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德行建设之根本

2020-04-07 03:53冯兴淮
新一代 2020年8期
关键词:德才兼备孝道

冯兴淮

摘 要:人们对于人才的标准,提法一直是“品学兼优”、“德才兼备”,而实际只重视“才学”,忽略了人的“品”、人的“德”,尤其是忽略了孝道的教育,这就等于连德行的根本也连根拔起。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学而第一》孝弟既是人之最本然之情,怎么可以没有这种教育呢?

关键词:孝道;德行;德才兼备

一、孝道是德行建设的基础

孝道是区分君子、小人的分水岭。《论语·子路第十三》中子贡问孔子:“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孔子说上等的读书人“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下一等的读书人呢?孔子说:“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再下一等的读书人呢?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从以上读书人层次的区分上可看出孔子的道、孝、义的层次性,宗族称孝的读书人,乡党称悌的读书人实际成为了君子和小人的分水岭,从孔子细微的表达我们可以体会出孔子把“孝”当作做人的基础来讲。

二、孝道是德行建设的根本

(一)孝道是仁爱的根本

仁、人心也。孝悌便是仁根之第一勃郁处。此处养得根活,便枝附叶贯,一齐俱森发了。

《论语·学而第一》中有子就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说,一个人孝顺父母,顺从兄长,就不会犯上作乱,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文学好,知识渊博,那是枝节的,学问之道的根本在自己孝心的开启,孝道的落实上。如此認识并实践就是“君子务本”。

蕅益大师在《论语点晴》中说:"为仁,正是为人。不仁,便不可为人矣。作乱之本,由于好犯上。犯上之本,由于不孝弟。不孝弟,由于甘心为禽兽。若不肯做衣冠禽兽,必孝弟以为人。为人,即仁义礼智自皆具足。故孝弟,是仁义礼智之本。盖孝弟,是良知良能,是万事万物之本源也。”

江谦在《论语点睛补注》中说:“论性则仁为孝弟之本,论修则孝弟为为仁之本。天下大乱之原,自不孝不弟始。孝弟则仁慈兴而乱机息矣。然则兴孝悌之道奈何?曰: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不孝不弟之人而居上位,天下大乱所由生也。”

所以,孝顺之为道,其广大含容一切众生而无外也。可以如同经线成就苍天、如同纬线持守大地,规范圣人,型塑贤者,中国过去的先王修之以成就至善之德,释迦如来乘之以证得觉悟之道。是故儒家之《孝经》云:“所谓的孝,乃是上天之常经也,大地之常义也,是人民之所行也。”佛陀的戒经云:“应当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乃是至道之法,孝名之为戒,亦名为制止。”是故可知不论是世间和出世间,莫不是以孝为根本也。

(二)孝道是一切德行的根本

孔子对学生曾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因此,无“孝”不成“教”。“孝”乃“教”之本,孝为道德之本。有了孝作为根基,一切的教育才能扩展开来,纔真正能化育人民。所以,道德的根本,必须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可见,孝是道德的入口处,也是人的本然状态,轻视不得,马乎不得。

1.孝道最易感应,证明孝道是德之本

从赵良玉、钟茂森著的《母慈子孝:30年家庭教育心得》一书记录的钟博士走过的每一个重要人生阶段以及书稿中赵女士与钟博士母子“孝”的生命体验,已经为我们证得,“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孝为先”;更证得“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所以,人生如果有快捷方式,那便是唯有行孝。

正因如此,古德有云:“堂上有佛二尊,恼恨世人不识,不用金彩装成,非是栴檀雕刻,即今现在双亲,就是释迦弥勒,若能诚敬对他,何用别求功德。”以上经文,古德的言论,确有至理。

大德湘清说: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感应,今西洋科学家亦极注意研究。1954年3月20日台北中央日报刊载李元庆译“神秘的灵感”一文,报道美国杜克大学灵感心理学专家李恩博士,研究心灵感应,极具成就。我国古代书籍,对于心灵感应的事实,颇多记载,如二十四孝中的曾参,他的母亲在家中有事咬着手指,曾参在山中就发生心痛的感应。从孝子曾参的事实看来,可以证明父慈子孝,最易发生感应。古人、今人孝道的实例及今人孝道心灵感应研究的事例都充分证明孝道是德之本,故孝道感应的效果不可思议。

2.以父子有亲为原点的教学可达至德、至道,证明孝道是德之本

《孟子·尽心上》上则说:“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儒教通过真切意义的“情教”,又一度唤醒了人们这种本源的仁、真切的爱,使之如“火之始燃、泉之始达”,既知“爱其亲”,又知“敬其兄”,然后又进一步“扩而充之”,也才可能使人“先立乎其大者”,“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经·圣治章第九》中也说道:“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

圣人的教化之所以不必严厉的推行就可以成功,圣人对国家的管理不必施以严厉粗暴的方式就可以治理好,是因为他们因循的是孝道这一天生自然的根本天性。父亲与儿子的亲恩之情,乃是出于人类天生的本性,也体现了君主与臣属之间的义理关系。因为我们的古圣先贤有这样的认知和发现,所以在我国历代的著作经、史、子、集当中,有人发现文字记载孝道的地方大概有一千多处。

“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中庸》正因为没有超出孝道的德,那么成就孝道之至德,又由孝道之至德凝成孝道之至道便是再科学不过的完美理论与实践了。“孝道”是德行建设的根本,“孝道”思想是科学的,“孝道”思想对于现实人类仍然具有十分宝贵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翟秀娟.浅谈学生孝道教育与责任意识的培养[J].文学教育(上),2019(05):184.

[2]周蕾.孝文化对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及其路径研究[D].湖南大学,2018.

猜你喜欢
德才兼备孝道
论陈云选拔培养青年人才的思想与现实意义
看干部以德为先,德才兼备
大学生践行孝道的途径探析
搭建孝道教育与实践平台,探索校园文化育人新途径
塑成作为伦理主体的父母与子女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浅谈中学生的孝道教育
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周丽现象”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师生理想教育研究
学生游戏的德育价值及游戏活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