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兵
俗称“小人书”的连环画,是中国现代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部连环画的原稿(尤其是名家作品),皆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品和存世孤品,其价值可谓不言而喻。中国美术馆拥有丰富的连环画原稿藏品,其中不乏我国连环画评比中的获奖佳作,更不乏名家的连环画手稿。它们在连环画艺术于大众中的影响突出,进一步深化了其凝聚的艺术价值。
馆藏第一届全国连环画评比获奖作品原稿
1963年的第一届全国连环画评比,在文化部与中国美协组织下共同举办。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掀开崭新一页,连环画在这种大时代背景下,其自身优势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连环画家创作情绪高涨,其艺术亦进入了快速有序的繁荣时期。所以说从题材、内容、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上,该时期的连环画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和发展。
其中获此届“绘画一等奖”的连环画《西厢记》,是由我国著名的女画家王叔晖为庆祝《新婚姻法》的公布而创作的。此连环画有两个版本,即1953年创作的16幅彩绘本,及1956年创作的128幅的白描本,可谓是一部可和王实甫的《西厢记》百世并传、划时代的杰作。如果说1953年画《西厢记》是超越古人,那么1956年的创作则是超越她自己。然而“文革”期间,这部载入了新中国美术史的佳作却被判为“毒草”,118幅绘画原稿被销毁,现存仅有中国美术馆收藏的10幅。其中的这幅原稿(图1),可见王叔晖运用极其娴熟的传统技法,细腻而生动地刻画了读信的崔莺莺、叠被的红娘之人物形象,再现了这个千古传诵的爱情故事之精彩片段。
1957年出版的连环画《我要读书》,则是1954年王绪阳、贲庆余两位画家共同所绘的作品,其获此届连环画评比“绘画一等奖”。作品讲述了少年高玉宝短暂的读书生活,凝重的线条和阴郁的黑白调子强化了悲怆的主题。画家通过细腻而富于人情味儿的人物姿态和开阔的视角,让读者领略到童心的稚嫩可爱,在酸楚和隐痛中激发出深深的怜悯。这部作品是较早借鉴国外黑白技巧的典范,炭笔擦出的块面丰富了视觉效果,即使留白较多,也能感受到纵横的沟壑、泥泞的道路以及东北农村的荒冷气息。并以准确的人物刻画、严谨的构图、精炼的笔意,将连环画艺术水准提高到一个新高度,成功地塑造了高玉宝的童年形象图(2)。实乃感情质朴,畫面深凝。
而获此届“绘画一等奖”的抗战连环画《铁道游击队》,是丁斌曾、韩和平花费了七年时间的呕心之作,为中国连环画出版史上再版次数最多、印数最高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是中国连环画的经典之作。其画面线条优美、毫发毕现、人物栩栩如生,非常富有艺术感染力。白描连环画共分为十册,按顺序分别为《血染洋行》《飞车夺枪》《夜袭临城》《杨集除奸》《巧打冈村》《苗庄血战》《两雄遇难》《湖上神兵》《三路出击》和《胜利路上》,可谓是红色经典中的第一套书。此为第三册《夜袭临城》中的一幅(图3):鬼子集中一批兵力对山区进行“扫荡”。为配合山区斗争,铁道游击队破坏铁路、奇袭客车、张贴标语……在津浦干线一带活动。“打蛇先打头”,他们又袭击了敌人的心脏——临城,并夺得武器,取得反“扫荡”的胜利。
馆藏第二届全国连环画评比获奖作品原稿
1981年的第二届全国连环画评奖,是继首届评比后对连环画创作的又一次大检阅。从这届获奖作品来看,无论题材内容或艺术形式,较前届评奖都更丰富多彩。革命历史题材、英雄烈士的画传、根据中外文学名著编绘的作品都有很大提高和发展。不少古代题材的作品也富有现实意义,或给人以爱国主义和品德情操方面的教育,或给人以历史知识。
由许荣初、许勇、顾莲塘、王义胜创作的连环画《白求恩在中国》,就在本届评比中获“绘画一等奖”。这部热情地歌颂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经典之作,是近年来连环画创作中一部较为突出的作品。画家们怀着对白求恩同志崇高的敬意,以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完成。他们采用传统的复线描技法,构图巧妙合理,黑白块运用自如,以质朴的绘画语言,成功地刻画出白求恩大夫的光辉形象。尤其是白求恩在战地手术时的那种镇定、沉着的神态让人阅后难忘。同时画家们善于借助对自然景物及环境氛围的渲染,来烘托人物的性格,如白求恩大夫亲自为根据地儿童听诊的画面(图4),既增加了当年的生活气息,又表现了白求恩的和蔼可亲,使得白求恩的艺术形象更加高大伟岸。
馆藏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比获奖作品原稿
1986年的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其获奖作品不论是从人物塑造还是题材选择,都出现多样化的现象。连环画画家的个性和创作得到极大的认可和尊重,有了充分发展的机遇和展示的舞台,使得一批批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表现时代精神的作品接连涌现。
获该届“绘画一等奖”的连环画《人到中年》,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作品是1981年画家尤劲东在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的毕业创作,表现了当代中国中年知识分子的典型——女主人公陆文婷大夫对工作虔诚的情操。但把7万字的同名中篇小说转换为73幅画图,无疑是巨大的难题和考验。为此,尤劲东十分注重艺术加工的概括、提炼,并尽可能地发挥了视觉形象自身的特殊性。他既用了几近超写实的手法塑造人物,又穿插一些抽象的、象征的、超时空的画面以及三联画的运用,或在特定场景的调度、衔接中,着力于表现人物的情绪和心理空间,以造型艺术语言自身的感染力超越文学语言的局限。如此幅“眼科大夫陆文婷仰卧在病床上,不知自己是在什么地方。她想喊,喊不出声来。她想看,什么也看不见。只觉得眼前有无数光环,忽明忽暗,变幻无常。只觉得身子被一片浮云托起,时沉时浮,漂游不定。”(图5)画稿就择取带纹理的纸面,将单色素描和色块及装饰性手法交错使用,使情境和心理的描绘得以强化,赋予了写实连环画以新的生机。
1982年由湖北著名画家徐勇民和李全武联手创作,仅有21幅图的短篇连环画《月牙儿》,也同获该届“绘画一等奖”。作品以有限的画面和极尽入微的绘画语言,描绘了上世纪30年代被深深压在生活底层的被侮辱被损害的母女两代人的悲惨命运。画面的构图各有特色,幅与幅之间既能承上启下,又可独立成篇,幅幅耐人咀嚼、联想、感慨。其中21幅图以灰色系为主,处处透露着深深的历史感与时代感。犹如此幅,画中的月牙儿发丝凌乱,下颚微微抬起,眼神迷离地遥望着远方,紧皱的眉头透露出她的心事,未来在哪里?月牙儿双手无力地自然下垂,破旧的灰色大衣显得她十分清瘦,这是身世清苦的女子历经沧桑后的绝望(图6)。画家利用微妙的色彩,把故事中的人与景很好地融合到一起,营造了浓厚的悲情色彩,把那个时代中的一位女性社会牺牲品描绘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