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军
【摘要】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方法 选取ICU 1005株各类感染性病原菌标本, 采用回顾性方式分析其细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情况。结果 1005株病原菌标本中478株(47.56%)痰标本, 156株(15.52%)血标本, 121株(12.04%)尿标本, 54株(5.37%)分泌物标本,
35株(3.48%)脓液标本, 23株(2.29%)引流液标本, 138株(13.73%)其他标本。1005株病原菌中741株(73.73%)革兰阴性杆菌, 208株(20.70%)革兰阳性球菌, 56株(5.57%)真菌。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情况:①鲍曼不动杆菌中头孢吡肟耐药率最高为96.47%, 其次为环丙沙星93.73%和头孢曲松92.16%;②肺炎克雷伯菌中哌拉西林耐药率最高为86.54%, 其次为头孢曲松61.54%和头孢唑林58.33%;③铜绿假单胞菌中亚胺培南耐药率最高为42.15%, 其次为环丙沙星38.02%和美罗培南37.19%;④大肠埃希菌中头孢曲松耐药最高为85.39%, 其次为哌拉西林80.90%和头孢唑林79.78%。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情况:①屎肠球菌中青霉素G耐药率最为98.44%, 其次为氨苄西林96.88%和莫西沙星82.81%;②金黄色葡萄球菌中青霉素G耐药率最高为100.0%, 其次为苯唑西林58.70%、四环素52.17%和环丙沙星52.17%;③表皮葡萄球菌中青霉素G耐药最高为91.67%, 其次为苯唑西林83.33%和复方新诺明66.67%;④粪肠球菌中喹努普汀/达福普汀耐药最高为88.89%, 其次为红霉素72.22%、四环素66.67%和高水平庆大霉素协同66.67%。结论 ICU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比最多, 耐药情况较为严峻, 为此应加强对ICU病原菌监测力度, 促使医护人员充分了解其分布和耐药情况, 对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耐药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7.046
ICU中的患者多病情危重, 其机体抵抗力弱, 治疗多采用抗菌药物, 且治疗时间久, 为此极易发生感染。一旦发生感染, 不仅增加治疗难度, 同时延长治疗时间, 增加患者的经济压力, 更为重要的是患者会增加发生多药耐药医院感染的风险。伴随着临床治疗方式的进步和发展,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长期应用抗生素亦会增加感染性疾病病原菌的耐药性, 促使细菌结构不断的变化, 发生多重耐药[1]。当前, 致病菌逐渐衍变为革兰阴性菌, 临床中最为常见的耐药菌株有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 而细菌耐药性怎样得到有效的控制已经成为全球性重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2]。ICU作为医院重要的治疗场所, 对其病原菌的分布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为此作者将详细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 同时阐述其耐药性, 宗旨是能够为临床合理用药给予相应的建议,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菌株来源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ICU 1005株各类感染性病原菌标本, 并除去同一患者和相同部位以及相同菌株, 遵循CHINET细菌耐药性检测网中的规范[3], 对采集的菌株进行细菌抵抗药物过敏性试验。
1. 2 方法(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3] 分离后的病原菌均应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由美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 型号:VITEK-2), 同时应用配套的试剂以及药敏卡对抗菌药物检测MIC值。结果均以2013年美国颁布的临床试验室标准化中规定进行。质控菌株:金黄色葡萄糖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1. 3 观察指标 统计1005株病原菌标本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情况。
2 结果
2. 1 病原菌分布 1005株病原菌标本中478株(47.56%)痰标本, 156株(15.52%)血标本, 121株(12.04%)尿标本, 54株(5.37%)分泌物标本, 35株(3.48%)脓液标本,
23株(2.29%)引流液标本, 138株(13.73%)其他标本。
2. 2 病原菌种类 1005株病原菌中741株(73.73%)革兰阴性杆菌, 208株(20.70%)革兰阳性球菌, 56株(5.57%)真菌。见表1。
2. 3 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情况 ①鲍曼不动杆菌中头孢吡肟耐药率最高为96.47%, 其次为环丙沙星93.73%和头孢曲松92.16%;②肺炎克雷伯菌中哌拉西林耐药率最高为86.54%, 其次为头孢曲松61.54%和头孢唑林58.33%;③铜绿假单胞菌中亚胺培南耐药率最高为42.15%, 其次为环丙沙星38.02%和美罗培南37.19%;④大肠埃希菌中头孢曲松耐药最高为85.39%, 其次为哌拉西林80.90%和头孢唑林79.78%。见表2。
2. 4 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情况 ①屎肠球菌中青霉素G耐药率最为98.44%, 其次为氨苄西林96.88%和莫西沙星82.81%;②金黄色葡萄球菌中青霉素G耐药率最高为100.0%, 其次为苯唑西林58.70%、四环素52.17%和环丙沙星52.17%;③表皮葡萄球菌中青霉素G耐药最高为91.67%, 其次为苯唑西林83.33%和复方新诺明66.67%;④粪肠球菌中喹努普汀/达福普汀耐药最高为88.89%, 其次为红霉素72.22%、四环素66.67%和高水平庆大霉素协同66.67%。见表3。
3 討论
医院ICU在救治危重患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极易发生多重耐药菌株感染, 进而引发大范围的医院感染, 不仅延长救治用时, 影响治疗效果, 最为重要的是病死率升高[4]。治疗中大量应用抗菌药物, 导致ICU内病原菌耐药性与普通病房差异较大。故加大力度对监测ICU病原菌和以及耐药菌株, 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安全有效应用抗菌药物, 对耐药菌减少以及减少医院感染的意义巨大。
本次研究结果中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73.73%)为主, 其中占比最多为鲍曼不动杆菌(25.37%), 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5.52%)、铜绿假单胞菌(12.04%)、大肠埃希菌(8.86%), 该结果与国内研究结果相同[5], 可以说明本次研究非常有效。
革兰阴性杆菌属于非发酵菌为氧化酶阳性, 是臨床上最为常见的致病菌。临床中广泛的应用新型抗菌药物或者各种侵袭性操作, 促使因革兰阴性杆菌引发的耐药性问题日渐突出。多种耐药菌本身的耐药性以及应用抗菌药物后获取的耐药性是各种细菌的主要特征。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治疗患者中定植率高达75%以上[6]。相关研究中指出[7], 鲍曼不动杆菌如对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发生耐药性, 那么其他各种抗菌药物都会出现耐药性, 而患者发生治疗无效的原因是无药可用。该种说辞, 提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高, 常常存在于住院治疗患者治疗环境中, 故交叉感染的风险高, 治疗的抗菌药物范围渺小。为此, 临床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循药敏结果合理筛选抗菌药物, 以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
本次研究中革兰阳性杆菌占比为20.70%, 其中以屎肠球菌(6.37%)最多, 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58%)、表皮葡萄球菌(2.39%)、粪肠球菌(1.79%), 最少为溶血葡萄球菌(1.19%)。据调查, 常用抗菌药物都具有一定的耐药性, 且数量呈逐年递增发展, 尤其是青霉素G。本次研究中屎肠球菌中青霉素G耐药率最为98.44%, 金黄色葡萄球菌中青霉素G耐药率最高为100.0%, 表皮葡萄球菌中青霉素G耐药最高为91.67%, 粪肠球菌中喹努普汀/达福普汀耐药最高为88.89%, 为此该药物的应用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此外,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以及利奈唑胺无任何耐药性, 而其他病原菌不同程度存在耐药性, 作者经过研究分析可能发生的原因为[8]:①相关医护人员未充分了解感染源病原菌的特征, 未保存病原学检测的标本, 在监测过程中盲目使用抗菌药物;②在工作中为遵循卫生规范操作, 此外院内感染控制措施不及时和不到位, 导致患者发生医源性交叉感染;③患者在入院前已经接受到不合理、不规范多种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导致耐药菌株的数量增加产生多重耐药性, 在ICU内治疗很难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真菌本次研究中共56株, 以白假丝酵母菌(2.99%)和米滑念球菌(1.39%)以及克柔假丝酵母(0.60%)为主, 各种药物耐药性较低, 临床选择药物难度低。
综上所述, ICU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比最多, 耐药情况较为严峻, 为此应加强对ICU病原菌监测力度, 促使医护人员充分了解其分布和耐药情况, 对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中华医学杂志, 2001, 81(5):314-320.
[2] 卫计委医政管理局.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113-127.
[3] 尚红, 王毓山, 申子瑜.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第4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262-265.
[4] 李静. 2015—2017年武汉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感染性疾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8, 33(11):
3055-3059.
[5] 康福新, 王小智. 内科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海南医学, 2017, 28(17):2846-2849.
[6] 郭主声, 朱学海, 林偲思, 等. 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 35(3):286-289.
[7] 毛炜, 黄春华, 赖永才. 重症监护病房病原微生物培养及药敏分析.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6):747-750.
[8] 马小琴, 沈晓华. ICU 感染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9):1954-1956.
[收稿日期:2019-10-16]