以特色品牌作为抓手,以创新的理念、创新的内容与方法、创新的工作模式,对各类资源进行整合并实现资源交换和优化配置,从而策划出最优的实施方案,取得典型经验和优秀成果。
二、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品牌认识不够到位
由于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与商业品牌建设存在很多理念相似,很多基层党组织在品牌创建之初,会将党建工作品牌等同于商业上品牌标识、名称、符号或者传播语,忽视品牌本身所应当蕴含的精神文化价值;在创建过程中,会将党建工作品牌与一般的党建工作相混淆或者割裂,对创建标准内容、品牌特色内涵理解不到位,而是一味强调品牌宣传,例如过分的注重党建工作的别致创新,忽视品牌建设是系统性的、常态化的的工程,活动系统性不强,常出现一个时期一个品牌、一个品牌一个活动的现象,忽视党建工作的应有内涵和实质,导致党建工作只有“品牌”没有品质,品牌喊得响,实效却不大。
(二)缺乏品牌创新理念
党建工作的品牌创建需要用创新理念来指导、创新方法来实施,但是许多高校基层党组织缺乏创新理念,党建工作常常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活动形式刻板、内容单一,主题党日活动不贴近党员的生活实际,往往采用开会或者宣读文件的形式,“党味”不足,缺乏生命力;网页、微信公众号等党建宣传平台更新滞后,导致信息交流受阻,品牌影响力没有建立起来。
(三)制度支撑体系有待健全完善
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战略工程,但是,很多高校目前还存在片面重視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具体业务工作,忽视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建设的现象。片面的观点看法使得基层党组织将党建品牌视为一项短期的或者阶段性活动,从而缺乏科学持久的实施方案、管理办法以及健全完备的品牌培育、阶段性目标、长远规划、宣传推广、评价和管理等保障机制,严重影响了品牌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路径
(一)引入品牌理念,强化品牌意识
为了进一步强化高校党务工作者的品牌意识,创建过程中可以引入现代企业品牌战略理念,用企业管理理念、服务理念、质量理念和经营理念对高校党建工作品牌重新定位与谋划。
一是要引入管理理念。结合高校具体情况,将市场、企业的品牌管理理念融入到党建工作中。首先明确党建工作品牌定位。通过集思广益,对党建品牌的理念、名称、主题、内涵和标识进行科学、明晰的定位。其次是要注重阶段性管理。可采用品牌推进会、现场观摩会等形式,推动创建活动扎实开展;采用中期检查、年终评比的方法,了解党建品牌创建工作进展,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创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力戒形式主义,避免形象工程。最后是要注重对党建品牌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报道。利用学校广播、报刊杂志、工作简报、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手段对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大力宣传和报道。
二是要引入服务理念。围绕高校中心工作,立足服务大局,引导基层党组织在创建过程中把满足师生需要作为落脚点,注重将党建品牌创建与服务社会、服务师生向结合,聆听师生意见、切实帮师生解决群众所急所需所盼,踏踏实实地为师生办好事、办实事,提升学校党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是引入质量理念。创建党建工作品牌要以完善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基础性工程作为前提,用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来引领高校党建品牌创建,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效性,以党建工作品牌创建来促进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四是引入经营理念。在调研总结党建工作经验与方法的基础上,按照“调研—立项—培育—提高,总结—再培育—再提高”的思路,总结提炼基层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和特色亮点,做到由点及面、面上开花、整体推进;运用优质的服务,丰富高校党建品牌的内涵,扩展党建品牌的外延,从而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鼓励创新机制
一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创建品牌过程中需要创新工作思路,丰富工作内容,凝聚创新经验,突出党建品牌的本质内涵。例如通过成立宣讲团的形式,增效师生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创新活动内容。各基层党组织需根据党组织特点,开展多元化的特色教育活动,校级党委也应多对基层的特色项目调研走访,切实掌握第一手材料,并且进行加工提炼,打造本校最具特色的品牌项目。
三是创新宣传途径。运用“互联网+”打造新媒体平台,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和网络系统等手段,了解师生动态、贴近师生生活,实现高校基层党组织信息化的进一步创设与加速。
(三)完善考核机制
一是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制度保障,建立支撑体系,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党建品牌创建的指导、组织、协调和管理等工作,为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创建掌舵把关,确保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二是建立项目推进机制。要将品牌创建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细化措施,不断提升党建工作品牌的内涵,切实拓宽基层党建品牌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三是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标准、岗位工作职责、奖惩条例等,不断提高基层党务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创新意识,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切实提高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整体水平。
四是建立宣传推广机制。党建工作品牌宣传推广要融合理论研究和品牌宣传两个方面,可以采用评比会、观摩会等方式不断深化交流研讨;借用校园宣传栏、展板、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宣传品牌创建活动的经验做法和主要成效,努力營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参考文献:
[1]王荟荃、申素艳.创建高校党建工作品牌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法制与社会,2015.5(上).
[2]刘加养.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品牌建设探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4).
[3]梁伟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实践研究[J].教育管理,2018,(1).
[4]郭济汀.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4,(4).
基金项目:课题项目: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研究,课题编号:2018S08,项目类别:一般项目。
作者简介:秦静(1992-),女,汉族,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郭晓熠(1983-).男,汉族,河南平顶山人,硕士,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